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立+徐曉陽+羅強+杜之渝+鄧忠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層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任。培養(yǎng)高質量的研究生是研究生導師的職責和意愿,也是對研究生導師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導師處于研究生培養(yǎng)的核心地位。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確保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需要一個強大的研究生培養(yǎng)隊伍即研究生導師隊伍。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及導師的管理和評價至關重要。但在導師隊伍建設過程中,研究生導師如何進行遴選、導師的勝任力如何是評價研究生教育改革諸多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的一環(huán)。目前,研究生導師遴選標準比較單一,研究生管理部門也多是對導師的基本條件進行審定,而且各高校研究生導師遴選標準亦比較相似,對導師的評價指標體系也不是十分完善,且常常帶有明顯的功利傾向等問題[1]。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是近年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資助下,本課題組構建了“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體系”[2]。本文簡述了這一體系的構建,并重點就這一體系在研究生導師管理中的初步實踐作了總結。
一、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勝任力”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David.戴維·麥克利蘭CPaubl.Mc Clelland)教授于1973年發(fā)表的《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 ence)一文中正式提出的。所謂勝任力,就是個體為完成某項工作、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應具備的系列不同素質要素的組合,分為內(nèi)在動機、知識技能、自我形象與社會角色特征等諸多方面。這些行為和技能必須是可衡量、可觀察、可指導的,并對員工的個人績效以及企業(yè)的成功產(chǎn)生關鍵影響。正是基于上述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為促進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建立一支學術精湛、師德高尚、知識淵博、結構優(yōu)化、勇于創(chuàng)新的高質量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我們構建了“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體系”。
課題組自2013年2月起,首先自行設計問卷,匿名自填式調查,收集了我院200余名在讀研究生及其導師的基本情況、導師的勝任力相關情況及研究生對研究生教育的看法等資料做了初步調查。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65.3%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導師總體勝任,而有34.7%研究生認為其導師總體不勝任。導師勝任力中“師生學術交流密度”及“研究生參與導師研究項目次數(shù)”明顯不足。以上調查只是初步的,而且僅僅是學生對導師的評價,并不能全面反映導師的勝任力。我們查閱了有關文獻,并借鑒了文獻中有關勝任力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采用德爾菲(Delphi)法進行兩輪專家意見咨詢及匯總分析,這些專家(共27名)包括醫(yī)學教育部門領導、分管研究生教學的學校領導、從事臨床或科研教學工作10年及以上的教師、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的教師、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積極回答咨詢問卷的專家。這些專家能夠從不同的判斷視角提供比較全面的意見或建議,較調查學生有更好的權威性。基于上述兩輪專家咨詢回收的意見指標,我們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指標的遞階層次結構,計算各個指標權重,并用專家積極系數(shù)、專家權威程度、專家協(xié)調程度、層次分析法中矩陣一致性指標CR、CI及指標權重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最終獲得并建立了含有6個一級指標、42個二級指標的導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6個一級指標見表1,權重系數(shù)前10位的二級指標見表2。
二、勝任力評價體系的初步應用實踐
為適應醫(y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2014年5月,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召開研究生管理工作會議,基于“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會議精神,醫(yī)院提出導師資格復審的建議并要求對導師的勝任力進行評價。在分管院領導及研究生處的大力支持下,課題組將“研究生導師評價體系”中的一級指標“科學研究水平”及相關二級指標先期納入導師考核評價,以用于研究生導師遴選和招生資格動態(tài)管理。這11個二級指標包括:①掌握本學科的新情況、新理論、新成果,能夠發(fā)現(xiàn)及從不同創(chuàng)新角度立項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②有良好的組織指導能力:在本專業(yè)方向上有較深的造詣,能夠經(jīng)常組織召開內(nèi)部專題討論會。③有一定的科研經(jīng)費。④主持/參與科研項目數(shù)量和規(guī)模(省/市級、國家級、國際級)。⑤擁有基本的科研資源及科研基地。⑥有一定的外部學術交流的機會:按研究方向有計劃地選派研究生到外地參加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學術會議、交流和討論。⑦發(fā)表了一定的論文或著作(國際權威刊物、國內(nèi)A 類刊物、國內(nèi)核心刊物、一般刊物會議論文),專著(學術著作、教材、工具書、譯著),研究報告(中央部委采納、省級采納、市級采納)。⑧獲得過一定科研獎項(國家級、省級、市級)。⑨國際檢索數(shù)目。⑩專利申請量。技術成果轉讓率,技術轉讓收入的實際效益,技術成果推廣轉化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技術成果產(chǎn)生的社會效益。并據(jù)此出臺文件調整了碩士研究生導師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重醫(yī)二院〔2014〕121號文件)。課題組根據(jù)“科研水平”的11個二級指標評分體系對申報的研究生導師進行了評分。評分基本依據(jù)為近三年各導師每年填報的“研究生導師遴選材料申報表”(我院每年5月開始次年研究生導師的申請和遴選),其中2015年187份、2016年186份、2017年209份。評分專家包括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領導、研究生處領導、醫(yī)院學術委員會專家、課題組成員。對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的結果,按照不同分值區(qū)間,將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結果分為優(yōu)(90分及以上)、良(80~89份)、中(70~79分)、差(70分以下)四個檔次。結果顯示,2015~2017年,我院研究生導師中分別有15名(8.02%)、10名(5.38%)及7名(3.35%)導師科研勝任力評分為70分以下(見表3、圖1)。
因此,從2015年開始暫停部分導師招收研究生,2015年有10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學術學位研究生,5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2016年8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學術學位研究生,2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2017年6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學術學位研究生,1名研究生導師未滿足條件暫停招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見圖2)。打破了既往研究生導師一旦申報可長期招生的“終身制”,使研究生導師隊伍保持精干、高效。
三、評價體系應用中的初步體會及今后改進方向
從我們隊研究生導師的科研勝任力評價結果看,近年我院的研究生導師科研勝任力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1)大部分導師的科研水平評級在中等至良好區(qū)間,科研水平方面勝任研究生導師崗位。
(2)優(yōu)秀評級總體而言較少,出現(xiàn)比例逐年上升勢頭。
(3)較差評級亦較低,有逐年下降趨勢。
以上特點表明,對導師評價體系的實踐,促進了導師隊伍建設和導師招生資格的動態(tài)管理,促進了導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科研能力或者說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務。從我們構建的評級體系看,導師的科研水平位列6個一級指標權重的第一位。而在“科研水平”之下的二級指標中,“發(fā)表了一定的論文或著作(國際權威刊物、國內(nèi)A 類刊物、國內(nèi)核心刊物、一般刊物會議論文),專著(學術著作、教材、工具書、譯著),研究報告(中央部委采納、省級采納、市級采納)”和“有一定的科研經(jīng)費”是權重最大的兩個二級指標,分別為0.2200和0.2132。這充分表明,導師的研究技能和研究條件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研究生的重要基礎,導師的科研學術水平和成果既是科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又對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示范、感召和引領作用。
但是,我們僅僅將“科研水平”這一勝任力評價指標用于了實踐,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師的勝任力評價還包括諸如“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0.3731)”“身心素質”“教學動機”“知識技能水平”“教學水平”等多個方面。但“身心素質”“教學動機”“知識技能水平”“工作品質”這幾個指標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要做到精確量化較為困難。如要將這些考核指標全盤納入實踐需要相關管理部門投入較多人力,因此,如何將這些指標全盤納入實踐是今后研究生導師管理過程中需要繼續(xù)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孟 潔,李學昌.當前研究生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思考[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3(4):75-77.
[2]蘇 立,姚秋會,徐曉陽,等.醫(yī)學研究生導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2):8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