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銀秀
摘要:教師慎重處理學生課堂的打岔現(xiàn)象,多從學生角度考慮,也許學生不經(jīng)意的一句,就是學生的質(zhì)疑,思維的延伸,我們老師能夠順勢點撥和引導,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課堂更和諧。
關鍵詞:打岔、批評、疏導、常識、和諧
G620
在課堂上,老師正在有條不紊地講解著,有提問,有回答。突然學生回答中冒出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或者不相干的話來,引得同學哄堂大笑,課堂氣氛一下子松散了,老師的思路被打亂了。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時候,老師是很生氣的,輕則當場責罵一番“打岔”的學生,重則押送到教導處那兒處理。其實,學生的“打岔”并非空穴來風,如果從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考慮,學生“打岔”是有依據(jù)的,也是有道理的。
例如,本人在上應用文“邀請信”的寫作時,問學生“邀請信一般用在什么場合?”有一學生搶先說:“娶媳婦?!逼渌瑢W一下子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很生氣地批評那個同學說話不思考,胡拉亂拐,擾亂課堂等。后來,去另一個班上同樣的內(nèi)容,又問到這一問題,也有一學生說:“結(jié)婚用。”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學生原來把“邀請信”和“請柬”混在一起了。我順勢把邀請信和請柬從內(nèi)容、格式及使用場合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同學們也聽得很認真,本人也覺得這節(jié)課很滿意。后來,課下反思這件事,自己對待課堂中學生的看似打岔,處理時不夠冷靜,不夠理智,沒有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和理解,從而錯怪了學生。
還有一次在小學聽課,老師講《東郭先生和狼》這篇課文,在聽完錄音,學生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說說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其中有一學生舉著手,還在座位上一起一起的,很急切的樣子。老師把他叫了起來,他說:“老師,狼為什么不追著吃東郭先生的毛驢,而非要吃東郭先生呢?”老師驚愕,進而說:“我問的是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而不是狼吃什么的問題?!蹦莻€學生不好意思地坐下,老師繼續(xù)叫其他同學復述課文故事了。事后,我想:那個學生提的這一常識性的問題很值得人深思。作為狼來說,面對人和毛驢中選擇作為食物的話,毛驢應該是它食物鏈中排在人前面的,一般會先選毛驢的,這也是狼的生性規(guī)律的體現(xiàn)??赡茉跊]有其它食物或自身受到人的威脅時,才選擇攻擊人,將其作為食物的?!肚H》的故事受人喜愛,是因為它是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形象呈現(xiàn),也是人性和獸性的生動再現(xiàn)。
小學課本中有很多寓言故事,用意是借生動活潑的故事而使學生受到誠信、自立、友愛、互助、勤奮等的教育??墒牵骷?、編著教材的學者們可能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學習者、接受者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些寓言故事解讀拔高或者強行灌輸某種道德倫理觀念,顯得一廂情愿,也忽視或漠視甚至否定對這類故事的多元化解讀。如學習了《守株待兔》后,老師讓學生交流學習本文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到:“那位待兔人應該躲藏在更遠更大的樹后,這樣才不驚動兔子,使兔子不會發(fā)現(xiàn)他了。”也有學生說:“應在樹林里多栽一些更高更大的樹樁,這樣撞樹樁的兔子就越多了?!边€有的學生說:“待兔人應該去追趕兔子,使兔子在倉皇逃命中,撞上樹樁的可能性就越大了,這樣得到的兔子就越多了不是。”這些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理解與教材中傳輸?shù)摹叭瞬粦摬粍诙@”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可是它卻更符合兒童的心理,設身處地從守兔者本身去考慮,更人性化。也許即使有些學生在老師的說教下,強行接受了“人不應該不勞而獲”的觀點,可是心里一定還在嘀咕:明明那守兔人做得也不錯,省事省心,還得到了想要的兔子,這也是聰明的表現(xiàn)。
當然,有的同學在課堂中心不在焉,無所事事,面對老師的講課也是人在課堂心在游蕩,百無聊賴,找空打岔,只是搞笑,惡作劇,引大家注意,攪亂一下課堂覺得好玩。例如,我在上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時,讓學生梳理作者描述的空中樓閣中有些什么,俯視遠觀時看到了些什么,身處其境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有的說,遠山上點綴有一座小屋,富有生氣;有的說,小屋掩映在一棵大樹下,顯得輕靈而自由;有的說,屋前還有一座絢爛的花園,使人游目騁懷……而此時,卻有一個學生冒出一句:“白話,這么好誰也就去了!”學生笑得東倒西歪的。我停了一陣,等學生笑得差不多了,我才說:“你也想去,是吧。說明作者借 ‘我的空中樓閣構(gòu)筑一個人人向往的理想的生活休養(yǎng)處所,現(xiàn)實有這么完美嗎,也許更多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中。那么我們同學們想象中的自己的‘空中樓閣以是怎樣的呢?!弊寣W生一邊想象,一邊作畫設計。然后讓剛才那個同學首先介紹自己的“空中樓閣”。這樣,我借住這次打岔,順勢引導學生完成了對“我的空中樓閣”的現(xiàn)實描述和理想追求的理解。
因此,當我們面對學生“打岔”時,不可急于一棍子打死,或者棄之不理,它可能是疑問的碰撞,是思考的火花,是反思的觸點,也是思維的延伸,更是和和諧課堂的基礎,我們應該珍視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