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軍
在一線教育實踐中教育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轉(zhuǎn)化后進生卻收效甚微,這除了后進生自身因素,一線教育實踐者在認知和技術層面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中考成績揭曉的午夜,我的電話突然響起,只聽見小聰高興地說:“老師,我歷史85分,總分600,我們實現(xiàn)目標了!老師,你開心嗎?”我說:“我當然開心,為你的進步,為我們的成功!”小聰給我報告這個喜訊,我的頭腦立刻呈現(xiàn)出第一次見到他的情景。寒假里,小聰父母經(jīng)朋友介紹帶小聰來找我,他個子只有1米6出頭,很瘦,那天他低著頭,瞇著眼,一副沒有睡醒的樣子,在沙發(fā)角落里坐下來,遠離我和媽媽,也不怎么搭理我們,被媽媽逼急了,才應付說幾個詞,“嗯”“是”“好”,真是惜字如金。經(jīng)過了解才得知,這一年來,因為迷戀手機,他先后被老師和家長沒收了6部;因為迷戀玄幻小說,他用零花錢買的雜志,至少100本;因為睡眠不足,被多位老師投訴上課打瞌睡;在家里,父母一見他就來氣,他也不喜歡媽媽嘮叨,抗拒爸爸管教,父子關系緊張,父子倆還多次打架。用他的話說:“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回家,那里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面對家長的期待、老師的囑托,我的好奇心“毛病”又犯了,希望能尋找“靈丹妙藥”,救小聰于“水火”之中。我開始研究小聰及其家庭,尋找對策。
一、了解“心”狀況: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前提
要解決問題只有走進當事人,尤其是了解其心理狀況,為接下來定制方案,實施干預作好準備。于是我開始研究小聰,首先調(diào)取他的心理健康檔案,我發(fā)現(xiàn)這還是他初一入學時做的一般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分析,沒有補充記錄,有效信息不多;接著進入我校校園信息平臺調(diào)取他的考試記錄、德育量化記錄(我校德育量化系統(tǒng),有助于了解他的在校行為表現(xiàn),尤其是違紀情況,里面有詳細記錄),分析他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弄清他學習下降的關鍵時期,為面談作準備;最后對小聰班主任老師、同伴進行訪談,主要了解他兩年以來在班級的表現(xiàn),涉及同伴關系、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方面,并讓班主任給他作了一個書面評價,包括他的優(yōu)點、不足、努力方向以及她對小聰?shù)恼w評價。
為了更加準確了解小聰?shù)男睦頎顟B(tài),我約他來面談一次。先簡單回顧他的成長經(jīng)歷,繪制了他的成長地圖,了解他初三后學習下降、迷戀手機和玄幻小說的自我解釋,并對他作了學習測評,主要涉及學習動機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包括聽課效率、考試技巧、糾錯意識,以及學習自我監(jiān)控能力等幾個方面,然后對他進行親子關系情況測試。也許是他改變意愿強,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最后,我對查閱資料、訪談信息、以及測評結(jié)果進行評估,并聽取學校心理老師的意見,我們一致認為,按照品行、學業(yè)兩個維度,小聰屬于學業(yè)型后進生,但學業(yè)失敗引發(fā)小聰厭學、逆反、焦慮和自卑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自我認知偏差,親子關系也需要改進,但小聰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有改變意愿,家長非常配合老師和我的工作等有利條件。
二、巧用“心”智慧:轉(zhuǎn)化后進生的關鍵
后進生轉(zhuǎn)化始終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在一線實踐中,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總是抱怨,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給了班級那幾個后進生,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李季教授主張教育者要從“經(jīng)驗式”思維切換到“理念式”思維,“把經(jīng)驗化為理念—把理念化為原理—把原理化為策略—把策略化為技術—把技術化為行動”,他還說:“這需要教育理想、教育情懷、教育智慧和教育自覺”,做到這些,才能有效抵達人的心靈,唯如此,后進生工作才能做到有效、有趣。
(一)自信訓練,讓小聰克服自卑心理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這是因為他們常仰賴成年人的生活,且一舉一動受到成人的控制。當兒童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行動的借口時,便會發(fā)展成神經(jīng)性的傾向。如果這種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存在下去,他便會形成‘自卑情結(jié)。”后進生自卑心理尤為嚴重,小聰也不例外。作為市區(qū)最好的重點中學,學習成績不佳讓小聰感覺在學校被同學看不起,親子關系不睦讓小聰感覺在家被父母看不起,小聰為了躲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失意,玩手機和看玄幻小說正好讓他在虛幻世界中得到滿足。
轉(zhuǎn)化后進生,首在克服自卑心理。針對小聰?shù)那闆r,我首先采取積極暗示法來訓練他的自信心。主要做法是每天一句表決心,讓他在日記本上寫一句激勵自己的話,如“今天上午我要好好聽課”“今天我要做一個完成作業(yè)的好學生”“我一定要積極發(fā)言”“今天我一定要做一個勤奮的好學生”;每周正面評價,每周我會尋找小聰學業(yè)、紀律、行為、道德等層面的細小進步,填寫成長記錄冊,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每月一次喜報送家長。其次,自我演練提自信。第一,我會讓小聰把自己窘迫、擔心、害怕的事情寫下來,自己尋找對策,然后對著鏡子進行自我演練;第二,讓他寫出每天的小目標,然后把它分解成更小的目標,一個個嘗試去做;第三,讓他在心中給自己描繪一個理想的形象,適當進行行為預演;第四,我會要求他面對自己崇拜或害怕的人時,進行強化自我的訓練,見面徑直挺胸走過去,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
除此之外,我也通過講故事、開展活動、團隊輔導、體驗成功等方式提升小聰?shù)淖孕判模?jīng)過半年的訓練,他眼神堅定,見人主動打招呼,最為重要的是,他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沒有退縮,也有自己的“小目標”,經(jīng)過測試,他的自我評價顯著提升。
(二)學法指導,幫小聰克服厭學心理
李季教授在《中學德育問題與對策》一書中說:“我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生心理行為中存在三個明顯的‘80%現(xiàn)象——80%的品行問題源于學習不良,80%的學習障礙是動機性障礙,80%的情緒不良源自成人世界——父母和教師的影響”,我深以為是。俄羅斯教育學者巴班斯基對后進生群體研究也發(fā)現(xiàn),教育因素在后進生問題中起主要作用,而基礎學習技能差、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則是重要原因。小聰因為學習差而導致自信心不足,因為不自信,從而引發(fā)學習焦慮、考試焦慮,進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如果要轉(zhuǎn)化小聰,在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等外部因素不易改變的前提下,只有通過改變小聰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內(nèi)因,才能打破這個負性的閉合圈。endprint
鑒于此,我首先要解決小聰學習動力問題。我用“投針實驗”“一分鐘鼓掌”等體驗性游戲打破他的認知平衡,讓他意識到自己的潛力;我和他一起查看以往成功的案例,用榜樣的力量促使他努力向上,讓他內(nèi)心從“我不行”到“我也行”的轉(zhuǎn)變;我和他一起制訂學科和中考目標,并將目標細分,讓他確立努力的方向。
解決了“想不想學”問題后,我著手解決他“會不會學”問題。針對小聰文科較弱,尤其是歷史成績太差的現(xiàn)狀,我把歷史學習能力提升作為轉(zhuǎn)變他的關鍵一步,通過學習能力測試評估結(jié)果,制訂了輔導方案。首先是文本閱讀能力指導,從如何閱讀一節(jié)課、如何用好課本目標、如何建構(gòu)簡單的知識體系入手;接著消除他歷史學習中概念障礙,比如講解歷史學科基本概念;最后進行典型試題解析指導,經(jīng)過數(shù)次訓練,他做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與此同時,我也注意幫他改善學習習慣,比如做筆記習慣、聽課習慣、及時完成作業(yè)習慣等。
小聰這類學業(yè)型后進生轉(zhuǎn)化關鍵在于他能否在轉(zhuǎn)化過程提升自我學習體驗,如努力一段時間后,能否在日常學習中驗證自己的進步,尤其是老師、家長的評價,從而維持學習的動力,保證轉(zhuǎn)化的效果,進而改變厭學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這要求在學習指導時,方案要精準,目標要細化,家校要合作,注重過程性激勵,做好轉(zhuǎn)化記錄,在每一次單獨指導時不斷強化他的進步,提升他的自我期待,幫助他獲得成功,共同創(chuàng)造他轉(zhuǎn)化征途上的“關鍵性事件”。
(三)巧用“代幣法”,助小聰克服逆反心理
代幣法屬于心理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征性獎勵制。它強調(diào)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逆反是青少年成長中常態(tài),但小聰表現(xiàn)明顯超出“正常值”。雖然他在校表現(xiàn)“風平浪靜”,但在家里父子關系勢同水火,他對父母抵觸情緒非常嚴重,對父母的教育充耳不聞,不愿回家,對家庭生活表現(xiàn)得非常冷漠,父母完全不知道他內(nèi)心的想法。通過調(diào)查、測試和分析,小聰和家長的矛盾焦點在學習目標、手機不當使用和看玄幻小說問題,導致小聰逆反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教育方式失當、父母期待與小聰現(xiàn)狀有一定的距離。鑒于小聰和父母都想改變,我嘗試用代幣法改變小聰不良行為,如手機濫用、迷戀玄幻小說、不尊敬父母、亂發(fā)脾氣等,用強化法幫助他確立目標,體驗學習的快樂,提升自我情緒管理水平,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主要操作過程如下:1.我、小聰、小聰家長和小聰老師經(jīng)過協(xié)商,形成代幣系統(tǒng)。包括細化目標行為,確定交換系統(tǒng)。2.與小聰達成協(xié)定,督促其行為。包括協(xié)商監(jiān)督對象,保證日常監(jiān)督,共同堅守協(xié)議,以增加約束力。3.代幣系統(tǒng)根據(jù)情況隨時調(diào)整,注重培養(yǎng)其內(nèi)部動機。包括經(jīng)常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zhì)獎勵、權(quán)限獎勵為輔,讓他感受代幣的樂趣,階段性調(diào)整代幣系統(tǒng)。
我在運用代幣法改變小聰不良行為、強化期待目標的同時,也對小聰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具體包括幫助他們建立民主的教養(yǎng)方式、寬嚴適度的教育尺度以及對小聰合理的期待,給他們介紹了青春期男生的身心特點,讓他們放下?lián)鷳n,理解孩子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給小聰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小聰在家里表現(xiàn)明顯改善,周末放學后立即回家,主動向爸媽問好,也能正確面對爸媽的教育,沒有再發(fā)生親子間的沖突。隨著他學習成績的提升,他學習信心明顯增強,情緒的自我管理水平明顯提升,能適度表達自己的快樂和憂愁,并愿意分享給父母,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三、用好“心”策略:轉(zhuǎn)化后進生的保證
后進生轉(zhuǎn)化是一場“攻堅戰(zhàn)”,它需要教育者、家庭和后進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沒有團隊協(xié)作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教育需要走心,后進生轉(zhuǎn)化更是如此,正如理解教育的倡導者熊川武教授所言,后進生轉(zhuǎn)化需要教師的“四心”,即擁有熱心,強調(diào)教師要付出真情實感;知心,要求教師要善解人意;用心,就是以巧代拙,教師要有教育的智慧;耐心,需要教師鍥而不舍,屢敗屢戰(zhàn),給后進生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后進生轉(zhuǎn)化需要家長走心,就是要家長有接納和改變之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且不可替代,在后進生形成過程中,或多或少與家庭教育有關,正如一些班主任常說,“搞定后進生有時候相對容易,搞定后進生家長就很困難。”家長走心,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其次,家長要建立與孩子的親密關系,不越位亦不缺位;再次,家長愿意為了孩子改變自己不合理的期待和行為,把孩子身心健康作為孩子發(fā)展的首要目標。
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它決定了后進生轉(zhuǎn)化成為一線教育者的工作常態(tài)。 然而在一線教育實踐中教育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轉(zhuǎn)化后進生卻收效甚微,這除了后進生自身因素,一線教育實踐者在認知和技術層面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要轉(zhuǎn)化后進生,了解后進生心理狀況是前提,教師擁有“心智慧”是關鍵,老師和家長走心是保證。劉鐵芳教授說:“教育的靈魂就是引導人不斷地去欲求美好的事物,以個體心靈中不斷萌生的美好事物的欲求來激勵、引導個體生命的自我成長。”后進生不應該是教育的“棄兒”,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憐愛,讓其擁有健康的身心,這是成長的前提和關鍵。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堅守初心,把讓每一個學生擁有身心健康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此為后進生轉(zhuǎn)化的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秦 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