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詠梅
帶著期待讀完吉諾特博士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套書,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驚訝,是因為書中竟然讀到那么多熟悉的東西,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相處的困擾,他都是以小短文的形式進行了描述分析和提煉,給予茫然前行的我以建設(shè)性的指導 ,當然品讀中也少不了我的暗自竊喜,原來行進中的我不少想法和做法竟然和吉諾特博士不謀而合;感動,是因為在閱讀中,那么多的情境和引領(lǐng),讓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輕輕自言自語:“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我還可以更好地享受孩子們,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故事!”
班級口號—“做最好的自己!”的誕生。
暑假開學照例又迎來新一批的5年級孩子們,我仍然延續(xù)老做法,課前5分鐘給孩子們講故事,講班級中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故事、講自己搜集的育人小故事、也講老師們的故事給孩子聽,為的是向孩子們傳遞正能量。我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問題孩子梁彭炎(三年級時我曾擔任過他的品德老師)似乎上課更專注了、書寫大有進步、做題正確率也提升了、班級榮譽感越來越強,活動更積極參與了、對老師也改掉了直呼其名的壞習慣,取代的是彎腰行禮和老師您好的行動。經(jīng)常在我的故事進行中他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兩個大拇指。我知道,這是他對我的信任和崇拜,更是摒棄以往老師、同學對他無可救藥評價的一個重新定位的良好開始,“老師,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證明給您看!”“好!男子漢,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我愿意隨時給你提供幫助!”于是,梁彭炎的 “做最好的自己!”就成了班級每個孩子的人性目標。
一年來,在吉諾特博士的教育光有愛和洞察力不夠,需要有技巧;教育需要把孩子當成客人一樣對待;教育可以憤怒但不要侮辱;教育需要用全新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贊揚等理念的引領(lǐng)下,我和孩子們都用行動詮釋著對“做最好的自己”的理解與尊重,創(chuàng)造了一間堆滿故事的教室,漫步教室,有意義也有意思的故事俯拾皆是。
“心形卡片”—悄然無聲的愛。
為了糾正孩子們的書寫姿勢,姜主任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孩子們頭頂橡皮堅持一段時間,大家都照做,可是當不用橡皮之后,經(jīng)常是書寫還沒有幾分鐘孩子早就忘了,數(shù)學檢測課上我及時提醒孩子們注意坐姿,接下來每間隔十幾分鐘,細心的小男生楊明浩就提醒一次“請大家注意坐姿”,于是我將一張洋溢著創(chuàng)造性贊揚的心形小卡片悄悄遞給了楊明浩,之后的日子里,心形小卡片就成了楊明浩和馬紅雪兩個小干部自主組織孩子們的“利器”了,小卡片在孩子們之間傳遞得有聲有色,有誰犯了錯,心形小卡片上傳遞的是善意的提醒和幫助,于是沖動的孩子慢慢少了,謙遜的孩子多了;有誰給孩子們抱來了大桶水,小卡片上傳遞的是感恩和感動,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抱大桶水的行動中,一人抱不動,兩人抬,孩子們搶水喝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了,空桶經(jīng)常被細心的孩子收走,教室地面、后面書柜、孩子的課前用品都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三八節(jié),心形小卡片傳遞到了我手里---“老師,在您面前,我會感到自己很重要,感到我的想法很重要,您相信我們、寬容我們、全心全意幫助我們成長,就像伴隨我們成長的一本書一樣,內(nèi)涵豐富,給我們正確的指導,課堂上我們的想法錯了,您會利用這個錯誤讓我們在有意義的爭辯中獲取正確的思路,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謝謝您老師,既教我們知識,又教會我們做人,我會永遠想著您! ”瞬間,感動和幸福將我的心充溢得毫無縫隙……心形小卡片,是我對孩子們興奮的期待,同時也使我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向往!相信這悄然無聲的愛會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每一天!
“最美目錄”—孩子們的期待。
“享受孩子”是我給孩子們進行故事連載專用的手稿本,故意將它落在了教室,當我返回時,教室已經(jīng)炸鍋了,孩子們圍在一起盯著手稿本的最美目錄:“看看有我嗎?”、“找找老師寫我了沒有?”、“老師一定會寫我的”、“太高興了!‘把美帶進教室寫的是我”、“耶!找到啦,‘善良就在細節(jié)處寫的是我”、“沒想到‘ 一杯蓋溫水寫的我”……在大家的羨慕中,小男生李明義和王勁琪、小女生王諾臉上都寫滿了興奮……欣賞著孩子們的“炸鍋”,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吉諾特博士的“教育需要技巧”的真正含義,利用接下來的品德課,讓兩個小男生將自己的故事和孩子們進行了分享。相信這樣的連載和分享,“最美目錄”很快就會兌現(xiàn)教室里每一個孩子的期待,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一定會在這樣期待和努力中花香四溢!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讓教室里的故事越來越多,有同事問我用了什么魔法讓孩子那么喜歡我并愿意上我的課,我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每個孩子都是故事,我善于發(fā)現(xiàn)并記錄他們的故事,給他們講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