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英時間詞匯表達與時間思維方式對比研究

2017-10-11 21:24王佳敏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7年9期
關(guān)鍵詞:時間

摘 要:本文基于“時間概念隱喻”理論和詳盡語料分析,考察漢英時間詞匯表達與時間思維方式的異同,并加以認知語義闡釋。漢英時間詞匯表達方式是“大同小異”,“大同”體現(xiàn)在漢英時間表達具有一維性、序列性及方向性。時間單位詞的基本語義成分具有空間特性;“小異”表現(xiàn)為漢語時間表達為復合型,不僅可沿橫向坐標運動即“前”或“后”,還可沿縱向坐標運動即“上”或“下”,但側(cè)重于水平方向,其時間義經(jīng)空間義發(fā)展而來。英語時間表達基本為水平單線型,其時間單位詞的本義基本為時間義。漢英時間表達異同來自漢英民族受時空特性影響下的語言特質(zhì)異同。

關(guān)鍵詞:時間 大同小異 時空特性 時間概念隱喻

一、引言

語言作為一種文化力量和認知模式,受到不同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觀念信仰、歷史傳統(tǒng)、生活經(jīng)歷等因素的影響。每種語言都是對該民族概念意義體系、價值體系、思維方式的映射與反應。目前對漢英時間表達的研究多集中于時間介詞的描寫性定性研究(Chen,2007;Boroditsky,F(xiàn)uhrman et al.,2011;Fuhrman,Mccormick et al.,2011;張鳳,2001;張建理,2003;張建理、丁展平,2003;汪德華,2007;張吉,2012;張喆,2012;彭卓,2013),鮮有對漢英時間表達進行完整的宏觀定量研究與理論闡釋者。本文在前人時賢成果的基礎上,基于“時間概念隱喻”理論和定量對比分析,探究以下問題:第一,漢英時間表達詞匯的語義理據(jù)是什么?時間方位詞的功能負荷量概貌如何?第二,漢英時間思維方式差異的認知機制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加定性的研究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得出結(jié)論,再加以認知闡釋。

第二,研究步驟:首先,確定研究對象。本文漢英常用時間詞匯選自《現(xiàn)代漢語辭?!罚?011)和Mdict電子詞典。然后,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時間單位詞,從語義角度定量考察時間介詞功能負荷量占比情況,再定性分析其異同和原因。所有數(shù)據(jù)全部來自CCL(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和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

三、漢英時間詞匯異同比較

(一)漢英時間單位詞語義理據(jù)

漢語中,表示時間的詞主要有“天”“周”“月”“年”?!疤臁睘闀庾?,本義指人的頭頂,“天,顛也。……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后指在地面以上的高空,《說文解字》中有“天,至高無上”。其基本釋義為典型的空間意義,話語者可通過視覺感官通道進行感知運動。現(xiàn)指氣候;季節(jié),時節(jié);日,一晝夜,或?qū)V笗冮g。其時間語義占比較大,得到凸顯,使用頻率較高,詞化程度更高,衍生出大量相關(guān)的時間副詞,如:“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等?!爸堋睘橄笮挝淖郑玖x指周密而沒有疏漏,演變?yōu)槊~指周圍,如“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八觀》)。后又指時期的一輪,亦特指一個星期,如:“上上周、上周、這周/本周、下周、下下周”。“月”為象形字,本義指地球最大的天然衛(wèi)星,為可以感知的物質(zhì)實體。《說文解字》:“月,太陰之精也。象上下弦闕形?!钡莱鲈碌谋玖x指月亮。后成為歷名,即夏歷依月相之陰晴圓缺變化的一個周期為一個月,如“族庖月更刀”(《莊子·養(yǎng)生主》)。在此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計時單位有:“上上個月、上個月、本月/這(個)月、下個月、下下(個)月”等。“年”是形聲字,本義指年成,五谷成熟,“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谷梁傳·桓公三年》)。后指時間單位,即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一次所需的約365個太陽日的周期?!睹献印る墓稀分杏小坝戆四暧谕猓^其門而不入”,又如:“前年、去年、今年、明年和后年”。例如:

(1)a.后天就要考試了……(《從普通女孩到銀行家》)

b.下周我國南方大部地區(qū)陰雨天氣較多……(《人民日報》)

c.……他們爭著說:“我上月出差了?!保ā懂敶罚?/p>

d.前年老阿海去世了。(《努爾哈赤》)

英語中,表示時間的詞主要有“day”“week”“month”“year”?!癉ay”本義指太陽上升和降落的這段時間,古英語中用“on d??”表示時間“何時”(不考慮時間的長短),在早期的新英格蘭逐漸發(fā)展為“on/uppon dai→o day→a-day”。17世紀的英格蘭北部“the”逐漸演變?yōu)椤皌?”“t?”“t”,而“to”“tone”“tother”分別代表“to”“tone”和“tother”即“the o”“the one”和“the other”。“Today”中前綴“to-”可作介詞和副詞,相當于“the”成為“day”的修飾成分?!癟omorrow”中的“to”義為“next”。“yester-”義為“l(fā)ast”即“現(xiàn)在之前”可作副詞修飾限定“day”,發(fā)展為“yesterday”?!癟he day before yesterday”和“the day after tomorrow”需基于重要概念“tomorrow”與“yesterday”并且借助“before”和“after”來以短語形式表示?!癢eek”本義指猶太教日歷中的七天循環(huán)周期,普遍用于基督教和穆斯林教中。后具體指從一周中慣例的第一天開始的連續(xù)七天的語義空間,如“l(fā)ast week”“this week”和“next week”?!癕onth”本義是月亮運轉(zhuǎn)周期的度量時間單位,在古代,各民族將傳統(tǒng)日歷中的月從新月第一天算起,因此常與朔望月聯(lián)系在一起,后具體指一年中的12個時間段中的任何一個部分,大約為30天一個周期,如“l(fā)ast month”“this month”“next month”?!癥ear”指太陽在黃道帶運行所需要的時間,即地球圍繞太陽運轉(zhuǎn)所形成的自然時間單位,大約為365天,如“l(fā)ast year”“this year”“next year”。例如:endprint

(2)a.I didn't see you at all yesterday.(BNC)

b.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for me today?(BNC)

c.We all want to go to the game tomorrow.(BNC)

d.Well,I didn't see him making out with her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BNC)

e.He died last month at the age of 42.(BNC)

漢英語中的時間詞匯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基本依據(jù)構(gòu)式“D+Nt”構(gòu)成,即限定詞加上時間基本單位如“天”“周”“月”“年”“week”“month”“year”……,漢英語中的時間光桿名詞不直接作時間狀語,而是在時間名詞基礎上加上限定詞同時作狀語。第二,時間單位詞的基本語義成分大體上為可以通過視覺感知的物質(zhì)運動實體,其實質(zhì)是人類主體對某個時間內(nèi)物體在一定空間范圍內(nèi)運動的感知體驗。人類主體對于時間的表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空間詞匯如“前天”“后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和“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沒有語境支撐的情況下,漢英時間詞匯中的限定詞如“前”“后”“before”和“after”等往往會被理解為方位的表征。第三,漢語時間詞的構(gòu)詞法更接近句法,可平等對待,并且其時間義是經(jīng)空間義逐漸發(fā)展而來;英語中“today”“tomorrow”和“yesterday”詞化程度很高,無需修飾限定成分可直接做時間狀語,并且其時間單位詞的本義基本為時間義(見表1)。

(二)漢英時間介詞功能負荷量①比較

通過對語料庫的檢索,共發(fā)現(xiàn)含“前”的句子544433條,含“后”的句子1628636條,含“上”的句子1122034條,含“下”的句子637247條,含“before”的句子445363條,含“after”的句子609710條,含“up”②的句子1172219條,含“down”的句子491748條。通過對各項進行連續(xù)五次檢索,每次自動隨機檢索生成含該項的例句100條,發(fā)現(xiàn)其時間用法功能負荷量如表2所示:

漢英時間表達方式“大同小異”,“大同”體現(xiàn)在漢英時間表達具有一維性、序列性和方向性。漢英民族都用表示前后方向的水平詞匯表征時間概念。英語中“before”和“after”的時間功能負荷量分別達到95.6%和88.4%,漢語中“前”和“后”的時間功能負荷量分別達到71.4%和67.2%,這充分說明漢英民族水平時間思維模式具有普遍性和主導性;“小異”表現(xiàn)為漢語時間表達為復合型,不僅可沿橫向坐標運動即“前”或“后”,還可沿縱向坐標運動即“上”或“下”,但側(cè)重于水平方向而非垂直方向。漢語中表示垂直方向的“上”和“下”的時間功能負荷量分別達到12.4%和9.3%,這說明漢民族會用大量垂直線性思維表征時間概念,但垂直時間的功能負荷量遠低于水平時間。英語民族雖使用垂直線性思維但數(shù)量極少,其時間功能負荷量不到1%。具體見表3和圖1:

四、總體討論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闡釋:

(一)漢英時間單位詞是漢英民族時空特性的反應

語言能反應一個民族觀察、感知和理解世界所獨有的思維方式(王文斌,2013)。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人類的一切認知活動都基于物質(zhì),而物質(zhì)具有空間特性。漢英時間單位詞的基本語義成分大體上為可以通過視覺感知的物質(zhì)運動實體,其實質(zhì)是人類主體對某個時間內(nèi)物體在一定空間范圍內(nèi)運動的感知體驗。

漢英民族語言都兼具時空特性,但是側(cè)重點不同。英語總體上具有時間性特質(zhì),其內(nèi)在特性是連接的、延續(xù)的,而漢語偏空間性,其核心特點是離散的和塊狀的(王文斌,2013)。漢民族長期的農(nóng)耕文明和小農(nóng)經(jīng)濟模式使其形成“觀物取象”的思維認知習慣,將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焦點,而事物的可視性和可感知性實質(zhì)是空間性的反應。漢語中時間單位詞的語義基本為空間義,經(jīng)隱喻轉(zhuǎn)換而兼具時間義,如“前日”中“日”本義指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即太陽,《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日,太陽之精也。從囗一,象形”,后成為觀測計算時間的重要參照物,因此漢語時間表征詞匯的時間義是經(jīng)空間義逐漸發(fā)展而來。由于英語的連續(xù)性和延續(xù)性特征,其時間詞匯的發(fā)展仍然就其本義即時間義,例如“month”本義是月亮運轉(zhuǎn)周期的度量時間單位,在經(jīng)具體到抽象的發(fā)展中,依舊延續(xù)其時間義,經(jīng)方位詞限定,發(fā)展成有時間序列的“l(fā)ast month,next month”等詞。當然,時間特質(zhì)性語言對時間概念的語言制約強于空間特質(zhì)性語言(羅思明,2016),英語動詞時態(tài)變化在句法上具有很強的制約性,反應事物所發(fā)生或存在的時間。

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會影響一個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而經(jīng)濟基礎又會對上層建筑起決定作用。古代漢民族為封閉的大陸之都,講究天人合一、自給自足,注重整體思維。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堅持主客體相統(tǒng)一,借助直觀感性思維認識把握外在世界,形成一種知覺表象和整體和諧的綜合思維模式。漢語中表征時間概念的詞匯大多具有對稱性和序列性,如“前天/后天,上周/下周”等。對稱性具有簡潔性和經(jīng)濟性,這在英語中也有體現(xiàn),如“l(fā)ast year/next year”等。但是,英民族崇尚海洋文明,對自然的依賴性相對較小,注重個體思維。西方傳統(tǒng)哲學思維是抽象的、理性的和富有邏輯性的思維認知模式,因此,英語中表示時間的基本單位詞“today”“tomorrow”和“yesterday”詞化程度很高,無需修飾限定成分,可直接作時間狀語。

(二)漢英時間思維方式異同是漢英民族對空間方位概念隱喻投射的結(jié)果

空間是物質(zhì)實體存在的形態(tài)之一,是認知主體生存的第一要義(戴衛(wèi)平、許林林,2006)。唯物主義認為空間范疇是時間范疇的前提條件,因為時間具有抽象性,而人類一切經(jīng)驗活動都依賴于具體的空間范圍,空間方位、運動等作為媒介對實體進行概念隱喻轉(zhuǎn)換,該過程能為人類的知覺器官所感知??臻g范疇在運動感知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各民族因其生理結(jié)構(gòu)、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響,對事物有著類似的體驗與認知基礎,對空間概念的表征有著相似之處。空間方位是人類經(jīng)驗認知的產(chǎn)物,而各民族對物質(zhì)空間的經(jīng)驗感知從本質(zhì)上看具有相似性,人類特有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對時間的經(jīng)歷、感知與表征具有相通之處。漢英時間概念在隱喻維度上差別不大,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均是呈水平移動的(周榕,2000;吳國盛,2006;張建理、駱蓉,2007)。漢英民族在探知世界的過程中,會借助熟悉、具體的經(jīng)驗來描述、感知抽象事物,在此過程中,利用多通道對該抽象概念進行動態(tài)多層級的神經(jīng)表征。時間概念具有抽象性、運動性和不可感知性,而空間概念的物質(zhì)性與方向性為時間概念隱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認知維度,并且空間域向時間域的轉(zhuǎn)變?yōu)檎J知主體思維發(fā)展之共性。endprint

漢英時間表達具有一維性、序列性和方向性。時間是可切分的物體,是運動中的介質(zhì),是線性的序列(Casson,1996),這實質(zhì)表明時間具有可切分性、運動性和線性序列性。人類認知的普遍性使得英漢語中方位隱喻存在相似性(李國南,2001)。漢英民族中“去、來、前、后、上、下”和“before,after,up,down”等就是典型的空間方位詞,經(jīng)隱喻轉(zhuǎn)換,這些方位介詞作為詞項成為表示時間義詞匯的一個詞素,將抽象的概念表征為如“前天、后天、下周”和“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next week”等時間詞。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運動表征絕對性,靜止表征相對性。運動體現(xiàn)了萬事萬物的時空特性,而時空是客觀存在的,它決定人們的主觀世界。Lakoff(1993)認為“時間流逝是運動”即時間具有運動性和方向性,并提出三種基本時間概念隱喻即結(jié)構(gòu)性隱喻、方位性隱喻和本體性隱喻,其中方位性隱喻是指與空間方位有關(guān)的一個完整概念體系,其中包含多個方位概念,這些具體空間概念會向抽象的時間域映射。該隱喻系統(tǒng)包含“時間在動”類型和“觀察者③在動”類型。張建理和丁展平(2003)指出時間是一個空間隱喻,時間是目標域,空間為源領域。時間會通過客觀存在事物的運動概念化:已流逝的為“過去”,將到來的為“將來”,當前已存的為“現(xiàn)在”。根據(jù)時間概念隱喻理論,時間詞“前天”“后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和“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的“前”“后”“before”和“after”將時間互為參照點,在“前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中,“昨天/yesterday”靜止成為參照點,前者先于后者到來的時間而運動在其前面,所以用方位詞“前/before”。在“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明天/tomorrow”成為觀察者,“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位于觀察者的前方即到來較遲或相比較而言位于距離觀察者較后的地方,所以用方位詞“后/after”。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將來”還是“過去←現(xiàn)在←將來”,改變的只是觀察者或時間的動靜關(guān)系,或人類認知時間的方向,其實質(zhì)仍然是說明了漢英時間表達的序列性和方向性問題。同時,運動是連續(xù)的和一維的,該特征使得時間的流逝也具有同樣的特性。Yu(1998)指出空間隱喻產(chǎn)生時間體系;時間實質(zhì)是流動的?!叭ツ辍薄皝砟辍薄癟he day is coming up”中,“去”“來”及“up”都體現(xiàn)了時間的運動特性。由于漢民族時間思維的空間特性,時間方位詞的靈活性極高,“前”和“后”既可以表將來也可以表過去,例如在“瞻前顧后”中,“前”表將來,“后”指過去,但在“懲前毖后”中,“前”指過去,“后”指將來。

研究發(fā)現(xiàn),漢英民族都使用水平詞匯談論時間,但漢語中像“上”“下”這樣的垂直詞匯也被大量使用以表征時間(Boroditsky,2001)。張建理(2003)指出,漢語時間隱喻既呈水平移動也呈縱向移動,表征時間的“上”與“前”意思相似。為什么在表征垂直時間概念時,漢語時間詞匯比英語豐富?首要因素是傳統(tǒng)文化對認知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藍純,2003;徐英平,2006)。自春秋戰(zhàn)國起,封建等級制度孕育而生,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為其代表人物。自秦統(tǒng)一六國以來,封建等級制度正式形成,上尊下卑、君臣有別、長幼有序的認知理念不斷發(fā)展推廣,各朝各代雖推崇不同的文化思想,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封建統(tǒng)治服務,歷代封建思潮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代代炎黃子孫?!吧稀笔侵甘伦?,本義指高處、上面,《說文解字》:“上,高也”。后將具體空間概念隱喻為時間概念,指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如宋朝《張協(xié)狀元》中有“三歲上讀得書,五歲上屬得對”(郭作飛,2007),又如“上周、上上個月”等?!跋隆币矠橹甘略~,本義指下面,位置在下,與“上”相對,《說文解字》:“下,底也”。后發(fā)展為時間單位,相當于“點”,如“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又如“下午、下下周”。西方雖然自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進入封建社會,但是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一系列倡導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等人文精神的改革運動使人們思想更趨開放,更加注重公平。因此,英語中表示水平時間概念的詞較多,而表示垂直時間概念的詞較少。

漢語時間表達為復合型,不僅可沿橫向坐標運動即“前”或“后”,還可沿縱向坐標運動即“上”或“下”,但側(cè)重于水平方向。漢英語言中雖然都有“前/before”和“后/after”等空間概念經(jīng)水平隱喻來構(gòu)建時間概念,但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漢語中有大量表示“上、下”的垂直隱喻時間概念。在時間隱喻中,“上”為空間較高、時間較早,“下”為空間較低,時間較遲,“前”為距離越前、時間越早,“后”為距離較后、時間越遲。漢語中“上、下”的時間功能負荷量較英語中的垂直時間介詞高,反映在詞匯上,前者可以與大量表示時間的名詞搭配,表示時間的先后,如“上午/下午、上個月/下個月、上周/下周、上半年/下半年”,而英語大部分情況下需要借助語境,如“The tradition has passed down to present from Victoria time”或“Were coming up on Christmas”。

漢英語言中時間概念化差異反應了漢英民族對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認知、識解差異。英漢民族由于地理位置、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的差別,在認知同一客觀對象時體驗感受和思維觀念會有所差異(姜祝青、陳曉明、羅思明,2015)。事實上,各個民族經(jīng)本民族歷史文化的影響,在觀察、感知和理解事物時會潛意識帶上自己本民族的主觀意識,而這種主觀意識會通過識解和概念化運作映射到語言世界,影響時間詞匯的表達形式。

五、結(jié)語

研究發(fā)現(xiàn),漢英語言中時間表達方式共性與個性并存。共性表現(xiàn)為:漢英時間表達具有一維性、序列性及方向性。時間單位詞的基本語義成分具有空間特性;個性體現(xiàn)在:漢語時間表達為復合型,不僅可沿水平方向運動,還可沿垂直方向運動,但側(cè)重于前者,其時間義經(jīng)空間義發(fā)展而來。英語時間表達大體為單線型,其時間單位詞的本義基本為時間義。下一步的工作是考察更多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研究更多語言的時間表達共性特征??傊?,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會影響該民族的概念化認知方式,從而反映到語言之中并與語言特質(zhì)互動,影響該語言的時間表達方式。endprint

注釋:

①本文時間功能負荷量是指所研究的時間介詞在表示時間單位的語

義數(shù)量時占其語義總數(shù)的比例即時間頻率。

②“up”表垂直方向,如“The day is coming up”體現(xiàn)了時間的

運動方向,后文中“down”也是如此,表征時間的垂直方向。

③觀察者為時間感知、認知、表達者的總稱。

參考文獻:

[1]Boroditsky,L.Does Language Shape Thought?:Mandarin

and English SpeakersConceptions of Time[J].Cognitive Psychology,2001,(1):1-22.

[2]Boroditsky,L.,et al.Do English and Mandarin Speakers

Think about Time Differently?[J].Cognition,2011,(1):123.

[3]Casson,R.W.Semantics and Experience:Universal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Mandarin,Hindi,and Sesotho by Hoyt Alverson[J].American Ethnologist,1996,(4):935-936.

[4]Chen,J.Y.Do 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Think about

Time Differently?Failure of Replicating Boroditsky[J].Cognition,2007,(2):427-436.

[5]Fuhrman,O.,et al.How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Forces

Shape Conceptions of Time:English and Mandarin Time in 3D[J].Cognitive Science,2011,(7):1305–1328.

[6]戴衛(wèi)平,許林林.“上/下”與“UP/DOWN”的地位隱喻[J].廣西

社會科學,2006,(1):148-151.

[7]郭作飛.《張協(xié)狀元》詞匯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

文,2007.

[8]姜祝青,陳曉明,羅思明.英漢“名形式”語義的認知理據(jù)對比

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15,(3):164-173.

[9]藍純.從認知角度看漢語和英語的空間隱喻(英文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10]李國南.辭格與詞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1]羅思明.漢英形容詞構(gòu)式學習詞典編纂體系構(gòu)建[M].上海:上

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12]彭卓.漢語“上/下”時間概念系統(tǒng)的認知研究[J].重慶郵電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18-122.

[13]汪德華.英漢思維方式對其語言、文字的影響[J].太原城市職

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1):34-36.

[14]王文斌.論英漢表象性差異背后的時空特性——從Humboldt的

“內(nèi)蘊語言形式”觀談起[J].中國外語,2013,(3):29-36.

[15]王文斌.論英語的時間性特質(zhì)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zhì)[J].外語教

學與研究,2013,(2):163-173.

[16]吳國盛.時間的觀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7]徐英平.俄漢語“上、下”空間隱喻對稱性考證[J].外語研

究,2006,(1):17-19.

[18]許慎.說文解字注(新線裝)[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

[19]張鳳.俄漢空間隱喻比較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1):50-53.

[20]張吉.中西方文化差異中的時間概念解讀[J].東南學術(shù),

2012,(2):267-274.

[21]張建理.漢語時間系統(tǒng)中的“前”、“后”認知和表達[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84-91.

[22]張建理,丁展平.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匯中的對比研究[J].外語

與外語教學,2003,(9):31-34.

[23]張建理,駱蓉.漢英空間-時間隱喻的深層對比研究[J].外語學

刊,2007,(2):68-73.

[24]張喆.時間概念隱喻的歷時探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3):10-14.

[25]周榕.時間隱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0,

(1):13-17.

(王佳敏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315211)endprint

猜你喜歡
時間
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的原則
“被閑置的時間”——談當代藝術(shù)實踐里的當代現(xiàn)實
電影《前目的地》的悲劇美學意蘊
日語寒暄語「おはよう」(早上好)的用法辨析
時間設計的形式語言解析
時間消滅空間?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内丘县| 仁寿县| 蒲江县| 裕民县| 格尔木市| 崇阳县| 晋城| 紫金县| 巴林左旗| 新闻| 辰溪县| 潞城市| 苗栗市| 昌邑市| 庆阳市| 扬中市| 兴隆县| 凌源市| 闻喜县| 武川县| 浙江省| 富裕县| 沙河市| 阿拉尔市| 班玛县| 四会市| 义马市| 阳高县| 宜宾县| 阿尔山市| 临夏县| 慈利县| 安新县| 保德县| 诸城市| 澄江县| 洞头县| 芦山县| 眉山市| 新郑市|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