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強
摘要 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本文就德育融入日常班級管理展開探討,在潛移默化中,使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即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要求。
【關鍵詞】中職;班級管理;德育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什么是德育
周德昌等(1992)認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自身的努力,使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轉(zhuǎn)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馬國泉等(1992)認為德育是影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是相對于智育、體育、美育來說的,指政治思想與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等。狹義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
德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周德昌等人的觀點指出通過教育使廣義德育轉(zhuǎn)換成教育個體形成符合社會或者階級要求的狹義德育,即馬國泉等所說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下,絕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社會價值和行為規(guī)范,因此,在不同時期德育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檀傳寶(2014)將德育的歷史形態(tài)劃分為習俗性德育、古代學校德育以及現(xiàn)代學校德育。在現(xiàn)代學校德育形態(tài)下,又劃分為直接德育、間接德育以及隱形課程意義上的德育三個層面。
在當今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很好地概括了社會的價值和行為規(guī)范。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本文的著重點將聚焦于對中職學生的個人層面的培養(yǎng),從個體做起,使中職學生形成能被社會認同的價值取向。
2 德育的方法
何玉海(2013)認為我國學術(shù)界對德育方法的概念的界定是混亂的,值得反思。何玉海認為德育方法的概念不應只是“德育方式的集合”。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美育、智育、體育一同構(gòu)成了教育,這四者缺一都不能構(gòu)成完整的教育。
受教育者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才是正道,何玉海提出服務德育方法,是指為實現(xiàn)德育目標、達到德育目的,施教者依據(jù)德育基本原則向?qū)W生提供德育服務(即幫助學生生成和發(fā)展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時所采用方式、手段與程序的組合,以及學生在施教者的幫助下,在自我教育(即生成和發(fā)展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活動和過程中所采用方式、手段與程序的組合。
何玉海教授提出的德育方法的概念較好地區(qū)分了方式與方法的區(qū)別,德育方法不等同于方式,還包括德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實施手段、實施流程等等。德育方式是指德育的組織形式,因此,何玉海教授概括的概念相對全面。
3 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班級是學校組織教育的常規(guī)組織形式,盡管班級的形態(tài)有著多樣性,班級管理始終是學校教育組織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中職學校班級的日常管理本身就具有德育性,中職學校的學生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是以升學和就業(yè)為雙重目的,班級管理是為了學生在校學習提供服務。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班級管理制度、開展班集體活動,主題教育,個體教育,德育都貫穿其中。
4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職班級管理三步推進法
班級管理是一系統(tǒng)化,以服務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體系化管理制度、方法的集合。班級管理的原則是以生為本,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應當充分考慮管理對象。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是以中職學生為管理對象,制定管理制度應當考慮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需求等因素。
經(jīng)實踐證明,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需求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制定制度應當以服務普遍性為原則。
中職學生的心理具備以下特征:
缺乏自信,尤其是學習方面;存在著強烈的自卑感,表現(xiàn)為厭學。
缺乏自律意識,隨性而為,缺乏學習規(guī)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
其他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困惑,如社會認同、家庭溝通障礙、家庭經(jīng)濟因素、心理與生理年齡匹配度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社會廣泛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努力方向,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非常好的德育載體,通過對它的分解,融入日常的班級管理,德育活動,是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得到社會的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層面內(nèi)容,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通過三步推進法即他律、自律、自治的層次進行班級管理,使中職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具體步驟如下:
(1)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向?qū)W生傳輸社會熱點分析,對社會熱點有正確的的認識。
(2)通過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結(jié)合中職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開展職業(yè)道德培訓;結(jié)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心理疏導。
(4)通過班級干部的選拔,制定針對性的班規(guī),在學生中實施自我管理,開展群體教育。
(5)在班級管理中以誠信友善為主旨,引導學生形成是非觀念。
自律是約束,他律就是通過班級制度,班級活動約束中職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建立和諧的班級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自律就是自我約束,樹立學生的班級主人翁精神,將個人榮辱與班級榮譽感緊密相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習慣。
自治就是班級文化建設,在校期間使班級學生能以一個共同目標完成學業(yè),即習得技能,獲取職位為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德昌,江月孫編.簡明教育辭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馬國泉,張品興等編,新時期名詞辭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
[3] 檀傳寶著.德育形態(tài)的歷史演進與現(xiàn)實價值[J].教育研究,2014(06).
[4] 何玉海著.我國德育方法概念的理性反思[J].黑龍江教育,2013(03).
[5] 何玉海著.服務德育的方法:內(nèi)涵、構(gòu)成與基本特征[J].教育導刊,2013(03).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江陽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