呂曉紅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只有當學生對某種學習感到興趣的時候,他才能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只有當學生有興趣學習的時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積極思考,對知識掌握得快,記得牢,學習效果好。如果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一上課就嘆氣”,“一做作文就頭疼”,這怎么能學好語文呢?興趣不是先天的東西,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教育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
一、構建師生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更為突出。學生對老師是真誠尊敬的,充分信賴的。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不愛護學生,學生就會產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厭惡。這種反感的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從而引起他們對該門學科的反感。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嚴格的,但從不發(fā)脾氣,總是親切地啟發(fā)誘導他們,即使是對他們的批評,也使他們感到這是老師的關懷和愛護。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一)身教重于言教,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習慣
學習語文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周圍語言的過程,學生處在一個語文的環(huán)境中,只要平常用心了,把點滴記錄總結到位了,語文自然就學好了。如要求學生十天寫一篇隨筆,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寫一頁鋼筆字,在要求學生做到的同時,教師也每天把日記、字帖都寫好,并且定期和學生一起公示交流,讓做得好的同學得到肯定,做得不足的同學得到督促。在和學生一起學習過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會感到老師就是他們的知心人,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濃厚了,與大家一起學習語文的習慣養(yǎng)成了,就會在記錄中感到自己的語文水平提高了。可以經常讓學生拿出一年前的日記和現(xiàn)在的日記進行對比,讓學生對比一下自己語言的變化,寫字水平的變化,讓每個學生切實感覺自己是提高了,從而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更為突出,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凡事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去想他們所想。尊重學生,首先要從研究學生入手,以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來確定教學,在愉快狀態(tài)下學生的身心都處于積極狀態(tài),主動的態(tài)度、大膽的思考、積極的實踐,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萌芽,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真正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在互動交往中體驗到信任理解、寬容、親情和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形成積極的豐富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產生探究興趣,點燃求知火花,獲得學習的源泉與動力。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shù)膽夷畹鹊?,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手抄報、詞語接龍、經典故事續(xù)編等等,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xiàn)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shù)男睦砟挲g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競爭氛圍,可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只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授,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課,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的課堂,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激不起學習的興趣,教師也會感到單調乏味。那么我們教師何不多動腦筋,在課余時間備課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單調、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把教師的說課形式變成多媒體的聲音圖畫,用這種方法教學有利于他們知識的獲取、建構和存儲。教師應該多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躍學生的課堂氣氛,讓他們意識到在課堂上聽課是快樂的。
(六)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由此可見,我們要在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例如,讓學生在身邊找不規(guī)范字,并加以糾正。為身邊的實物寫廣告詞,對身邊發(fā)生的現(xiàn)象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對于身邊的一些有爭議的現(xiàn)象進行辯論等。整個準備和辯論過程,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鍛煉了他們的思維,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當初不明白的問題也在辯論中明確了。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他們感到生活當中處處用到語文,學習語文其實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三、結語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主觀能動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就會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因此,使同學們對語文的學習感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成為教師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孜孜以求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學習語文,就會把枯燥的學習情趣化,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中提高,這也是到達新課標教學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