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治
摘要:南唐詞作為五代詞作發(fā)展成熟后的高峰之作,相比前代花間詞的艷科特色更有著雅化與抒情化的鮮明傾向,進而促成了宋詞在向“文人士大夫化”方向的轉折,并使后世詞作沿著以整體方向有了較為深遠的發(fā)展。
關鍵詞:南唐詞;詞作發(fā)展;李煜;李璟;馮延巳;轉折作用
詞自唐代起源以來,歷五代,宋,明清各朝發(fā)展,而在其傳播方式由最初的以歌唱形式為主到中后期的以文本形式為主,和其受眾由各階層人士到以士人階層為主等種種轉變過程中,南唐詞作則起到了重要的轉折和推動作用。它通過對五代“花間詞”的選擇性繼承和獨特創(chuàng)新將詞這一文學創(chuàng)作形式從世俗引向了一條雅的道路,使得后代詞作品大都沿此方向發(fā)展,成為詞作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同時,受其特定歷史背景的影響,南唐詞作不同于以往單一閨情表現(xiàn)的復雜多樣思想感情也為日后豪放,婉約等多種詞風派別的產(chǎn)生奠定了重要基礎。自二十世紀以來,對南唐詞作的研究討論一直延續(xù),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有關它的作品亦紛紛出版,但這一研究大都著眼于南唐詞各代表作者的獨立分析或將南唐詞作為整個五代詞作的一部分進行評價,因此本文將針對南唐詞這一整體在詞作發(fā)展中的獨特歷史地位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其在學術界的內涵進行豐富。
一、南唐詞對五代西蜀“花間詞”的繼承
唐代覆滅后,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不息,筆硯難安,而相對地處偏僻的南唐和西蜀于是取代中原成為五代文學的兩個中心。而由于西蜀花間詞派的創(chuàng)作和南唐詞作間存在時間上的先后關系,花間集結集時,南唐詞的代表人物馮延巳、李璟、李煜的年齡分別是38歲、25歲、4歲,均與其主要創(chuàng)作時期有一定距離。加之共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南唐詞對西蜀花間詞的繼承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并且顯而易見的。而這種繼承則主要體現(xiàn)在了詞作的體裁、意象使用和寫作風格上。在共同的經(jīng)濟文化繁榮的背景之下。西蜀、南唐詞主要創(chuàng)作于歌臺宴飲的歡謔場合,詞人大多沉醉于風花雪月,正如歐陽炯于《花間集序》中所述:“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按拍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燒之態(tài)。”而于南唐,這種縱情聲色的風氣也未減分毫,如《釣磯立談》中言:“宮廷徘優(yōu)燕樂不輟”“國家富給,群臣操瓤管小技,侍從左右……”和韓熙載等“后房畜聲妓,皆天下妙絕。”而這些產(chǎn)生于宴集中的南唐詞作,接受了花間詞一貫的體裁,以尋歡逐樂、傷春悲秋、寄寓相思為主。李煜前期的作品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如《菩薩蠻》中所書:“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雨云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睂懷缌T后蕭索寂寞之景,又兼婉轉風流之態(tài)。而在南唐詞作后期,即亡國后,這種題材便逐漸轉變?yōu)閷ν鰢吹氖銓憽?/p>
在如此的體裁影響之下,南唐詞作中大量使用的意象也具有了相應的方向性,主要集中于:
(一)春末殘花,蕭瑟秋景等富有美感,引人情思的自然景觀。如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焙婉T延巳《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崩瞽Z《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二)抒寫孤獨寂寥或浪漫情致的美人思婦。 馮延巳《南鄉(xiāng)子》 閑蹙黛眉慵不語。情緒,寂寞相思知幾許。
(三)能寄寓愁情相思,今夕異境的亭臺閣榭:如“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钡駲谟衿鰬q在,只是朱顏改。
而相較于題材繼承在的后期式微,這種意象上的繼承則被一直延續(xù)了下去,成為南唐詞豐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并進而廣泛使用于宋詞之中。
二、南唐詞作的獨特發(fā)展轉變
除卻花間詞派與南唐詞作的相似根基,二者之間的背景條件仍有很多不同,這使得南唐詞在繼承之外更有著一些令人驚嘆的突破與發(fā)展、實現(xiàn)了詞這一藝術形式由“資羽蓋之歡”到“銷魂獨我情何限”的巨大轉折。
其中,最顯著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寫作風格、主旨的變化。雖然南唐詞接受保留了花間派一貫的對歌舞宴酣的描繪,但其筆調中的滯重堆疊感和濃膩的脂粉氣則有了明顯的消減,轉而偏向于對情感的抒發(fā)刻畫,在相當一部分的作品中,更是表現(xiàn)出了五代詞作中前所未有的天然純真的特點,這些于李煜作品之中體現(xiàn)地尤為顯著。《菩薩蠻·》中,描寫情人幽會的情形,卻較西蜀詞更為含蓄蘊藉,少去了流于形式的形容,著重于對真實生動的人物細節(jié)刻畫,不加雕飾,最終營造出嫵媚卻又自然的風情。這與牛嶠“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的艷情、閻選“小魚銜玉鬢釵橫,石榴裙染象紗輕,”的堆砌相比,已有明顯的高妙之處。其后期詞作,更是被王國維冠為“以血書者”,唐圭璋在《南唐二主詞總評》中也稱其:“直抒真情,直用賦體白描,不用典,不雕琢,血淚凝成,感人至深?!薄队菝廊恕贰按喝A秋月何時了”之句便是一例。這種風格上由華艷的“伶工之作”到初現(xiàn)“士大夫手筆”雛形的轉變與南唐獨有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lián)。相較西蜀建都于崇山夷地,作為六朝古都的金陵自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南唐詞生而便有著高雅的文化基因。兼之南唐立國數(shù)十年間長期奉行著重儒興國的政策,這使禮儀風化于南唐文人乃至君主心中深深植根,使其作品的風格更具儒雅風致。有《南唐書》中記載:“中主天性雅好古道,被服樸素,宛同儒者”,李煜“幼而好古,為文有漢魏風”、“精究六經(jīng),旁綜百氏。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暫離?!奔茨芤姶恕?/p>
在主旨方面,南唐詞更是一改往日詞作的單一和格調偏低,向著深遠和豐富方向發(fā)展。在前期,這種主旨的轉變主要表現(xiàn)在對身世之悲和憂患意識的表達。藝術形式格調的高低與其創(chuàng)作主體的意趣,品味又密切相關。不同于寫作花間詞的中下層文員,作為兩朝元老,數(shù)度為相的顯貴,他深陷于政局的紛亂。因此,其詞作中自然會融入對自身身世和前途的憂思。因此,該詞寫女子于乍起之風、鴨鵲之聲中生出敏感而疑慮的情思,較尋常閨情自有異處,很難不令人聯(lián)想到馮延巳對自身命運的憂慮。而作為君主的李璟“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币辉~的惶惶之感和隱含的莊嚴之態(tài)被解讀出對國運的擔憂則亦不難理解。endprint
馮,李二人于此處所體現(xiàn)的這種憂患意識歸其根本則與南唐在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同于西蜀的重山阻隔、偏安一隅、政權相對穩(wěn)定,南唐在地理位置上毗鄰中原,長期面臨強敵壓境的威脅,這使詞人們在歌舞吟賞之中亦夾雜著惆悵與迷惘的情愫,從而產(chǎn)生了這般的憂慮和思考。
到了后主李煜執(zhí)政時期,南唐更是淪為了宋的屬國,并最終亡國,因而在李煜后期的詞作中所表現(xiàn)出的憂患意識較之更為深廣強烈,并實現(xiàn)了從對身世的嗟嘆到生命意義的懷疑、從對國運的擔憂到亡國的血恨的深刻轉變,完成了詞之品格的一次升華?!独颂陨沉睢吩~書“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睋?jù)《西清詩話》言此詞是后主去世前不久所作:“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幾下世。”在低沉悲愴的氛圍中,涌泄出內心極度的凄苦和不絕如縷的故土之思。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評其曰:“那知半生富貴,醒亦是夢耶?末句,可言不可言,傷哉?!?/p>
縱觀南唐詞,從前期對西蜀詞作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到后期情感主旨上的劇變,都顯示了這一詞派于五代詞作中非同凡響的創(chuàng)造力和前所未有的藝術價值。作為詞壇自唐代溫庭筠始的花間艷科之風發(fā)展到極致后的產(chǎn)物,它的向文人士大夫作品的本質性變化顯現(xiàn)出了詞作向著一個與以往全然不同的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因此這種變化不是簡單的遞進,是具有轉折性質的。這種轉折體現(xiàn)了詞創(chuàng)作乃至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階段的成熟,以及向更高處發(fā)展的趨勢。
三、宋詞對南唐詞作轉折成果的接受
類似于南唐詞自我創(chuàng)造、實現(xiàn)轉折的兩個階段,宋代詞作對南唐詞派特質的繼承和鞏固也存在著前后兩個時期。
公元960年,宋氏王朝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長期的割據(jù)。在統(tǒng)治者在中央集權的需要之下,長期奉行著重文輕武的政策,重視文化的發(fā)展并鼓勵士大夫們的享樂活動,提出“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蓖瑫r由于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娛樂較為繁榮,作為助興工具的詞格外發(fā)達。因此,在堅持了對士大夫精神生活表現(xiàn)的同時,這一階段對南唐詞的繼承更傾向于馮延巳作品中具有的雍容富麗氣象,而對南唐二主詞作的繼承主要仍限于藝術手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晏殊,歐陽修等人。晏殊一生顯貴順遂,因而詞終所繼承的多為馮詞委婉纏綿,平和溫柔的氣度,以及淡淡的莫名感傷?!朵较场贰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中這種對春光易逝的閑愁抒寫便有著明顯的馮氏特點,也未嘗不是一種 “憂患意識”,遂有了馮氏“開北宋一代詞風”的說法。而歐陽修作為晏殊門生,又有著長期外任的經(jīng)歷,因此在對孤身羈旅,離情別緒表現(xiàn)的主旨和憂思深遠的情感特質上與馮更具有相似性?!队駱谴骸分小扒皵M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北銓⑦@種幽微的離愁抒發(fā)得淋漓盡致。于是有了清代學者馮煦所說的晏殊與歐陽修二人同受馮延巳的影響,共"開江西一派"的說法。而這一時期,南唐詞所實現(xiàn)的詞的轉折還并未有明顯的進一步向前發(fā)展的態(tài)勢,還處于對其成果的選擇性繼承階段,特別是對南唐二主詞作的繼承,存在著相當?shù)目瞻住?/p>
而隨著北宋文臣政治的鞏固和文人士大夫地位的上升,以及北方少數(shù)民族侵擾導致政治再波瀾,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也廣泛滲透在了詞作之中,詞境再次有了廣闊的趨向。這一時期的北宋詞家對南唐詞的繼承則主要針對李煜后期闊大深邃的主題,尤其是蘇軾,他憑借著受儒道釋三教印象的復雜超脫心境,在其名作如《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薄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钡染鋸V泛展現(xiàn)出空靈雋永,質樸清淡的特點,在主旨上又兼具深刻哲思與曠達情懷,無疑是在后主詞一貫的天然真摯、深刻廣遠方向上的一次前進。也正是這一時期的繼承,使南唐詞最為精髓的藝術價值得以保留,使詞的寫作真正完成了“士大夫化”這一艱難的轉變,使南唐對詞創(chuàng)作的轉折得以鞏固。而在東坡的影響下的豪放派對這一方向的遵循亦拓寬了南唐詞作可影響的詞派范圍,令轉折后形成的寫作趨向得以更加全面而深遠得被延續(xù)下去。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197.
[2]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全唐五代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11.
[3]唐圭璋.南唐二主詞總評[M].北京:中華書局,1965:343.endprint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