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婚姻習俗中的父母代為訂立婚約具有舊式婚姻成立的鮮明特點,成為了解傳統婚姻習俗的本質屬性的切入點,本文預以陜甘寧邊區(qū)青年男女的婚約糾紛為例,從法社會學、歷史學研究視角,分析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婚俗和婚姻法律具體內容及司法活動,從而揭示邊區(qū)司法機關如何在判決中考量和適用習俗,調節(jié)習俗和法律沖突,填補法律空缺,進而得出合法公允當的判決。
關鍵詞 習俗法律 婚約糾紛 司法實踐
作者簡介:龍婷,西安石油大學思政部。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107
一、陜甘寧邊區(qū)的社會狀況
抗戰(zhàn)之前,陜甘寧邊區(qū)落后貧窮,深居大西北,鄉(xiāng)民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人們幾乎沒上過學堂,識字的人占鄉(xiāng)民總數的1%左右;衛(wèi)生醫(yī)療水平的低下,醫(yī)療設施的落后導致人畜死亡率很高,嬰兒存活率30%,成人的生命也經常被疾病剝奪,真可謂‘人命在天;迷信活動猖獗,常有巫神招搖撞騙,蠱惑人心,備受封建的經濟文化壓迫?!雹倨h閉塞的地形,自給自足的鄉(xiāng)土生活,使得國家法在這里的作用是微不足道。如梁治平所言:“以執(zhí)行道德為目標的國家法規(guī)視‘戶婚田土債一類事物為‘薄物細故不予重視。且受文化與社會兩方面原因制約,國家法律很難主動有效的干預這個每日都發(fā)生著變化的世界?!雹趪曳ǖ臉O少干預卻不代表這些地區(qū)缺少秩序。陜甘寧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法律的作用影響較少,鄉(xiāng)民靠鄉(xiāng)土習俗來分配鄉(xiāng)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調整解決他們間的糾紛,以維持秩序的地區(qū)。換言之,在這個“天高皇帝遠”的鄉(xiāng)土世界,這些良莠不齊鄉(xiāng)土習俗構成了秩序的基礎,在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都憑借傳統中延續(xù)下來的鄉(xiāng)土習俗進行調整。就婚約習俗來看,從西周開始就形成了規(guī)范的婚姻“六禮”制度,其中“納采”、“問名”、“納吉”、“納征”都屬訂婚的必經環(huán)節(jié)。在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訂婚是結婚的必要前提,青年男女必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終生被鄉(xiāng)民所不齒。貧窮使得早婚、童養(yǎng)媳、童養(yǎng)婿,換親、買賣婚姻現象普遍。訂婚后,可以要求男方給予家庭窮困的女方一定的物質幫助。在彩禮問題上,在訂婚后有男死不退彩禮,女死退一半的習俗規(guī)定。③
二、新法舊俗的拉鋸戰(zhàn)
20世紀30年代后期,隨著共產黨在陜甘寧創(chuàng)建蘇區(qū)根據地,特別是中央紅軍到達陜甘寧地區(qū)后建立蘇維埃政權,進行規(guī)模宏達的的政權建設以及社會變革,使得這塊原本貧瘠、落后,閉塞的土地逐漸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其中,蘇維埃政權建立后開展政治法制建設成為改變舊制度的重要措施。通過一系列法制建設運動既為建設蘇維埃政權起到鞏固作用,同時又為新中國法制建設積累經驗。在婚姻法制領域,蘇維埃政權制定了反映新的婚姻家庭觀念的法律(無論男女一切平等,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反對父母包辦買賣婚姻)。這一反映新社會的婚姻觀念和法制在陜甘寧這樣相對封閉、傳統、落后的地方無疑會掀起一場大的社會變革和社會激蕩,而這必然會使婚姻制度的變革、新婚姻法制的實現面臨較大難度。
一是1939年《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條例》。首次寫下 :“男女婚姻以本人之自由意志為原則(第2條)?!钡?4條規(guī)定 :“禁止包辦強迫及買賣婚姻,禁止童養(yǎng)媳及招贅。”該條例把婚姻自由精神賦予法律的保護,旗幟鮮明的反對以前婚俗中父母包辦、強迫和買賣婚姻的落后習俗,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由自己做主,不在遵循“先嫁由爹娘”的傳統。
二是1942年再次頒布《婚姻暫行條例第二次修正草案》,此次草案更加細致,第7 條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父母為子女訂婚行為有如下規(guī)定 :“男女婚姻不必先經訂婚,如有訂婚之行為,不得違反第一條之規(guī)定。但男未滿十八歲,女未至十六歲不得訂婚?!被橐龀闪⒌南葲Q條件不再是訂婚,而是要符合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合法登記,不違反結婚禁止條件。第 8 條:“訂婚后如有一方要求解除婚約者,得向政府提出解除之。”對于父母代為簽訂的婚約,訂婚一方有解除權。
三是1944 年婚姻暫行條例 :“已訂婚之男女,在婚前如有一方不同意,可向政府提出解除婚約,并雙方退還互送之訂婚禮物?!?/p>
四是1946年《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條例》第 7 條,規(guī)定均允許訂婚一方有解除婚約的權利,婚姻條例革除了訂婚習俗的強制履行力。陜甘寧邊區(qū)先后頒布的四部婚姻條例,先后否定了父母為子女訂婚的傳統習俗,承認并鼓勵成年男女婚姻自主,維護當事人解除合法的婚約解除,規(guī)定了結婚的法定程序為合法登記,婚姻的象征物從彩禮變成結婚證。
在這個婚姻習俗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婚姻家庭領域,頒布新婚姻條例,進行婚姻制度改革,無疑是掀起一陣大浪。新舊規(guī)則同時運行,無疑造成局面的混亂,從而產生糾紛?!皬倪厖^(qū)高等法院的判例匯編來看,共收錄案例77件,涉及婚姻的案例為17個,占據案件總數約22%,在27件民事案件中,婚姻案件占據12個,竟占全部民事案件44%?!雹苓@些激增的婚姻案件說明了舊的婚姻習俗和新婚姻制度間的拉鋸戰(zhàn)的激烈程度。
三、婚約糾紛的處理
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挽救中華民族于危難,維護群眾團結,穩(wěn)定生產,全力抗戰(zhàn)是當時的迫切需要。因此處理新的婚姻秩序帶來的糾紛時,也要采取更加妥當,巧妙的手段。邊區(qū)司法機關肩負著維護邊區(qū)婚姻秩序穩(wěn)定大任,故司法人員要設法協調進步立法與邊區(qū)民眾的傳統婚姻習俗之間的沖突,拋棄簡單片面的本本主義思維,針對具體個案事實對婚姻法和婚姻習俗進行合理合法的適用。
(一)依據婚姻法精神的移風易俗
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是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鼓勵發(fā)揚的新風尚,用法律手段維護公民婚姻自由權,解除包辦婚約的束縛,是邊區(qū)青年男女維護自身權益的體現,邊區(qū)司法機關也給予認真負責的對待。邊區(qū)司法機關依據婚姻條例中的姻自由原則解決了賈改娃和陳忠成婚約糾紛案。改娃在年幼時被其父賣與陳忠成為童養(yǎng)媳,曾因受陳忠成虐待起訴到延安市政府。當時決定賈改娃隨母親回娘家,等到了十八由她自己決定。幾年后改娃到法定結婚年齡,陳忠實籍以此為借口,要求改娃履行他婚約,改娃卻拒絕這門親事,從而造成糾紛。在邊區(qū)婚姻習俗中,婚約中具有強制履行力,男方可強制要求和對方結婚。毀婚約,應當按照男方的要求,進行違約賠償,但延安地方法院依據法律條例準許賈改娃解除婚約。在陳忠成的第二次上訴中,高等法院維持原判,理由為 :“賈改娃被賣給陳忠成做童養(yǎng)媳時,年紀小,受虐待,曾因此上訴,可見改娃本人堅決反對這門親事。依據婚姻條例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原則,陳忠成不能強迫改娃履行由改娃父母包辦的婚約,況且改娃本人并不情愿這樁婚約。陳忠成在訂婚時給賈父的四十二元(銀元)彩禮錢,著由改娃賠償邊幣五千元(42白洋約等于5千元邊幣,當時邊幣受法幣影響,大幅度貶值)。以彌補男方損失?!雹葸厖^(qū)司法人員依據1944年婚姻條例精神原則解除了陳忠成和賈改娃之間的童養(yǎng)媳婚約,賦予賈改娃新的婚姻自主權,退了男方彩禮。司法機關通過具體的司法活動貫徹新婚姻法倡導的婚姻自由原則,逐漸的消解落后婚姻習俗在陜甘寧邊區(qū)民眾心中的地位,引導人們適應新生活。endprint
(二)維護部分婚俗的效力解決糾紛
邊區(qū)司法人員在有些案件的判決中則承認習慣的效力,依據習俗的內容或精神解決婚約糾紛。陜甘寧邊區(qū)司法機關認為,婚約是有群眾基礎歷史淵源的,這個鄉(xiāng)土社會自發(fā)長出來“法律”,是契約的一種,應得到法律的保護。對于陜甘寧邊區(qū)普遍存在的婚約問題,雖與新婚姻條例精神不相吻合,只要婚約當事人不反對,還是予以保護。全盤否定父母包辦訂立的婚約,違反實事求是原則,必然導致邊區(qū)生活秩序的混亂。邊區(qū)司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蜂擁而至的婚約糾紛案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使得審判結果符合邊區(qū)實際,必要時承認習俗的效力。原本被新婚姻法所反對的“父母代為簽訂婚約”,在司法實踐中變成;“婚約雙方當事人應該受到婚約的束縛,在不妨礙婚姻自由的前提下,應善意履行婚約?!痹诠裼⒅优c高丑兒之女婚約糾紛案,司法機關判決高丑兒子女與郭玉英之子婚約是否有效在二人成年后自行決定,但高丑兒在其女16歲之前不得再以女許人,或攜女逃跑,并應具保。⑥“又如封彥貴在民國十七年為自己幼女定下親事,許與張金才之次子(張柏)為妻。四年后封彥貴又打著婚姻自由的旗號,給女兒再次訂親,以謀取彩禮,被張金才狀告為違背婚約,買賣婚姻。經華池縣府調查,結果屬實,即撤銷封彥貴給女兒訂的第二次婚約,維護第一次婚約有效?!彼痉C關的判決理由是“棒兒與張柏之婚約雖是父母包辦,但在地方上一般社會慣例皆如此,況且棒兒與張柏情投意合,在尊重男女婚姻自主的原則下,應予成立?!雹摺8改笧樽优畬ず糜H家代為訂立婚約在邊區(qū)婚姻生活中具有歷史合理性,善良的習俗應給與遷就,但為防止任意解除婚約所引發(fā)的邊區(qū)婚姻家庭的亂象,邊區(qū)高等法院要求各法庭在處理解除婚約糾紛時采取不解約不干涉的原則,要求解約者,給與細致審查,女方確有自主能力,才能準許 ;制止女方受人挑唆,借口婚姻自主,另有所圖的行為。
(三)堅決抵制落后習俗
為避免機械適用法律所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邊區(qū)法院在對各縣風俗習慣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所收集的習俗進行分類(應當遵循、應當改革、無法把握和堅決取締)深入認識習俗和法律的關系。在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區(qū)別對待習俗婚約案。在審判過程中對于善良的傳統習俗在必要的時候加以適用,遷就。對落后的,嚴重危害社會和個人身心健康的堅決取締。例如封棒兒和張柏的婚約糾紛中,封彥貴假借婚姻自由為幌子,將女兒當作物品賣來賣去,賺取錢,財實屬犯了買賣婚姻罪,判處苦役三個月,沒收所的彩禮,也算合理法。因為女方父親不履行婚約,而男方集結人進行的搶婚,邊區(qū)司法機構絕不姑息,施行嚴厲制裁,均依法判處有期徒刑、苦役等以懲罰違法者,警告鄉(xiāng)民——哪些落后封建的習俗是害人的,不應該再繼續(xù)效仿的。
四、巧解婚約糾紛案的司法智慧及啟示
陜甘寧邊區(qū)法院司法人員認識到,當時新的立法雖開始施行,人們的思想觀念卻并沒有開化。因此判決案件要符合邊區(qū)的實際情況,又不能完全遷就落后的習慣,成為邊區(qū)司法機關處理婚約糾紛案件的指導原則。其本質是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司法領域運用的體現。在此過程中,司法機關恪守婚姻立法所倡導的婚姻自由和尊重人格獨立,是貫徹了共產主義解放人,發(fā)展人科學內涵,是符合時代規(guī)律的。堅持正確道路,正確的方式方法,取得成效自然在情理之中。
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今天,我國法律依然有“水土不服”、“兩張皮”等的問題存在。要始終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重視法治建設歷史的連續(xù)性,不搞全盤西化,在歷史與現實的統一中尋求創(chuàng)新。陜甘寧邊區(qū)法制是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石,是我們困惑時可以尋根問源的地方。我們是可以從本國歷史發(fā)展的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yǎng),立足傳統和現實的經驗總結,有針對性的解決立法與社會現實間的張力的。此外,社會發(fā)展變化日新月異,法律一直在追逐著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但不免有時會落后一步,新的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如何在效避免司法操縱的前提下,以發(fā)揮司法從業(yè)人員的機動靈活性來溝通法律和現實某些方面存在的差異,填補法律漏洞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注釋:
①李維漢回.顧與研究(下)中.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566.
②梁治平.清代習慣法.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5.
③汪世榮.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石.商務印書館.2011.169.
④蘇鳳格.陜甘寧邊區(qū)婚姻法律變革中的司法與法治研究蘇.公民與法.2016.7.
⑤⑦艾紹潤.陜甘寧邊區(qū)判例案例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72,80.
⑥汪世榮.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石.商務印書館.2011.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