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
【摘要】 在高考地理復習教學時,發(fā)現我國實際雨季變化趨勢遠比高中教學資料所描述的復雜,且試題背景多采用大學教材和科研論文觀點的論述?,F利用幾道關于我國雨帶和雨季分布的試題,通過分析試題和圖表, 闡敘我國雨季的變化趨勢,指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我國雨季。
【關鍵詞】 高考 雨帶分布 雨季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10-170-02
序言
在初高中學習中,經常接觸一個重要知識點,即我國雨季分布規(guī)律。一般這樣闡敘:(1)夏季風的暖濕氣流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干氣流相遇,形成鋒面雨。(2)鋒面雨帶的移動規(guī)律:五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六月,雨帶移到長江流域;七、八月份到達華北、東北等地。九月南退,十月退到東南沿海地區(qū)(3)我國東部雨帶進退形成了江淮梅雨,長江中下游的伏旱,華北春旱等天氣現象。這些知識成了學生解答我國雨帶分布規(guī)律題的基本準則,圍繞這些知識題目數量很龐大。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題,用以上知識無法判斷選項對錯,這些題對雨帶的進退,雨季的早晚,雨量的季節(jié)分布等,要求更具體,更細化,給學生們帶來困惑,我們不能停留在資料的簡單認識上,那么我國的雨季到底是怎樣的?
一、進入雨季的早晚
到底我國雨季那里早,那里晚開始呢?我們看看下面的幾道題
例1.圖1是重慶、昆明、長沙和溫州,四地的年降水量曲線圖,分析回答(1)—(2)題。
(1)圖中表示昆明的年降水量曲線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曲線②在甲時段出現第二個高峰,主要是因為( )
A.鋒面雨帶的運動 B.夏秋季多臺風雨
C.日本暖流的增強 D.厄爾尼諾的影響
分析:正確判斷為①長沙、②溫州、③重慶、④昆明。如果按常說的東南沿海雨帶最早,那么易把①長沙判斷成溫州,事實上長沙雨帶開始日期早于沿海的溫州,溫州有兩個高峰,第二個高峰8月降水多是臺風帶來的。昆明主要是西南季風帶來降雨,西南季風是南半球東南信鋒越過赤道偏轉形成的,到云南較晚;重慶受東南季風影響,東南季風雨季早于西南季風,重慶所以雨季早于云南。
例2.讀“我國110°E以東地區(qū)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圖”,完成(1)~(2)題。
(1)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為進入雨季的重要參數,有關圖中認識正確的是( ):
A.華南地區(qū)雨季開始得比江南地區(qū)早
B.6月淮河以南地區(qū)都已進入雨季
C.8月江南、華南降雨量少于黃河流域
D.9月我國雨季結束
(2)分析我國降水分布特點,不可能由此圖得出的結論是( ):
A.東多西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南多北少 D.降水季節(jié)變化北方大于南方
分析:據圖判斷答案為(1)B(2)A,例題1提醒了我國的降水與資料說的雨季早晚有點不一樣,那么例題2就是告訴我們,到底雨季那里早,那里晚,雨季各有多長。通過分析我國東部地區(qū)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圖”,我們看到江南地區(qū)3月降水就達到100毫米以上,進入了雨季,而不是我們通常說的珠江流域或南嶺地區(qū)雨季最早。據圖進入雨季順序大致江南3月,華南4月,江淮5月,華北和東北7月。東北雨季略早于華北,且結束略晚于華北;華南雨季開始晚于江南地區(qū),但雨季結束晚,華南雨季最長,華北最短。
例3.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春雨時間分布圖,回答
下列城市與詩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描述的場景肯定不符的是( )
A.合肥 B.長沙 C.南昌 D.武漢
分析:清明時節(jié)為每年的4月5日前后。從圖中可以看出,長沙、南昌、武漢的春雨都包含4月上旬,這三地均可能出現“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場景;而合肥的春雨5月上旬開始,與詩句描述的肯定不符。本題更清晰的看到我國降雨開始時間是東南最早,以武夷山區(qū)為中心,成不規(guī)則的圓式向四周雨季逐漸推遲,我國東部雨季是東南季風帶來的,東南最早而不是華南最早。武夷山區(qū)有山地抬升作用,東南季風在武夷山迎風坡降溫作用下,成了我國降雨來得最早的地區(qū)。
二、雨季的季節(jié)分布
教輔資料一般介紹我國的雨季分布規(guī)律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5-9月),這主要是指北方地區(qū),不能理解成全國都是夏秋降水多。我國不同地區(qū)有那些差異呢?看看兩道例題來分析一下:
例4.(2007年全國卷I第37題).讀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1)表中資料顯示,我國 。(填字母)
A. 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
B. 各地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極不均勻
C. 東部季風區(qū)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
D. 華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量小的地點是 。根據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分析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 。
分析:(1)題選D,華北夏、秋季雨量集中,也就是說C選項東部季風區(qū)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節(jié)是不合理的。通過表格我們發(fā)現東部季風區(qū)的南昌和西北的烏魯木齊是春季降水最多夏季略少,他們是春夏型雨季,南昌夏雨比重最小。烏魯木齊降水與夏季風無關,是西風和冬季風從大西洋、北冰洋帶來,降水較均衡。
例5.下圖是我國南昌、蘭州、成都、烏魯木齊四地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圖,據此回答(1)—(2)題。
(1)圖中南昌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圖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如果只記得我國雨季是夏秋季為主,不了解不同地區(qū)雨季分布特點,本題無從下手。根據降水的季節(jié)分布特點推出①蘭州②南昌③成都④烏魯木齊。南昌春雨比重最大,夏雨其次,選②;烏魯木齊總量較少,春天降水略大,四季降水較均衡,選④;我國其它地區(qū)基本都是夏雨為主,越是內陸夏雨比重越大,蘭州比成都更在西北內地,夏雨比重更大,蘭州選①,成都選③。
小結
通過對以上試題和圖表分析,結合高中教材知識,總結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雨帶雨季得出如下幾點結論,并可用這幾點指導解題。
1.總體而言:整個中國的氣候都屬于廣義的“夏雨”型,即夏季降水量多,但具體分析還是有一些差異,一定要注意圖表材料背景。
2.進入雨季順序大致為:江南最早3月進入雨季,東南沿海4月,江淮,湖北,四川盆地5月,云貴高原6月,華北,東北7月進入雨季。
3.雨季的季節(jié)分布大致為:江南地區(qū)雨季為3-7月,進入伏旱雨季結束。華南地區(qū)雨季為4-10月,7月份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所形成的鋒面雨停留在華南一帶,再加上臺風頻繁出現,雨季延續(xù)到10月份。西南地區(qū)季風一般6月開始,撤退推遲到10月,雨季為6-10月。華北和東北地區(qū)距離東南季風源地遠,雨季來得遲,走得早,雨季為7-8月。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大多沒明顯的雨季。烏魯木齊春季天山山腳和山腰溫差變化大,在天山北坡迎風降水較多,造成春雨占比重略突出。
4.雨量集中時間為:烏魯木齊地區(qū)和江西省大部,春雨量大于夏,其它地區(qū)夏季雨量最大,降水總量越向西北越小,夏季降水占全年比重也就越高。
[ 參 考 文 獻 ]
[1]林之光等《我國降水時數時空分布》1983年第4期《地理學報》.
[2]趙平等《近40年我國東部降水持續(xù)時間和雨帶移動的年季變化》2006年第5期《應用氣象學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