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方
為什么說高考是一項偉大的制度創(chuàng)新
□ 李 方
在恢復高考40周年之際,我想寫一篇文章,談談為什么中國的高考是一項偉大的制度創(chuàng)新,為什么只在中國能行。
當然大家也吐槽很久了,為什么北京孩子分到更多的北大清華的錄取名額,為什么江蘇湖北孩子考得那么辛苦。昨天我一篇回憶自己高考的文章,就有好幾個江蘇朋友跟帖講,你這個成績在江蘇不可能考上北大。
是的,我承認。
我還知道,至少這種爭論已經有十幾二十年了。大家是否意識到,正因為中國高考制度總體上是公平的,咱們才爭論得起來。如果像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錄取你還是錄取我李方,完全是大學自己說了算,咱們還爭個毛線。事實上,這些年國內高校也一直沒停叫嚷的自主招生。問題是我們能把這個權力完全交給高校嗎?如果你能容忍哪個家長捐1000萬元,或者能夠給招生高校批塊地皮,從而讓他家孩子排在你家前邊,自主招生也是可以的。
我用一句話來說:中國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終身,夠分必進,可能是我們這個社會所能選擇的最好的人才選拔制度。至于北京孩子如何江蘇孩子如何,那都只是末節(jié)了。
我沒有查到現(xiàn)行高考制度具體是怎么發(fā)明的,但不論是1952年實行全國統(tǒng)考,還是1977年恢復高考并廢除出身審查制度從而實現(xiàn)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無疑這是中國人的原創(chuàng),世界上沒有先例。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但我同樣不相信世界上有平地起高樓的事,你做對了,極大可能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具體到高考制度,雖然大家不愿意承認,但我認為它很有古代科舉制度的神韻,當初的制度設計者也很可能從古代的科舉獲得靈感,只是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不能講出來而已。
過去100多年,中國人對于自己歷史的反思,基本是抱著苦大仇深的態(tài)度,其中首要的就是科舉制度,完全可以用滅絕人性來形容??墒?,一項滅絕人性的制度,怎么可能從隋朝實行到清末,延續(xù)1300多年呢?難道古人都變態(tài)都是受虐狂?
盡管伏爾泰等啟蒙學者有點言過其實,但他們當年無比推崇的中國古代人才選拔機制也就是科舉制度,可能還真的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的精髓。
恢復高考的1977年,其實跟隋文帝當年面臨的情況很像,“一大二公”的制度及其權力,事實上只惠及一小部分人,整個社會體制已經失去活力。于是高考恢復了。1977年以來,為什么每年高考季舉國若狂,高考作文成為全民話題,高考狀元全國矚目,這后邊蘊含的改變個人命運和社會結構的大眾訴求,是絕對的心理驅動力。而同樣的心理驅動力也發(fā)生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我們都知道那句著名的話: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科舉的一大特點是只認試卷不認人。為了避免作弊,搜身、核對準考證、試卷收上來后遮住名字裝訂閱卷……在讓我們想起今天的高考。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原創(chuàng)。
所以呢,這世界并沒有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也沒有橫空出世的高考制度??偸巧鐣l(fā)展到不得不改變的時候,從前人那里借鑒一些靈感,創(chuàng)造出新的制度好讓社會繼續(xù)運行。
大概這就是傳承。我們總在羨慕英美制度的一脈相承,古代的一件什么事,或者什么人講過什么話,成為后來的行為依據;而這些行為依據,又成為再后來的立法準則。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發(fā)展下來,從無中斷,于是有今。而我們呢,恨不得把過去全燒光,在一片空地上另起樓臺,總不免生出望洋興嘆之心。
其實,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吧。40年來拯救這個社會的高考制度,其實也有它的靈感依托和歷史淵源,只是我們不愿意承認而已。在命運的關頭,人們會不自覺地走上習慣的路徑,從祖先的來路尋求現(xiàn)世的救贖。
所以,我們才能坐在這里,談論恢復高考40年,了解為什么它只能是中國獨有,以及我們?yōu)槭裁醋叩浇裉臁?/p>
(摘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