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萍
摘 要:在古詩中挖掘美育因素,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和審美性特征,從品味古詩的語言入手,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體驗古詩的情感,以獲得審美體驗,達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美育目的。
關鍵詞:古詩教學;美育;北師大版
當前小學古詩教學中的美育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言能力
姚建宏認為,古詩語言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音韻和諧,節(jié)奏分明,極富特性,美感十足,在精練簡短的字里行間,卻蘊含無比豐富的語言文化資源,是對孩子進行美育的好題材。例如,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鄙罨念}材,抓住鵝的突出特征進行描寫,寫得既自然,又傳神,趣味性強,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以白描的手法,簡單的勾勒,把鵝可愛的動態(tài)形象躍然紙上,深受低年級小學生喜愛,而這正是古詩所包含的語言美所帶來的獨特效果。再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边@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時時舞”寫出了小路上蝴蝶圍繞著花團翩翩起舞的景象。從這里,人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恰恰啼”則讓畫面充滿動態(tài)感,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采用疊詞,音韻和諧,節(jié)奏分明,讀起來趣味十足。在此,古詩的韻律美、音樂美,讓小學生有了好好讀的動力,并樂于去讀。古詩講求以讀帶感,以讀促情,通過反復吟誦古詩,方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讀出詩內(nèi)的深意,而在這個品味過程中,學生對所涉及的字、詞、句等的品味與琢磨,使語言表達得到了不知不覺的訓練。語言美是古詩美的重點,是孩子所能感受到的古詩最直接的呈現(xiàn)方式,古詩正是通過它獨有的語言來鐫刻美的。學生只有充分領悟到古詩的語言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詩,以便達到古詩美育的目的。而一旦學生的語感、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才能為學生進行有效審美,為提高審美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凈化情感,陶冶道德情操
古詩美育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語感,提高其語言能力,也有凈化孩子的情感,陶冶道德情操的情感功能。古詩教學作為一種情感教育,在美的享受中,讓孩子在感情色彩上產(chǎn)生共鳴,在道德情操上得到陶冶,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凈化。北師大版教材中的古詩把學生帶到古詩優(yōu)美的意境中去,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和賞識美,秉持著以美引人,以情動人。例如,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睂懙氖菚r值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草地上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美好的景物,歡樂無憂的孩童,充滿了童真、童趣,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透過其體現(xiàn)出的古詩的自然美、生活美,從中孩子可以感悟到童年獨有的純真情感。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里面雖然沒有人物的對話,也沒有離別場景的淚水,卻處處能體現(xiàn)母愛的偉大。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在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母子間的情真意切,讓孩子在慈母的一針一線中體會偉大的母愛,凈化孩子心中對母親的美好情感,陶冶著他們的道德情操。數(shù)百年來撥動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與萬千游子產(chǎn)生共鳴。賞析著這些美好的古詩,體會著古人們所表達的深情,寬廣的心胸,至死不渝的信念,能影響孩子的心態(tài),使其擁有不滅的斗志,在人生中勇敢地面對自我,挑戰(zhàn)自我。
三、美化心靈,培養(yǎng)高尚德行
古詩審美教育更應側重于創(chuàng)建孩子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完美人格,把培養(yǎng)孩子的高尚德行看作是美育的根本目的。古詩審美教育不能止步于挖掘教材中的“美”去陶冶孩子的道德情操,更應著眼于美化孩子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高尚德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李紳的《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飽含真摯情感的語言,讓學生不得不受它感染,加深珍惜糧食的意識,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在生活中,慢慢養(yǎng)成尊重別人勞動成果,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再如,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王之煥《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边@些富含哲理韻味的詩句,無不在影響著學生,激勵他們培養(yǎng)美好品德,不斷激勵自己前行??偠灾睅煷蟀娼滩闹谐浞种匾暼宋男缘陌l(fā)揮的特點,其古詩的審美教育不僅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賞識美、感悟美,還通過古詩中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富有深意的哲理去感染孩子,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
讓孩子在充分享受美的過程中,打開心靈的大門,在潛移默化中進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一句話,古詩美育能讓孩子具有完美個性、健康人格,并逐漸走向完善。
參考文獻:
姚建宏.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中學專輯),2005(1):93-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