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薇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4)
·臨床研究·
中藥熏蒸不同時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止痛效果的影響*
魏 薇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4)
目的:觀察中藥熏蒸不同時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止痛效果的影響。方法: 將12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照熏蒸治療時間分為A組、B組和C組,每組40例。3組均采用熏蒸治療機進行中藥(威靈仙、生馬錢子、生草烏、生川烏、五加皮、木瓜、牛膝、紅花、生香附、三棱、皂角刺、羌活、三七、茜草、川芎、五靈脂、防己、透骨草、秦艽、赤芍、木鱉子)熏蒸治療,A組治療30 min,B組治療45 min,C組治療60 min,每日1次。3組均以7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果:治療后,3組JOA評分均升高(P<0.01),且B、C組的JOA評分較A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B組與C組的JOA評分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治療后VAS評分均降低(P<0.01),但3組間相互對比,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藥熏蒸治療時,熏蒸時間的設定以45 min為宜;對于體質較弱的患者,可適當縮短治療時間。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藥熏蒸;時間;止痛/效果;臨床觀察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愈來愈高,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顯著增多。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有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臨床上通常首選非手術療法,如針灸、推拿、中藥熏蒸、中藥溻漬、牽引、小針刀等,其中中藥熏蒸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且有效的療法之一。2014年1月—2016年1月,筆者采用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以觀察中藥熏蒸不同時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止痛效果的影響,總結報道如下。
120例均為本科室門診及住院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jīng)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按照熏蒸治療時間分為A組、B組和C組。A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28~60歲,平均(43.6±6.8)歲;病程7 d~11 a,平均(5.2±2.1) a。B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0~59歲,平均(44.2±7.8)歲;病程20 d~9 a,平均(4.8±1.8) a。C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29~60歲,平均(43.9±7.7)歲;病程5 d~10 a,平均(5.0±1.4) a。3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①腰骶部疼痛,下肢呈典型的神經(jīng)分布區(qū)域性疼痛;②受累神經(jīng)分布區(qū)域的皮膚感覺異常;③腰椎棘突旁有深壓痛,并向患側下肢放射;④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腹壓增加時疼痛加劇,臥床休息后減輕;⑤經(jīng)CT或MRI檢查證實。
3.1 納入病例標準
①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年齡18~65歲;③患者皮膚對熏蒸中藥無過敏反應;④能遵照醫(yī)囑治療;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3.2 排除病例標準
①妊娠期婦女;②腰椎結核,以及脊柱或椎管內(nèi)腫瘤患者;③強直性脊柱炎或腰椎滑脫癥者;④內(nèi)臟反射性、血管性腰腿痛患者;⑤合并有心、肺、肝、腎、腦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者;⑥重度營養(yǎng)不良,或惡性腫瘤患者;⑦精神病患者;⑧過敏體質或對本療法的藥物成分過敏者;⑨近1個月參加過其他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試驗者。
3.3 剔除病例標準
①納入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納入病例標準者,或符合排除病例標準者;②受試者依從性差或未按規(guī)定接受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和安全性判斷者;③分組后無任何試驗記錄者;④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并發(fā)癥或特殊生理變化,不宜繼續(xù)接受試驗者。
3組均使用HYZ-Ⅱ型熏蒸治療機(由河南省內(nèi)黃縣翔宇醫(y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進行中藥熏蒸治療。中藥方采用本科室自擬熏蒸經(jīng)驗方,藥物組成:威靈仙30 g,生馬錢子5 g,生草烏10 g,生川烏10 g,五加皮20 g,木瓜12 g,牛膝15 g,紅花9 g,生香附15 g,三棱15 g,皂角刺15 g,羌活15 g,三七6 g,茜草15 g,川芎12 g,五靈脂9 g,防己9 g,透骨草15 g,秦艽30 g,赤芍15 g,木鱉子15 g。方法:上述藥物粉碎裝入40 cm×30 cm棉布袋中,置于熏蒸治療機的蒸汽發(fā)生器中,加水浸泡加熱,使藥物加熱至沸點并產(chǎn)生含藥蒸汽;囑患者平臥于熏蒸艙內(nèi),頭部在艙外,暴露腰部及下肢,使患處正對熏蒸孔,保持舒適體位,關閉治療艙,待熏蒸艙內(nèi)溫度達到設計溫度42 ℃時開始計時。A組治療30 min,B組治療45 min,C組治療60 min,每日1次。
3組均以治療7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5.1 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JOA評分)
按照《臨床骨科療效評價標準》[2]中的日本矯形外科學會下腰痛評分表評價JOA評分,總評分最高為29分,最低為0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
5.2 疼痛視覺(VAS)評分
按照《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3]中的VAS評分標準評測疼痛程度,劇烈疼痛為10 分,無疼痛為0分。
7.1 3組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A組治療后對比,##P<0.01。
7.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椎間盤纖維化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硬膜囊或神經(jīng)根,引起局部充血水腫,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出現(xiàn)腰臀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該病屬中醫(yī)學“痹證”“腰痛”范疇,病因通常為外力損傷或長期筋脈肌肉勞損,或肝腎虧虛,導致筋骨失養(yǎng),加之感受風、寒、濕邪,引起氣機不利,氣血運行不暢,瘀滯于經(jīng)絡、肌腠,經(jīng)絡痹阻不通,不通則痛。中藥熏蒸是中醫(yī)學的常用療法之一,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就有“病在骨,淬針藥熨,其有邪者,演形以汗”的記載,可通過藥物的滲透、溫熱作用,使邪隨汗出,達到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血通絡、補腎強筋止痛的目的。本研究所用中藥方中川烏、草烏、馬錢子溫經(jīng)通路;紅花、三棱、三七、川芎、五靈脂、赤芍、茜草活血化瘀;威靈仙、羌活、秦艽、皂角刺、防己、木鱉子疏風散寒除濕;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木瓜、牛膝、透骨草舒筋通絡;香附行氣止痛?,F(xiàn)代研究[4]認為:中藥熏蒸的作用機制是藥物通過蒸汽蒸騰深入毛細血管,經(jīng)過血液循環(huán)直達病變部位,由外及內(nèi)發(fā)揮中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此外,蒸汽有類似于紅外線的作用,可使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使損傷組織修復及炎性介質吸收。
中藥熏蒸是一種安全、有效且簡便的治療方法。臨床研究[5]報道:對熏蒸時間的設定一般為30~40 min,也有人設置為1 h。然而,熏蒸時間的長短對療效是否有影響尚缺乏觀察。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3組JOA評分均升高(P<0.01),且B組和C組的JOA評分較A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B組與C組的JOA評分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治療后VAS評分均降低(P<0.01),但3組間相互對比,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熏蒸時間延長雖然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但并非時間越長療效越好,熏蒸60 min與熏蒸45 min的療效相當,且在外界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熏蒸60 min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不耐受的反應,較熏蒸30 min、45 min患者安全性降低。因此,臨床采用中藥熏蒸治療時,熏蒸時間的設定以45 min為宜;對于體質較弱的患者,可適當縮短治療時間。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1.
[2]蔣協(xié)遠,王大偉.臨床骨科療效評價標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8-1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政司.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4]柳明欣,李巍,譚雯.中藥蒸汽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氣滯血瘀型)l06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5,24(5):28-29.
[5]曹志強.中藥熏蒸配合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獻,2016,16(29):149.
(編輯 顏 冬)
1001-6910(2017)08-0015-03
R681.5+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8.06
河南省省屬科研單位社會公益項目(09yy0060)
2016-12-22;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