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康
清朝同治年間,湖南永州知府廷桂尋訪柳宗元后裔,重刻《荔子碑》,重刊《柳文惠公全集》,此三事傳為佳話。他在《柳文惠公全集》的序中說:“公弟宗一卒于永,是為柳氏居永始祖。明零陵生員柳應(yīng)權(quán)者,為宗一之后,子四,孫十余人,志列《先正傳·行義門》?!彼位兆诔鐚幦辏?104年),朝廷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故柳集稱柳文惠公集。關(guān)于永州柳氏的始祖為柳宗一,此說尚未引起關(guān)注。但據(jù)目前掌握的材料,零陵陽河柳家村的始祖不是宗一,而是宗直。而關(guān)于廣西賓陽柳氏的始祖為宗一的報道時有所聞,真相如何,值得重視。
永貞元年(805年)九月,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他在途中又接到改貶永州司馬的詔書,年底到達永州,住城南龍興寺,柳的職銜是“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永州是中州,司馬六品上。“員外置”即在編制之外,不得干預(yù)政務(wù),只拿錢不做事。故柳到永州后既無官舍,又無具體職事,從廟堂之上跌落江湖之遠(yuǎn),遭受殘酷打擊,除游山玩水、讀書寫作之外,親情相伴,使柳宗元得到不少安慰。在柳宗元謫居永州、柳州期間,常陪伴左右的有母親盧氏及從弟宗直、表弟盧遵等。柳《送內(nèi)弟盧遵游桂州序》說:“遵,余弟也。”表弟又稱內(nèi)弟。盧遵與柳宗直陪護柳母及兄長宗元一起從長安來永州。元和四年(809年),盧遵游桂林,柳借機給廣納賢才的桂管觀察使李中丞寫信推薦遵,后李安排他任全義(今廣西興安)縣丞,有政聲。大約一年左右,盧棄官仍返回永州。后隨柳去柳州,直至宗元去世,喪事、家事均由他一手操辦。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還特意給盧遵寫了一筆,贊揚他“性謹(jǐn)慎,學(xué)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jīng)紀(jì)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除盧遵外,值得一提的是從弟柳宗直。從弟即從父弟,即同祖兄弟,又稱堂弟。宗直,字正夫,比宗元小十歲。同盧遵一樣,他與宗元患難與共,感情深厚。宗直生來剛健好氣,善于學(xué)習(xí),多才多藝,擅長書法,并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他盡心從事西漢史料的研究,在永州寫出了與班固的《漢書》相類似的史書《西漢文類》,共四十卷。柳宗元欣然作序。元和十年(815年)夏,柳再遷柳州,六月二十七日到達。宗直七月來柳州,繼續(xù)陪伴宗元。在路上得了瘧寒,后又跟隨宗元到雷壙神所去祈雨,返回時在靈泉游泳,高興而歸,睡到第二天早上,卻再也沒有醒來。志同道合的親人英年早逝,宗元悲痛至極,連寫兩篇祭文,“內(nèi)含一種錐心刺骨的哀怨與悲涼”。根據(jù)祭文,有兩件事值得重視。一是《志從父弟宗直殯》說:“兄宗元得謗于朝,力能累兄弟。為進士,凡業(yè)成十一年,年三十三不舉?!辈簧倭姹菊`把“力能累兄弟為進士”連讀,以為宗直未中進士。實際上“業(yè)成十一年”即表明進士及第身份。永州華嚴(yán)巖的題刻可以佐證。宗稷辰《永州府志》載華嚴(yán)巖題名石刻:“永州刺史馮敘,永州員外司馬柳宗元,永州司戶參軍柴察,進士盧宏禮,進士柳宗直。元和元年三月八日,宗直題?!痹?959年被炸毀,舊拓存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二是《祭弟宗直文》說:“知在永州,私有孕婦,吾專優(yōu)恤,以俟其期。”據(jù)何書置先生查實,與宗直同居的孕婦生下一男孩,后長大成人,成為永州市零陵區(qū)陽河鄉(xiāng)柳家村(現(xiàn)屬富家橋鎮(zhèn)將軍灘行政村)柳氏家族的始祖。其依據(jù)是該村老人保存下來的零陵《柳氏三修族譜》,卷一全錄柳宗元的《志從父弟宗直殯》,族譜序稱:“柳氏自唐來零,于今計之八百余歲?!崩^繼承承云。所謂“柳氏自唐來零”,當(dāng)指柳宗元永貞元年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直隨同來零陵。所謂“于今計之八百余歲”,序當(dāng)是明末重修族譜時所撰?,F(xiàn)在看到的“三修”族譜,是民國4年(1915年)孟冬修撰的。湖南科技學(xué)院柳東然老師收藏有此族譜。歷史上,該村柳氏未公開承認(rèn)是宗直的后裔,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柳宗元在政治上遭受迫害,身后寂寞兩百多年,加上揚韓抑柳的影響,為家族的安全起見,故不宜張揚。二是未婚私孕,后代覺得不光彩,為面子問題,不便公開承認(rèn)。唐代法律禁止良民與賤民通婚,良民中土族(貴族)與庶族(平民)也難聯(lián)姻。在婚姻上,宗元、宗直是同病相憐。宗元原配楊氏,二十三歲因病去世,后一直未正娶,因為缺乏門當(dāng)戶對的對象,只好采取納妾、同居的方式,留下四個子女。故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不書妻妾。宗直的對象也屬“非士人女”,無法通婚,只得同居。唐朝風(fēng)行蓄妓納妾之俗,對此不應(yīng)苛求,不必為尊者諱。宗元對宗直的后裔是有所照顧的。2013年1月9日,《瀟湘晨報》記者劉見華在柳東然的陪同下,來到賢水河邊僅有二十多戶的柳家村。村口的兩個石柱還殘存兩截,那是家族往昔榮耀的象征:凡進村的人,都要在這石柱前下馬下轎,以示對柳氏祖先的尊重。記者采訪了當(dāng)時82歲的柳明然老人,據(jù)他說,柳家祖上就是從柳子廟三遷來此,即使遷走后,還在柳子廟附近有大片田產(chǎn),為供養(yǎng)柳子廟所用。每年清明節(jié),他們家族都會到柳子廟祭祀。至于柳宗元的后代,長子周六,名告,字用益,由劉禹錫撫養(yǎng)成人,于咸通四年(863年)登進士第,曾官倉部員外郎。次子周七,曾隨母回長安,由盧遵等人照顧。他們的后代在浙江、江蘇等地。
關(guān)于宗一“為柳氏居永始祖”說,可能是一種托詞,個中原因上文已提及。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特別是《柳宗元集》中無任何宗一在永州活動的只言片語?!吨列∏鹞餍∈队洝分薪Y(jié)尾“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宗玄,除此文外,柳集中無任何記載。何書置先生指出:“柳記中的‘余弟宗玄,疑為‘宗直之誤?!薄啊c‘直形近,很可能為傳鈔者所誤?!边@是有道理的。而宗一的后裔在廣西境內(nèi)的報道不少,應(yīng)予關(guān)注。
柳宗一一生事跡不詳,柳集中只有一首送別詩。宗一大約于元和十年(815年)夏隨柳宗元至柳州,次年春末離開柳州赴江陵(今湖北荊州)。柳宗元揮淚寫下情真意切的《別舍弟宗一》詩。這是柳詩中的上乘之作。唐汝詢《唐詩解》評點:“此亦在柳而送其弟入楚也,流放之余,驚魂未定,復(fù)此分別,倍加黯然,不覺淚之雙下也?!薄耙簧砣Ю?,萬死投荒十二年?!笔菍ψ约嚎部烂\的嘆息?!坝撕笙嗨級?,長在荊門郢樹煙?!毙值軤繏?,一往情深。宗一后裔今何在?據(jù)廣西《南國今報》《柳州晚報》等媒體報道:2009年清明節(jié),柳州市社會各界在柳侯公園祭柳,有一支由12人組成的家族祭祀引人注目,他們來自廣西賓陽縣昆侖關(guān)邊的思隴鎮(zhèn)柳洞村,故自稱“賓陽昆侖柳氏”。據(jù)稱他們是柳宗一的后代。柳州市博物館柳侯祠管理部黃利捷等人組成考察小組,于2009年6月2日前往賓陽進行考察。賓陽昆侖柳氏所居住的柳洞村,現(xiàn)改名為昆侖村,隸屬賓陽縣思隴鎮(zhèn),距縣城20多公里。全村柳姓有50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85%。在其所管轄的20個自然村中,有13個是柳姓村。在柳洞村內(nèi),有一座柳氏宗祠,清光緒五年遷建于此,1993年集資重建。祠堂供奉的是“始祖賜進士柳侯諱江伯公暨趙氏夫人神位”。柳察躬乃柳宗元祖父,官任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縣令。據(jù)賓陽柳氏提供的《昆侖柳氏家譜》載:宗元、宗一為柳鎮(zhèn)之子,宗一有顯羅、顯齡、顯周、顯武、顯安等五男,繁衍至今已是第四十四代。此家譜是柳盛安1996年根據(jù)光緒五年(1879年)手抄本修纂的,家譜的原版本或更早的版本沒有看到。
2010年4月3日,賓陽柳氏后裔11人再次參加柳侯祠祭柳。柳業(yè)初告訴記者,其家譜上有記載,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第二年,即816年,西原黃洞酋長黃少卿領(lǐng)導(dǎo)的反唐起義沖擊廣西地方政府的統(tǒng)治。為了防止黃洞義軍北上,柳宗元派宗一前往昆侖關(guān)協(xié)助守將鎮(zhèn)守。819年,柳宗元去世,宗一解甲歸田,就隱居廣西,留下五個兒子,在當(dāng)?shù)亻_枝散葉,形成現(xiàn)有規(guī)模。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八,柳氏族人會在柳氏宗祠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
仔細(xì)分析,上述情況還不足以證明他們與柳宗元的血緣關(guān)系,且有與史料相矛盾之處。1.始祖。賓陽柳氏供奉的始祖是柳江伯,是否是柳察躬不能確定。柳察躬是柳宗元的祖父。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說:“皇考諱察躬,湖州德清令,世德孝廉,揚于河滸,士之稱家風(fēng)者歸焉?!绷旃形遄?,晚年退居在江蘇吳縣。因在德清有惠政,柳察躬去世后,德清人為他曾建專祠,名柳侯祠。他是否考中進士,無史料記載。他去世時,柳宗元僅四歲。2.親屬關(guān)系?!独隽霞易V》說宗一、宗元為柳鎮(zhèn)之子,有誤。柳鎮(zhèn)生兩女一子,子宗元,宗元大姐為崔簡妻,二姐為裴瑾夫人。宗一為宗元從弟。柳鎮(zhèn)有兄弟四人,柳縝、柳綜、柳續(xù)。柳宗元《祭弟宗直文》說:“八哥以清酌之奠,祭于亡弟十郎之靈?!笨梢娝耐逍值苤辽儆?0人之多,宗元排位第八。3.時間?!独隽霞易V》記載,816年,柳宗元在柳州派宗一前往昆侖從軍,而《別舍弟宗一》證實,這一年明明是宗元送宗一離柳州赴湖北荊州。由此可知,永州柳氏的始祖為柳宗直,而非柳宗一。廣西賓陽的柳氏始祖是否是柳宗一?是否屬“河?xùn)|郡”一支?尚需做進一步的考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