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輝
【摘 要】《勸學》大量運用比喻說理,語言簡勁,命意深廣,鋪陳揚厲,說理透辟,精煉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對中心論點作了充分的論證,雄辯有力,精警動人。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說理的分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guān)鍵詞】比喻說理;正反對比;精煉有味;警句迭出;印象深刻
《勸學》一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述道理,喻體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淺近貼切,讀來津津有味,精警動人,對說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文章先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來比喻任何人通過發(fā)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再進一層思索,就會想到,要“青于藍”“寒于水”,絕不是“今日學,明日輟”所能辦到的,必須不斷地學,也就是說,“學不可以已”。所以,這兩個比喻為闡明中心論點而設(shè)。文章進一步設(shè)喻,從根本上闡明道理,“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蓖ㄟ^這個比喻,說明即使原來是地道的“不善”之人,經(jīng)過學習,也可以“改變”成完全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人,這顯然是在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作用。此后又以設(shè)喻引出論斷:“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蹦静慕?jīng)過墨線量過再經(jīng)斧鋸加工就會取直,金屬制成的刀劍之類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會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省察自己,就會知識通達,行為沒有過錯。這樣以設(shè)喻引出論斷,顯得更有說服力。論斷句中的“日”字,即“每天”的意思,突出了要“知明而行無過”就必須不斷學習,從而有力地闡明了中心論點。
文章第二段首先說明“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強調(diào)空想不如學習,而“學”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qū)嶋H學習。接著連用設(shè)喻,展開論證。這幾個設(shè)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此讀來不但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可信。隨著不斷設(shè)喻,闡明的道理越來越深入讀者的心靈,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結(jié)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文章在第三段先正面設(shè)喻引出論點,說明學習要注意積累,指出人只要努力學習,“積善成德”,就可以具備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斷學習而成就其“神明”的。接著又反面設(shè)喻來說明積累的重要。經(jīng)過一正一反的設(shè)喻,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已初步得到證明。但是,為了深入說理,文章又反復設(shè)喻對比,“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與“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相比,從而充分顯示出“不舍”的重大意義,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證明。當然,學習要做到“不舍”,要不斷積累,那就必須專一,不能浮躁。因此,文章又從“蚓”和“蟹”的主觀條件及能力結(jié)果的差別方面比喻對比,強調(diào)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
《勸學》中精警動人的比喻說理的特點,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體會:
1.從內(nèi)容上看運用大量的比喻鋪陳揚厲,說理透辟,行文簡潔,精煉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重要的是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如文章開頭,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堪稱雄辯,收到了先聲奪人的巨大效果。
2.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活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shè)喻(“青,取之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有的從反面設(shè)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有的正面與反面比喻構(gòu)成正反對比設(shè)喻(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與“不積跬步”“不積小流”設(shè)喻作正反對比,說明學習要注重積累。用“騏驥”與“駑馬”、“鍥而不舍”與“鍥而舍之”設(shè)喻作正反對比,強調(diào)學習要持之以恒。用蚓的“用心一也”與蟹的“用心躁也”設(shè)喻作正反對比,說明學習要專一,堅持不懈);有的同類并列設(shè)喻(“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有的單獨設(shè)喻而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shè)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傊佸\陳繡,無所不用。
3.《勸學》在寫作上的又一個特點是大量運用比喻構(gòu)成的短句排比和正反對比。文章一開始就是一組排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边@樣的排比句式在文中舉不勝舉。既富于論辯色彩,又富有文學韻味,甚至有一種音樂的節(jié)奏感流動在其中。同樣,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勸學》也很有特色。如在說明學習要善于積累的道理時,作者先后以“騏驥”與“駑馬”、“朽木”與“金石”作對比,說明“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充分顯示出“不舍”對于學習的重大意義。在闡述學習要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時,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對比,前者“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后者雖有“六跪而二螯”,卻“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說理的分量。
由于《勸學》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說理,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對中心論點作了充分的論證,雄辯有力,精警動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