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坤
摘 要 本文以智能手機APP平臺在家校合作領域的應用為視角,分析了APP平臺應用于家校合作的產生背景,并且闡述了APP家校平臺在家校合作各領域內的應用優(yōu)勢,進一步從利用APP家校平臺促進家校合作的“意識”“內容”“質量”三個方面提出其優(yōu)化實施路徑。
關鍵詞 小學 家校合作 APP平臺技術 探析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APP平臺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化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因此不斷提高。近年來,APP平臺技術不僅與學校教學緊密結合,更是將其觸角延伸至家校合作領域內,使得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互動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APP家校合作平臺是在以移動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第三方平臺支持下,集班級管理、資源共享和家校共建為一體的、緊密搭建起來的學校和家庭全方位溝通的班級數(shù)字化綜合系統(tǒng)平臺。APP家校合作平臺作為家校信息溝通的新橋梁、新渠道,儼然已成為新時期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一、 APP技術下小學家校合作的政策支持以及應用概覽
目前,國家對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形成合力,以達到最好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政策導向給予了高度重視。最新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積極構建新型的基于新媒體支持的家校合作方式[1]。同樣最近頒布的《21世紀學校白皮書》明確反映出一種趨勢:加強學校與父母、當?shù)厣鐓^(qū)、其他學校和兒童服務機構合作,并持續(xù)地提升標準。白皮書強調,可通過大量數(shù)字網(wǎng)絡技術更好地連接家庭和學校。
2016年,揚州市教育局在全市23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接入了家?;用赓MAPP平臺,并定期進行信息安全的測評,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家校合作新趨勢。2014年9月,“阿里師生”在北京市的小學一年級進行試行,2016年1月,北京市教委將其更名為“師生家?!?,以方便其在北京市各中小學推廣。2015年12月,武漢市洪山區(qū)廣埠屯小學率先使用了家校溝通APP平臺進行試點,后在全區(qū)進行推廣試用。
綜上所述,家校合作作為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議題。搭建新型的基于新技術媒介支持的家校合作方式,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將會是今后重點研究的問題。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媒體,對APP技術支持下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究有助于這一問題的研究。
二、APP家校合作平臺的優(yōu)勢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彝ソ逃?。家校合作是來自家庭和學校兩方力量的相互溝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方式。APP平臺應用于家校合作,無疑將推動家校合作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1.APP家校合作平臺的“新突破”
(1)平臺新
劉易斯認為,根據(jù)系統(tǒng)生態(tài)學理論分析,家庭與學校合作解決青少年的問題是必需的和有效的[2]。 APP家校合作平臺是APP軟件的一種,是在APP平臺下借助于強大的移動數(shù)據(jù)網(wǎng)絡,以各班級為一個單位系統(tǒng),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學生、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學生家長組成的一個“虛擬教學共同體”[3]。在這個共同體之中,各類成員利用該平臺平等交流、開放共享、超時空的特點,共同達成“促進班級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學業(yè)進步”的目標。
家校合作的平臺以最開始的家長會、家訪、給家長打電話或放學后與家長面談等形式進行, 部分學校還會通過校長信箱、大型活動、家長座談會、家長接待日、學校開放日、家長聽課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傳遞信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微信、QQ群、校訊通、翼校通、家校通等家校平臺也不斷涌現(xiàn),進而過渡到以移動4G數(shù)據(jù)網(wǎng)絡支撐的APP家校合作平臺,其應用于家校合作的師生交流過程中,為家校合作開辟了新的模式。
(2)功能新
家校合作的功能可分為管理、法理、教育三個方面[4]。將APP技術平臺應用于家校合作中,能夠更好地執(zhí)行以上三個功能。
首先,從管理方面來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除了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還同時分擔管理,加強溝通,監(jiān)察學校。APP家校平臺不僅每天提供家長所須知的信息通知,并通過“校園風采”“校友圈”等欄目讓學生、教師和家長都可以關注學校的最新消息。其次,從法理方面來看,保障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是家長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家長有權知道學校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子女的。通過APP家校平臺的“互動聊天信息交流平臺”,給予家長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各方真心融入和參與,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再次,從教育方面來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指向一個終極目標,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學習成績的穩(wěn)步提高。在APP家校平臺強大的交互功能下,以學生為核心、無障礙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使得家校合作針對性更強,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應對處理,激發(fā)了家長參與教育的熱情。
因此,APP平臺下的家校合作在功能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軟件,為學校、家庭、社區(qū)創(chuàng)建了一個科學、高效、和諧、智慧的互動平臺,推動了家長深度參與教育,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并與課堂環(huán)節(jié)無縫整合,形成統(tǒng)一的教育合力,使教育能量最大化。
(3)模式新
基于APP模式下的家校合作平臺,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家校合作交流模式——教師和家長處于“上下級的指揮與服從”“被動的指導與配合”,而是將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三者共同組合在一個“虛擬的教學共同體”之下,三者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形成新的協(xié)作平等互助的伙伴關系。讓教師和家長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在APP家校合作的平臺之下實現(xiàn)互動性、針對性和目標性。各成員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利用平臺相互溝通、相互反饋學生在校內外和家庭的表現(xiàn),相互請教、相互輔導,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APP平臺與家校合作的“契合點”endprint
(1)學校:明晰自身角色定位
在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要求和影響下,學校應不斷轉變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扮演著的絕對權威的角色。APP家校合作平臺則科學地定位了學校的角色,學校不再僅僅充當指揮棒,也不再是單向的灌輸式的信息傳遞者,而是更加全面的雙向互動,學校與家長相互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xiàn),成為合作教育學生的有效途徑。
(2)教師:平衡教師個人生活
APP家校合作平臺具有的“信息免打擾功能(家長無)”大量節(jié)約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間、休息休假時間設置免打擾,儲存接受的消息但不提醒,其他時間保持在線,以便于和家長溝通。APP家校平臺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應用平臺軟件,營造了教師與家長之間健康的生態(tài)網(wǎng)絡,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平衡了教師的個人生活。
(3)家長:重視家長參與的“量”與“質”
現(xiàn)代教育的三種基本存在形態(tài)即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處于現(xiàn)代教育制度中的基礎地位,因此應當受到家長以及教師的重視。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在家的時間相對較多,學生受家長的教育和家庭氛圍的影響極其重要。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由于家長工作時間、文化程度、自身素質等各方面的原因,家長多將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拋給了學校和教師,家長的參與流于形式,造成家長參與過程中“數(shù)量”跟上、“質量”跟不上。APP家校平臺則很好地彌補了家長數(shù)量和質量上雙重缺位的弊端,家長和教師同樣具有話語權,在平臺上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通過語音或打字的形式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于孩子教育問題的見解,相互探討,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4)學生:智育德育雙管齊下
在目前班級授課制的現(xiàn)實情況下,大班額中只配有一名主班主任負責班級的各項事宜,由于教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因此無法“照看”每一位學生,在家長會中對于學生情況的匯報也無法具有針對性。借助于APP家校合作平臺,可以圍繞本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和教育問題進行交流,同時擴大到對于學生德育和健康方面的關注,范圍縮小后增強了家長和教師教育指導的針對性,共同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 前瞻:APP家校平臺優(yōu)化路徑
1.強化利用APP家校平臺促進家校合作的意識,構建政策保障機制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逐漸形成專門的、系統(tǒng)完善的家校合作政策法律體系,并已基本形成以兒童為中心、家庭和學校為兩翼、社區(qū)為推動力的較為完善的合作系統(tǒng)[5]。英國也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通過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確定家長和學生的權利,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我國教育部在2012年6月頒布了《依法治校——建設現(xiàn)代學校制度實施綱要(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家長委員會承擔參與教育工作、參與和監(jiān)督學校管理、促進學校與家庭溝通、合作等職責,其成員由家長民主選舉產生。同時也明確要保障家長對學校辦學活動和管理行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6]。由此可見,我國也在不斷出臺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不斷認識到家校合作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但仍然沒有專門的關于家校合作的教育政策,也缺少像美國等國家的專門的、成熟的家校合作的模式體系。同時,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背景下,也缺少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家校合作融合的系統(tǒng)的教育政策文件。只有政策法規(guī)的保障,才能將家校合作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大化。如:信息平臺交流制度、家長參與決策制度、雙向監(jiān)督評價制度等。
2.豐富利用APP家校平臺促進家校合作的內容,加深深度、擴大廣度
家校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家長會、家訪等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方式,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要共同努力,豐富家校合作的內容,擴大家校合作的方式和途徑,使其機制化、制度化。一方面可以不斷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實踐經(jīng)驗,如美國的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PTA)等形式的家校合作機構,日本的“學校運營協(xié)議會制度”,英國的家長擔任“教學助手”等。另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時代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的手段和平臺,尤其在智能手機APP平臺下,使家校交流不僅僅停留在學生的學習成績、所犯的錯誤、存在的問題上,而是擴大家長參與學生的“智育德育”“學生人際關系”“學生的審美心理修養(yǎng)”等方方面面,通過APP家校合作平臺中“健康管理”“營養(yǎng)測評”“出勤管理”“學校通知”“健康反饋”和“班級互動”等增設功能的創(chuàng)新,真正從形式和內容上加深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3.提高利用APP家校平臺促進家校合作的質量,篩選質量合格平臺
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下家校類APP不斷興起,其類別大致可分為:全國性的,4G類運營更側重多個領域;地域性的,更多是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局支持而開發(fā)的APP軟件,如廣東珠海地區(qū)的海教通APP;專注于某個階段的,有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階段的分類。形形色色的APP家校平臺要在學校內使用,學校教育與管理部門就要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性和教育規(guī)律有深刻理解,做好平臺進入校園的把關,進而選擇高質量的APP家校平臺運用于家校合作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5.
[2] Lewis.A.Building Bridges: Eight case studies of schools and communi-
ties working together [M]. Chicago Cross City Campaign for Urban School Reform,1997.
[3] 沈曄.基于班級博客的家校合作實踐研究 [D].寧波:寧波大學,2013.
[4] 鄭燕祥.教育領導與改革新范式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金東海,藺海灃.我國中小學家校合作困境與對策探討[J].教學與管理,2012(1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依法治校———建設現(xiàn)代學校制度實施綱要(征求意見稿)[Z].2012.
[責任編輯:白文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