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峰
文學理論批評的新活力
金 峰
近年來,文學與文壇在主客觀因素的合力推導下,不斷添加新的元素和混合新的關系,凝聚新的力量,它以其細化的內部分野與泛化的外部擴張,帶來新的文藝形態(tài)與觀念,也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文學在依循自身的規(guī)律向前自然運行之外,越來越與社會生活勾連密切,并與時代情緒相互動。
首先的一個顯著變化,是理論探討中的話題的轉變。譬如:文藝與時代,現(xiàn)實主義,文化自信以及中國故事,中華新史詩等等成為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理論熱詞。理論熱詞的出現(xiàn),勢必帶動報刊理論批評興起,報刊既是文學觀點與觀念碰撞與交流的活動平臺,是理論批評發(fā)聲與研討的前沿陣地,像《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學報》等專業(yè)文藝報刊,或開辟專欄,或組織專文,還有《中國文學批評》與《中國文藝評論》相繼創(chuàng)刊,這些報刊從文藝領域的宏觀角度提供了有益于文學批評的資訊與營養(yǎng)。在當下文藝理論的探討與反思中,需要聯(lián)系文學現(xiàn)實和創(chuàng)作實際,改變目前不接地氣,缺少元氣的貧弱狀態(tài)的等問題上,形成客觀的深度融合。但是另一個方面,依然是對于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把脈與診斷。因為角度不同,對于問題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但大致都指向批評的錯位、批評的失衡、批評的不及物等。文學評論家雷達、黃力之等撰文提出了文藝批評存在的問題,既在于同質化、平庸化的東西太多,又在于關注新的現(xiàn)象、新的作品太少,無論是批評主體的發(fā)揮還是批評對象的選擇,都存在著嚴重的失衡與失調現(xiàn)象。
如何解決當今文學理論評論問題,前不久,白燁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學批評有許多方面,有很多任務,但最為重要的,一是在宏觀的層面上察觀文學走向,捕捉創(chuàng)作傾向,并就其蘊含的種種問題進行剖解和論評;二是在微觀層面上品評當下創(chuàng)作的最新成果,追蹤重要作家的創(chuàng)作足跡,經由扼要地梳理和及時評說,使人們看到作家創(chuàng)作的最新收獲與近期創(chuàng)作的最新動向。五年來的文學批評,正在這樣兩個方面,顯示出了扎實的進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也使得批評在與創(chuàng)作攜手并進的同時,強化了介入性,增進了現(xiàn)場感。
我們都知道,文學批評的要義是發(fā)現(xiàn)好作品,有些作者聲名并不顯赫,但作品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進入批評家的視野,并得到相對充分的肯定。金宇澄的長篇小說《繁花》,以向傳統(tǒng)致敬的敘事方式講述近幾十年的上海故事,作品發(fā)表之后,程德培、郜元寶、程永新等人先后撰文,及時予以解讀和熱切推介。此作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這與文學評論的鼎力相助不無關系。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之后,有關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與作品的評論,在一個時期內形成熱點。這里既有評論具體作家作品的,也有從茅獎獲獎作品來觀察長篇小說發(fā)展的。獲獎作品何以成為精品,獲獎作家何以形成獨特風格,《文學報·新批評》等報刊特辟專欄給以細切的閱讀與精到的評說。再有,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劉慈欣榮獲雨果獎,曹文軒榮獲國際安徒生獎,其間都有為數(shù)不少的評論文章及時跟進,評說作家獲獎的根據(jù)與緣由,論述作家創(chuàng)作的成就與特色。這些評論,以對獲獎作家與作品的細致閱讀與集束論評,起到了解讀文學精品,引導文學創(chuàng)作的積極作用,凸顯了文學理論批評的新活力。
本期編發(fā)韋靜文學評論《〈小城三月〉的互文性與蕭紅的文學自覺》;王金平中篇小說《法庭庭長》、韓世璘短篇小說《荔枝王爺》;周建清散文《隨園之隨》、姜鵬宇《往事云煙》等作品,值得欣賞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