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事·禮樂·會計
——黃道周《月令明義》思想研究

2017-11-13 21:26
閩臺文化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王道農事思想

蔡 杰

黃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字幼玄,號石齋。生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歷任崇禎朝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禮部尚書,隆武朝內閣首輔等職,后募兵抗清,被俘不屈,于隆武二年(1646)就義于南京。乾隆四十一年(1776)諭文以品行稱他為“一代完人”;道光五年(1825)清廷將黃道周請入孔廟從祀。

黃道周是明末大儒,著名的易學家、理學家和書法家,時人徐霞客盤數天下名流時,稱:“至人唯一石齋,其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宇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所謂學問直追周孔,即指黃道周以六經救世,重拾經世致用的儒家精神;特別是其學術生涯的后期,兼容并跨越漢宋,回歸六經,直追周孔,《禮記》五解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明朝中后期陽明后學蠱惑天下,黃道周痛心疾首,他主張以六經救世,上疏以六經授太子,并“在長安中,閉門深于幽谷,今復作小書生,再翻傳注”,親撰《洪范明義》《月令明義》《儒行集傳》《緇衣集傳》《表記集傳》《坊記集傳》《孝經集傳》等,此中即包括了著名的《禮記》五解。黃道周的《月令明義》立足于傳統(tǒng)社會制度,其思想與《月令》原旨保持一致,主要可分為農政思想與王道思想兩個方面。

一、傳統(tǒng)視域下的月令旨歸

《月令》是《禮記》的第六篇,此篇被編入《禮記》以及作者年代問題,在歷代飽受爭議。經學大師鄭玄即對其發(fā)難,認為此篇摘自《呂氏春秋》,而非傳統(tǒng)的說法為周公所作,“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以禮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題之,名曰《禮記》。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時事多不合周法”。盡管受到質疑,但是《月令》式的“時政”頒行,卻是歷代政令的一項重要內容,最典型的是唐代玄宗御定“月令”,“更附益時事,名御刪定,月令改置《禮記·第一》”(《舊唐書·禮儀志四》),于是至今仍有《唐月令》的文本流行。再如宋代也重視“月令”的頒行,“真宗時,賈昌朝撰國朝時令;景祐中,丁度等承詔約唐時令為國朝時令,以備宣讀”??梢姟抖Y記》中的《月令》文本雖受到質疑,但是“月令”作為一種傳統(tǒng)時代的政治制度,卻有其重要地位。

月令的哲學是一種唯時觀,體現出古人對“時”的敬畏。所謂“月令”,“月”即是時間,“令”為政令,也就是因時布政?!皶r”是政令(甚至人類活動)的最高依據,四時變化可以指導人類生活生產、萬物休養(yǎng)生息以及政治社會的治理?!梆B(yǎng)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荀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時而作,以天地為法。所以有的學者提出月令是一種不同于唯物論或唯心論的“唯時論”,是有其道理的。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決定了古人的生產活動必須依靠天時,于是古人對天時十分順從與崇拜。倘若有不順從,也就是出現違時行為,那么將會受到懲罰,比如《月令》中明確記載“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蚤落,國時有恐;行秋令,則其民大疫,猋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并興;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月令的思維不在空間差異上的因地制宜,而是因時制宜,所有的因時制令、因時為政都是以“時”為最高依據而展開的。所以斷不必勉強強調《月令》中的時空結合或時空一體,單是“因時制宜”的思想放在今天,就極具現實指導意義。

《月令》出于“時”,歸于民?!霸铝睢斌w現了中國哲學的實踐性特點,其所有律令最終都落實到形而下層面,為了天地萬物和諧,為了人民生存與社會安定,體現出儒家極強的目的論。盡管《月令》中條令廣涉天文、氣象、草木、魚鳥等與自然環(huán)境相關的事物,今人也頗以此闡發(fā)《月令》的生態(tài)哲學或生態(tài)智慧,但生態(tài)問題絕非《月令》的思想旨歸。《月令》指向的是人民與社會,“用以課農時,駐物候,上可以資欽若,下可以訓作息”,非在自然本身,更不在動物植物,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即使每月最末一條的違時懲罰,最終影響的也是人事,而不在自然環(huán)境或動物植物,如“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fā),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時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淫雨蚤降,兵革并起”“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民氣解惰,師興不居”。所以今人大談《月令》的生態(tài)哲學,這本無可厚非,但實不是《月令》的主旨。在儒家視域中,人永遠是第一位的,《論語》中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月令》中所體現的“天人和諧”思想觀念,若要細細分析,則為“以人適天,天為人用”。

《月令》的出于時而歸于民,若以傳統(tǒng)哲學術語表述,則為出于天,歸于人。單有出于天,而不落實到人,則中國哲學將無有歸宿,將失去現實意義;單有人事主張,而沒有對天的敬畏與信仰,則中國哲學將走向墮落,將失去道德價值。漢儒如董仲舒,對四時五行是持敬畏與信仰之心的。到唐代柳宗元開始對四時五行相配提出質疑,“觀《月令》之說,茍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離圣人之道不以遠乎?凡政令之作,有俟時而行之者,有不俟時而行之者?!构胖疄檎?,非春無以布德和令,行慶施惠,養(yǎng)幼少,省囹圄,賜貧窮,禮賢者?”至宋儒雖對四時五行相配較少闡發(fā),但對天地化生仍持有敬畏之心,“憑著這份敬仰敬畏之心得以把人的價值追求往上提升”。盡管后來清儒支離破碎的訓詁考據,預示著對天的敬畏與信仰消失,儒學由信仰走向俗世化,但此前《月令》中以人為本的思想,發(fā)展到明代仍是有的,并且特別為黃道周《月令明義》所突出強調。

二、《月令明義》所體現的農政思想

《月令明義》的核心思想是農政王道。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人民百姓基本以農為業(yè),所以農政理應是政治的基礎,也應居于政事首位。因此《月令明義》反復強調以農為本,“《月令》之義,以農時為本”,“是書專為農政”,再如孟春月引漢文帝二年正月詔書“農,天下之本,民所恃以生也”,又引其十三年詔書“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黃道周認為歷代如漢文帝,可謂知道為政之本,也就是務農。

“農事者,先王之首務也”,那么這就決定了所有與農事不相干的,都需讓位;所有對農事有所妨害的,都需制止。《明義》引漢景帝二年四月詔書“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說明農事、女紅作為防范饑寒的保障,是人民百姓生存的根本,不可妨害,不可耽誤。于是像商賈貿易一類,則由此被視為末端,這可以說是儒家“重農抑商”的思想根源,如果百姓人民不務農而奔走于商賈,那么小農生產的社會結構將受到沖擊,最根本的生存條件得不到保障,百姓則無法安居,國家則無法安治,于是黃道周提及“文帝時稱極治,粟紅貫朽,猶云歲一不登,民有饑色,是以當時一意務本抑末,市籍之家稱為最賤”,這就是農本商末的體現。除了抑商,軍事也不能妨害農務,“至武帝時擿發(fā)七科,猶以三世有市籍者分為三等。然自是兵之妨農百倍于商,又無論酒醪之糜谷、六畜之眾食矣。軍興而后始競言屯,大率行之,未有實效”,以歷史史實說明了軍事之妨害農務,要比商賈嚴重得多,并且認為農業(yè)應置于軍事之前。除此種種,強調大凡政事都以農事為本為先,還如“聚大眾置城郭,則游民長而農時失”,茲不復再舉。

于是《月令明義》對神農、后稷十分推崇,二者作為農神,是古代農業(yè)的象征。以神農為例,《明義》說道“農神養(yǎng)氣,不宜搖之;農神持功,不宜敗之”,此處“農神”即是農業(yè)的象征,意思是說即將進入秋天,但還沒到秋天,仍不得提前動搖農事,可見凡政事皆應以農為本。由于濃厚的農本思想,《月令明義》對非關農事者,則多不予闡發(fā),甚至常往農政農事的角度以發(fā)明,比如今人頗以為生態(tài)思想的“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的《月令》經文,《明義》仍將其闡發(fā)為為了農事,而非與生態(tài)相關,“毋作大事,毋動林藪,蓋皆為農事也”。再如在《月令》孟秋月經文“鷹乃祭鳥,用始行戮”下,《明義》闡釋道“鷹不祭鳥,師旅無功;天地不肅,君臣乃懈;農不登谷,暖氣為災”,對“行戮”并無多少發(fā)揮,反倒又提及農事。所以整本《月令明義》,以農為本的思想幾乎是貫穿始終的。

農本必然導出民本。在傳統(tǒng)時代的中國,普通人民百姓一般以農為業(yè),“農”是就職業(yè)身份說的,“民”是對社會地位說的,二者在古代可以說幾乎吻合,所以《月令明義》引漢文帝十二年詔書“道民之路在于務本”,這里所謂“本”即指農??梢钥闯觥对铝蠲髁x》同時體現了較強的民本思想。

上文主要闡述了在政治律令的層面,農政農事應置于首位。而自政治倫理關系角度看,人民應置于君主、神靈之前。黃道周引春秋時期季梁關于民神關系的著名觀點“夫民,神之主也。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認為在國家社會居于主宰地位的是人民,而不是神靈,所以應以民為本,將人民之事置于神靈之前,只有人民百姓安定和諧,神靈才肯降賜福祉。黃道周引用這一觀點,仍對神靈持敬畏之心,但可以看出他的民本思想,一切當以民為本、以民為先。出于這一點,在祭祀神靈、宗廟、山川時,實質乃是“為民祈?!保S道周說道“天子為百姓以祀山林名川、社稷寢廟、皇天上帝,故先皇天而后上帝,先上帝而后社稷,先社稷而后寢廟,先寢廟而后山林名川,故古之為仁孝者,非自身致也,達其大本而后合舉之,以天下奉其天親,猶以膚發(fā)奉其心志也”,意思是說大凡天子祭祀,多是為民而祀,人民是國家社稷之大本,而所謂仁孝不僅僅是用心致力于父母親人,而更應是用心致力于天下百姓,以天下百姓為“天親”。所以說“甚矣,圣人之愛民也,甚于父母之愛其子也”,就是將仁孝一涵推廣至“大本”“天親”,如此才是國家社會意義層面的大寫的仁孝。

按照季梁的思想邏輯順序,是人民為先,鬼神次之,君為再次,亦即所謂“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也就是民心混亂不一,則鬼神無主,那么人君一人獨豐獨厚,國家也無法安治統(tǒng)一。整個國家社稷是一個整體,人民是這一整體的基本。由此看來,孟子著名的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是有其源頭活水的,而黃道周至明朝末年仍對民本十分重視,可謂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一脈相承。

如果將民本上升到哲學層面,則必然導出人本,其實就是中國哲學一個重要命題:天人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天人關系是民神關系的抽象與升華。當然,我們不好說人為天之主或者人在天之前,因為“天”的范疇總要比“神”大一些,天不僅具有主宰的身份,而且還是最大的合理性與人世萬物的最高根據。所以《月令》中每月之末都有一段違時的懲罰報應,正是體現了“天”的主宰地位。古人一向對天持敬畏之心,人于天的關系為“以人適天”,在《月令》表現為順時。但是天作為最高依據,并不是說人就沒有主體性。人之能順時適天,就說明了人本身具有自我把控的主體性,所以在人的層面,是可以通過操控政令以順時,從而得到天的回饋賜福,比如:春季“五政茍時,春雨乃來”;夏季“五政茍時,夏雨乃來”;秋季“五政茍時,則五谷皆入”;冬季“五政茍時,冬事不過,所求必得,所惡必伏”。從這一層面上講,天反而處于有求乃應、有惡乃伏的被動地位,而人本身則具有極大的主動性,這種被動與主動的關系就決定了“天為人用”的結果。所以人并不是天的附庸,人于天是平等的。結合人民作為國家社稷的基礎這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民因為有其自身主體性就成為國家社稷的“天”。歸根結底,仍是民本人本的思想。

《月令明義》體現的天人關系是“以人適天,天為人用”,人處于主體地位,所以一切政令實是出于天而歸于人,最終都將落實到人的層面,包括人民本身以及國家社會??偠灾对铝蠲髁x》十分突出農政思想,可以簡單構建為“農本—民本—人本”的政治思想模式,從政治律令的角度看,一切政令當以農為先、以農為本;從政治倫理的角度看,君主、人民、鬼神當以民為先、以民為本;從政治哲學的角度看,在天人關系中當以人為本。中國哲學具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本源決定生存,譬如“一年之計在于春”,注重春的首位與本位能夠決定一年的生計;再如天命之性往往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再極端者如宿命論。所以說無論是農、民或是人,將其置于首位與本位,在中國傳統(tǒng)視域中于政治、于社會、于國家社稷都具有決定性。

三、《月令明義》所體現的王道思想

在天人關系上,強調人擁有主動性以適天,從而得到天的恩寵福祉,亦即天能被動地反過來作用于人,國家社會得以安定,其最終目的就在于一個“治”字。而達到“治”的理論方法本有多種,《月令明義》所闡發(fā)的農政民本主張,體現了深刻的王道思想。王霸之辯是先秦儒家學說中的一個重要命題,《逸周書·文傳解》記載了文王的遺囑“諸橫生盡以養(yǎng)從,從生盡以養(yǎng)一丈夫。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墮四時。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有五年之積者霸,無一年之積者亡”,可以看出就國家得以長治久安而言,王道要優(yōu)于霸道。所以王道思想作為儒學學說的重要來源,受到歷代儒者的重視。黃道周在《月令明義》中闡發(fā)農政主張,自然而然流露出了王道思想,他提倡君主應推行仁政德政,由此民心才能統(tǒng)一歸向,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居于此,《月令明義》意不在發(fā)明性理微旨,而是闡發(fā)外王之道。就仁孝一涵而言,上文提到仁孝不僅是用心于父母,更是致力于百姓,這就是王道的體現。茲就此一涵再舉一例,養(yǎng)老是孝道的重要內容,但《月令明義》闡發(fā)養(yǎng)老思想,非在事親本身,而是著眼于國家制度的政治層面?!对铝蠲髁x》引《禮記·王制》以歷數諸朝養(yǎng)老體制,“有虞氏養(yǎng)國老于上庠,養(yǎng)庶老于下庠;夏后氏養(yǎng)國老于東序,養(yǎng)庶老于西序;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養(yǎng)庶老于左學;周人養(yǎng)國老于東膠,養(yǎng)庶老于虞庠,虞庠在西郊”以及“凡養(yǎng)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說明上古三代的養(yǎng)老制度十分完備。黃道周認為養(yǎng)老制度是章服禮儀、慶賞刑威的根本,應置于最前,“章服以慶君子,刑戮以威小人,養(yǎng)老以教孝弟,孝弟立而后慶威行,慶威行而君子、小人各得其序,然后神明可得而享也”,提出了一套政治手段以治人的順序,為先重養(yǎng)老,而后慶賞刑威能行,也就是養(yǎng)老是其根本。高舉仁孝作為施政宗旨,正是王道政治的體現,傳統(tǒng)社會的養(yǎng)老制度在當代制度中極具借鑒意義。

若要探求所以注重王道政治的原因,那么則在于為了維護傳統(tǒng)禮制,尋求民定國治之道?!梆B(yǎng)老之禮廢,則子弟易其父兄,庶姓慢其長上,驕奢洊出而叛亂滋起,章服不足以勸,刑戮不足以威,而天下乃亂矣”,可以看出王道的精髓在于制定與維護倫理秩序的禮治,如果處于根本地位的禮制受到破壞,社會等級秩序、倫常規(guī)范失序失位,那么章服禮儀、刑威殺戮都無法治理社會動亂的根源。所以要對《月令》精神的總體把握,就是從“時”到“治”,這也是《月令》“出于天而歸于人”的思維模式的另一種表述。

所以《月令明義》提倡的政治是仁政德政,“古今治法皆以賞罰并言,惟《月令》詳于慶賞而略于刑威,秋令云斬刈必當,亦不過一言而已”,這就是仁政的體現。因而黃道周論《月令》的宗旨用了一句話概括,為“本于農事,中于禮樂,終于會計,而皆曰是民之力也”,這里“會計”指的是天子大會群臣,計功行賞,也就是重慶賞的表現。凡以農為本、以禮行政及重于慶賞,都是王道的體現,故可以“農事—禮樂—會計”作為《月令明義》所涵王道思想的總綱。居于此,《明義》對《月令》經文中行戮懲罰的條文少有闡釋,以《月令》每月末經文的違時懲罰報應為例,在《月令》每月末違時懲罰的條文下,《明義》除了對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記載布施五政以及孟春、孟秋解釋何為四季之令,基本對違時懲罰的條文不置一詞。這樣的空白在整本《月令明義》中是少見的,這可以說是輕于刑威的體現,也是王道思想的應有之義。

施行仁政德政,亦即外王之道對于人君的要求是內圣。“《月令》每言慶賞,不言誅罰,每言舉賢遂良,不言逐讒放佞,其意只存于禮樂農,寬慈惠下”,這里說的不是內圣開出外王,而是外王的前提條件是內圣?!抖Y記·大學》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也就是說治天下的前提是治國,治國的前提是齊家,齊家的前提是修身,修身的前提是正心,正心的前提是誠意,誠意的前提是致知。那么反過來,致知不一定能達到誠意,誠意不一定能達到正心,正心不一定能達到修身,修身不一定能達到齊家,齊家不一定能達到治國,也就是說內圣不一定就能開出外王。所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其中“而后”一詞僅表示時間上的先后關系,而不是推衍生化的必然結果,例如“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再如“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老子》)。用邏輯學推理分析,內圣是外王的必要條件,欲達到外王須有內圣作支撐;但內圣不是外王的充分條件,內圣不一定能開出外王。反觀《月令明義》,外王之道必然向內要求君主須達到內圣的高度,于是有“人主寬大、敬慎、愛人”,有“敬以治之,和以養(yǎng)之,靜以居之,誠以行之,仁以宣之”等諸多說法,都是從外王的角度向君主提出內圣修養(yǎng)的要求,所以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

總而言之,作為《月令》詮釋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黃道周的《月令明義》基本與《月令》宗旨保持著一致。其中農本民本的思想貫穿整本《月令明義》,特別是春夏兩季,《月令明義》還突出以禮為政與詳慶賞而略刑威的特點,如此種種都是突出了傳統(tǒng)月令思想中外王的特點。若將整本《月令明義》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以“農事—禮樂—會計”作為總綱,體現了儒家政治哲學中倡導仁政德政的思想主張。

注釋:

[1]徐霞客:《滇游日記七》,《徐霞客游記》(卷七下),褚紹唐,吳應壽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8710頁。

[2]黃道周:《答魏秉德書》,《黃道周集》(卷十九),翟奎鳳,鄭晨寅,蔡杰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770頁。

[3]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512頁。

[4]袁褧:《楓窗小牘》,(卷下),民國景明寶顏堂秘籍本。

[5]傅道彬:《(月令)模式的時間意義與思想意義》,《北方論叢》2009年第3期。

[6]例如喬清舉《儒家生態(tài)哲學的基本原則與理論維度》(《哲學研究》2013年第6期)、張自慧《禮文化中的人與自然之和諧觀》(《貴州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郭剛《〈禮記〉和諧生態(tài)哲學》(《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8年第5期)等均對《月令》中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有所涉及,郭文韜《〈月令〉中的生態(tài)農學思想初探》(《古今農業(yè)》2000年第1期)、徐長波《〈禮記·月令〉生態(tài)哲學思想探析》(《中州學刊》2014年第9期)等更是正面闡發(fā)《月令》的生態(tài)哲學。

[7]李光地:《御定月令輯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柳宗元:《時令論上》,《河東先生集》,(卷三論),宋刻本。

[9]馮達文:《儒家系統(tǒng)中的宇宙論及其變遷——董仲舒、張載、戴震之比較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6年第10期。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2][33][34][35][36][37][39][40][41][42]黃道周:《月令明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1]孔晁:《逸周書》,《汲冡周書卷》(第三),四部叢刊景明嘉靖二十二年本。

[38]《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242頁。

猜你喜歡
王道農事思想
農事 處暑
農事 立秋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埋個將軍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微趣圖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阿吾(一首)
麦盖提县| 大洼县| 吉林省| 闽清县| 阜新| 凤台县| 蒙阴县| 宜兰市| 深水埗区| 武穴市| 荥阳市| 原平市| 华阴市| 平乐县| 安庆市| 搜索| 克山县| 江陵县| 石泉县| 渭南市| 波密县| 丰台区| 侯马市| 奉贤区| 青浦区| 博乐市| 思茅市| 江北区| 黄冈市| 济南市| 上虞市| 南皮县| 宜宾市| 浏阳市| 介休市| 潼南县| 民丰县| 景德镇市| 安塞县| 微博|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