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倪 艷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 骨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護理干預結(jié)合站姿訓練對椎間孔鏡術后疼痛的效果
陳晶晶, 倪 艷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 骨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結(jié)合站姿訓練對椎間孔鏡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選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9例,隨機分成對照組18例,術后行常規(guī)護理治療; 實驗組21例,術后行護理干預治療聯(lián)合站姿訓練。治療2周后,對比2組患者模擬視覺評分(VAS)評分、Oswestry功能指數(shù)表(ODI)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結(jié)果實驗組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72.22%; 2組患者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均降低(P<0.05); 與對照組對比,實驗組患者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較低, 2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增加,且實驗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行椎間孔鏡治療后,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聯(lián)合站姿訓練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椎體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
護理干預; 椎間孔鏡術后; 站姿訓練; 疼痛評分
腰椎間盤突出癥較為常見,以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yōu)橹饕∫騕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腰部疼痛為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嚴重時會造成患者下肢感覺及運動異常[2]。椎間盤突出癥以40歲的中年男性為高發(fā)人群,病程較長,對患者的正?;顒佑袊乐赜绊慬3]。行椎間孔鏡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神經(jīng)根受壓癥狀。術后協(xié)助患者盡快恢復運動功能,減輕患處術后疼痛,對增強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4-5]。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綜合護理,在術后早期訓練腰部椎體的運動功能,以促進功能恢復。站姿訓練患者的椎體功能,減輕肌肉疼痛,減輕異常著力點而導致的壓力不均引發(fā)的疼痛[6]。本研究通過觀察護理干預結(jié)合站姿訓練對椎間孔鏡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來探究護理干預結(jié)合站姿訓練對患者的護理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腰椎間盤突出癥行椎間孔鏡手術患者39例,隨機分組后進行護理治療。對照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齡43~57歲,平均為(42.15±4.43)歲,病程3~8年,平均(5.17±5.42)年。實驗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齡44~55歲,平均(41.67±4.33)歲,病程2~10年,平均(6.11±6.12)年。2組患者的一般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 患者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根據(jù)影像學結(jié)果判斷患者可以進行椎間孔鏡手術的患者,且無手術禁忌癥; 經(jīng)物理治療無效,疼痛嚴重患者。排除標準: 嚴重的肝臟功能障礙; 嚴重腎功能損害; 心血管疾病患者; 哺乳期婦女; 合并有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 嚴重高血糖及高血壓患者; 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 治療方法
行手術治療前,常規(guī)檢查患者血常規(guī)及凝血功能,對病變部位進行影像學檢查已確認部位。禁飲禁食,戒煙戒酒,對2組患者手術前行心理干預,囑咐2組患者心情愉悅,開放靜脈通道,補充液體量。由同一組治療小組,進行椎間孔鏡手術治療,治療后分別進行護理治療。
1.2.1 對照組: 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治療。手術后囑患者平臥12 h, 下床運動時要注意保護好患者腰部,以防損傷,運動時要限制患者做出彎腰及扭轉(zhuǎn)姿勢,最少要保證限制2周。自術后第7天開始,幫助患者做一些活動,包括抬高雙下肢,屈膝屈髖及仰臥起坐等運動。此外,要每日進行2次康復訓練,要堅持2周,以促進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
1.2.2 實驗組: 予護理干預治療聯(lián)合站姿訓練。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的恢復鍛煉及護理患者心理。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進行仰臥起坐,每日至少2次,在患者起身時,輕輕托起患者肩部,幫助患者完成這一動作,結(jié)束時,幫助患者緩慢回落,防止幅度過大造成的損傷。幫助患者進行抬高下肢活動,幫助患者屈曲雙下肢,然后協(xié)助患者抬高雙下肢,使雙下肢與上肢成直角,然后將雙下肢緩緩放下呈屈曲,再緩慢放平,每日進行2次鍛煉。屈膝鍛煉,平臥后,幫助患者屈曲,后抬高雙下肢,以小腿與床保持平行狀態(tài)為準,然后將下肢放下, 20次為1組,每日2組。屈髖鍛煉,保持一只腿不動,屈曲內(nèi)收另一側(cè)下肢,伸直后再屈曲,如此反復進行10次后,換為另一側(cè)肢體進行鍛煉。以20次鍛煉為1組,每日進行2組。此外對患者進行站姿訓練,在患者術后7 d開始。幫助患者保持正確的站姿?;颊哒玖⒑?,從正面觀察患者,要幫助患者保持身體平衡,使兩側(cè)的耳垂、肩部、髂前上棘及膝部、兩側(cè),各自的連線與地面平行,同時維持雙肩與雙足同寬。在側(cè)面觀測患者,保證患者的肩峰部位、股骨大轉(zhuǎn)子、耳垂部位及足部外踝位于同一平面,保證患者的重心落在雙腳之間,使患者的雙腳受力均勻。在進行站姿訓練時,要及時調(diào)整患者的不正確姿勢。維持重心平穩(wěn),不發(fā)生左右偏移,使其平穩(wěn)在兩腳之間。同時保證重心落在腳后的1/3處,以防患者身體前傾時重心不穩(wěn),而損傷椎體髓核。站立時,要有意識地收緊臀腹部,提高重心,維持重心平穩(wěn),保持足尖與膝蓋方向一致,不可以過伸膝蓋及偏移關節(jié)。保證患者視線平行于前方,維持頸部平衡而不出現(xiàn)過伸或后仰,同時使肩關節(jié)保持下沉,處于微微回收狀態(tài)。站姿訓練及護理干預,均進行2周治療,每日2次為宜。
1.3 檢測方法
評價患者的疼痛指數(shù)采用模擬視覺評分法(VAS), 在白紙上畫1條線段,包括10個刻度,即0~10分。讓患者以疼痛感覺來進行評分, 0分說明患者處于無痛狀態(tài), 10分說明患者疼痛劇烈。評價腰椎功能選用Oswestry功能指數(shù)表(ODI)來測評,評價指標包含多個方面,有步行、站立、睡眠、生活及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出的分數(shù)值越高,就表示腰椎功能越不好。生活質(zhì)量評分則是從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語言能力等方面,來評價患者的腰椎功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1.4 療效評價
將療效分為無效、有效及顯效,這3個等級。顯效: 患者的ODI指數(shù)值,較治療前降低>50分, VA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4分,患者可以進行彎腰活動及正常的生活活動。有效: 患者的ODI指數(shù)值,較治療前降低>30分, VA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3分,患者可以進行彎腰活動及正常的生活活動。無效: 患者的腰部仍有疼痛,無法正常彎腰及活動腰部,患者的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較治療前,并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2.1 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72.22%,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比較
護理后, 2組患者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均降低(P<0.05); 與對照組對比,實驗組患者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3 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2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增加(P<0.05);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較高(P<0.05), 見表2。
表1 2組患者VAS評分及ODI指數(shù)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腰腿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變形的髓核突入椎體后,壓迫局部的神經(jīng)根或是由于組胺等化學物質(zhì)的釋放,刺激并影響局部神經(jīng)組織,從而產(chǎn)生癥狀[7]?;颊叱3霈F(xiàn)持續(xù)性腰背部疼痛,平臥位時,疼痛會減輕,持續(xù)時間不等,對患者正常生活具有嚴重影響。此外,由于神經(jīng)根受到機械擠壓,使患者下肢出現(xiàn)感覺及運動功能的異常,以下肢放射痛及間歇跛行為常見[8]。腰部疼痛及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異常,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9]。當物理治療無效后,通常采用椎間孔鏡手術來治療,清除髓核對神經(jīng)根壓迫,使壓迫癥狀減輕,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提高。
在手術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及站姿訓練,對促進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10]。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術后功能狀態(tài),采用雙重治療,通過護理患者心理,鍛煉身體來發(fā)揮作用[11]。本研究在患者手術后,協(xié)助患者進行運動功能的鍛煉,加速腰部功能恢復。患者臥于床上,分別協(xié)助患者完成仰臥起坐、屈膝、屈髖及抬高雙下肢等運動。通過鍛煉腰部肌肉,來促進患處功能的恢復,同時,在運動時,能夠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減少乳酸堆積,維持患者腰部較為舒適,可以耐受[12]。進行康復訓練同時,積極的心理暗示也同樣具有意義。當患者做完一組動作,積極肯定患者的努力,鼓勵患者繼續(xù)配合訓練[13]。若患者感到疼痛或不想繼續(xù)康復訓練時,幫助患者攻克心理障礙,鼓勵患者繼續(xù)堅持。在護理時,保有充足的耐心,在完成時的鼓勵及意圖中斷時的激勵,對患者堅持全部療程具有重要意義[14]。對患者有效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更加堅定進行康復鍛煉,也是康復鍛煉的效果更佳。
站姿訓練,是使患者保持正確站立姿勢,這個站姿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腰部疼痛,使受損的肌肉恢復正常功能。在站姿訓練時,要保證患者兩側(cè)的耳垂、肩部、髖部及踝部,從正面及側(cè)面觀察時,均處于同一平面。此時,說明患者的脊椎沒有出現(xiàn)側(cè)彎的癥狀,脊柱兩側(cè)肌肉受力均勻,利于功能的恢復。正確的站立狀態(tài),對促進受損肌肉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減輕了骨骼壓痛誘發(fā)的患處疼痛。站姿正確后,使兩側(cè)肌肉受到同等壓力,這對預防復發(fā)也具有重要意義[15]。
采用護理干預聯(lián)合站姿訓練治療椎間孔鏡術后患者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狀態(tài),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提高手術后康復療效。
[1] 徐澤仿. 骶管封閉聯(lián)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6, 38(12): 59-60.
[2] 陸新泉, 鄒海鵬, 張桂琴. 按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疼痛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6, 36(2): 239-241.
[3] 王琪, 劉敏燕, 李春霖, 等. 中老年男性人群維生素D水平及其與肌力、跌倒風險的研究[J]. 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 2016, 22(2): 154-158.
[4] 孟志紅, 侯平英. 持續(xù)性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骨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 恢復的療效分析[J]. 心理醫(yī)生, 2016, 22(33): 289-290.
[5] 張靜. 個體化綜合護理干預在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28): 253-254.
[6] 陳燕. 腰椎管狹窄癥椎間孔鏡術后患者正確站姿訓練對疼痛改善的影響[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8(5): 68-69.
[7] 馬勇, 安貴峰. 后路椎間盤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及對創(chuàng)傷反應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21): 107-109.
[8] 金丹. 經(jīng)皮椎間孔鏡治療椎間盤突出及神經(jīng)根粘連松解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6, 19(24): 139-140.
[9] 彭麗麗, 余鳳嬌, 王青. 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6): 207-209.
[10] 郭群娣, 賀敏彥, 梁潔, 等.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椎間融合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6, 24(24): 67-69.
[11] 李錦芬.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理狀態(tài)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21): 175-176.
[12] 陳紅梅. 早期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3): 282-283.
[13] 彭夏培, 李晶, 張媚, 等. 積極心理暗示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 2016, 36(5): 1086-1087.
[14] 云寶琴, 冀云濤, 全靜, 等. 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四肢皮膚軟組織大面積缺損中的觀察與護理[J].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6, 48(7): 885-886.
[15] 李麗霞. 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對預防產(chǎn)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6, 48(3): 364-365.
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combinedwithstandingposturetrainingonpaininpatientsafterendoscopicsinussurgery
CHENJingjing,NIY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s,Nanjing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ce training on pain afte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A total of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2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posture training.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Oswestry functional index (ODI)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2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2.22%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VAS scores and ODI index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reduced (P<0.05), and the VAS score and ODI index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tanding posture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ertebr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rror; standing training; pain scores
R 473.6
A
1672-2353(2017)20-079-03
10.7619/jcmp.201720025
2017-05-11
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