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 要】聾啞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是特殊教育的基本教學科目之一,對于聾啞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教師應該對當前聾啞小學語文的教學困境加以探索,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規(guī)范其基本的詞義語法運用,調(diào)動學生多層面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聾啞學校 小學語文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51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都是相關教學活動開展中的重要科目,它對于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表達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在特殊教學領域,對于聾啞學生而言,小學語文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要版塊。相比普通小學而言,聾啞兒童的小學語文教學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它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為此,此次論述將從當前聾啞小學語文所面臨的困境出發(fā),初步探索相應的對策。
一、聾啞小學語文的教學困境
由于聾啞學生的特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學困境很難避免。抽象化的教材、表達能力有限的手語、與生活脫節(jié)的課堂以及學生特殊的心理狀況,都為教師的日常教學帶來挑戰(zhàn)。
(一)抽象的教材與手語表達
在當前的聾啞小學語文教學中,抽象化的教材為學生的理解帶來困難;而有限的手語模式難以真正實現(xiàn)所有語意的表達。一方面,對于聾啞學校的語文教材,我國現(xiàn)今并沒有一套根據(jù)聾啞生身心特點而編著的系統(tǒng)教材,相關教材僅是對傳統(tǒng)普通教材進行了一些簡單地刪改。對于聾啞學生而言,這類教材較為抽象,為他們的學習帶來困難,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消極和畏懼心理。另一方面,對于專屬聾啞學生的手語表達,相對于多樣化的語言和文字表達,手語所能描繪的詞義畢竟有限,諸如宿舍的“舍”、食堂的“堂”、醫(yī)院的“院”都是用房子的手勢來表示,不利于學生體會語文教學的細節(jié)和內(nèi)涵。
(二)基本詞義和語法掌握不牢
在聾啞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持一種“寬容”態(tài)度,在基本的詞義語法教學進程中,容易“放過”學生的錯誤,致使學生缺乏牢固的語文基礎。作為弱勢群體的聾啞學生,確實需要教師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縱他們的“錯誤”,相反,教師應該嚴加指正,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三)缺乏與生活的接觸,缺乏心理疏導
傳統(tǒng)的特殊教育中,學生容易缺乏與社會和自然的接觸,缺乏心理層面的疏導。由于學生感知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教師和家長習慣將學生置于一種“被保護”的狀態(tài),加之特殊教學學校中,住校生偏多,使得他們越發(fā)遠離對生活和自然;另一方面,這些孩子比普通兒童更容易陷入緊張、悲傷和恐懼情緒,需要教師和家長更多的理解和心理關懷,此項要素,部分教師未對其加以真正的重視。
二、聾啞小學語文的困境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當下聾啞小學語文的教學困境進行探索。
(一)多層面出發(fā),調(diào)動感知力
對于聾啞學生聽覺感知能力的缺失,教師可以從多層面出發(fā),以彌補抽象化教材和有限的手語表達所帶給學生的學習困境。
1.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還原視覺吸引力。
在網(wǎng)絡信息技術(shù)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shù)的運用,可以從視覺層面,為聽力障礙的學生帶來良好的課程體驗。比如,在講述《日月潭》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放映相關的視頻和動圖,來呈現(xiàn)日月潭的島嶼樓閣、湖光瀲滟,使得學生深刻體會具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稱的美好的日月潭的景象。
2.情景模擬,貼近學生感知。
面對抽象化的教材,教師可以設置相關情景,進而在調(diào)動學生興趣和參與度的同時,帶給學生真切的感知和體驗。比如,在講述相關的寓言故事《掩耳盜鈴》、《鄭人買履》時,當中涉及諸多鮮活的動作和對話。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得學生能夠融入到故事當中,體會故事的趣味和內(nèi)涵。再如,在講述“冷”、“溫”、“熱”三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分別在三個杯子中倒入冷水、溫水、熱水,讓學生切身觸摸感受,掌握這幾個字的內(nèi)涵。
(二)夯實基礎,嚴加糾正
針對部分聾啞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不牢,教師未對學生基礎知識進行糾正的問題,相關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自身的教育理念,認真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引導學生掌握好基本的詞義和語法知識。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拼音、字形、詞組、句段教導,在耐心寬容的同時,引導學生及時改正錯誤,而不是“睜只眼閉只眼”的放縱,如此,才是對這群弱勢兒童真正的尊重和愛護。另外,在語法上,由于聾啞兒童慣用的手語表達與普通語言的語法表達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出錯。比如,手語表達中的“吃飯我”,正常表達卻是“我吃飯”;手語中定語、狀語后置如“小雞兩只”,正常表達為“兩只小雞”,此類語法差異,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耐心引導,切勿混淆使用。
(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心理
針對當前部分聾啞學生遠離生活與自然,心理缺乏疏導的問題,相關教師需要加以重視。一方面,教師應該在現(xiàn)有課堂條件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貼近自然和生活。比如,在講述《植物的感情》一文時,教師可以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延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觸摸校園花圃中形形色色的植物特征,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植物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貼近學生心理,對其進行疏導和鼓勵。由于聾啞兒童的能力障礙,他們極易產(chǎn)生敏感、消極和恐懼心理。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關懷和鼓勵,是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被關愛的、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進而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總之,針對聾啞學生的小學語文教學,本身便是一項艱巨而又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是幫助眾多聽說障礙兒童融入社會、回歸社會的重要途徑。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聾啞兒童的小學語文教學,意味著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還是幫助學生啟迪心靈、探索世界的引導者。這便要求教師正視當下聾啞兒童所面臨的學習困境和自己的教學弊病,從多個層面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感知能力,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耐心寬容地對學生加以心理疏導,帶領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參考文獻
[1]李蕾.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J].知識經(jīng)濟,2013,(07):164-166.
[2]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理論觀察,2015,(38):167-168.
[3]馮青山.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01):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