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娥
轉型視野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課堂教學評價價值重構研究
羅小娥
應用型本科院校強調“應用性”。應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點是: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從理論性課堂教學轉向應用性課堂教學。應用性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的價值重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應用型 教學評價 價值重構
應用性課堂教學的主體包括認知生命體、認知主體、認知個體三個方面。
在課堂里,學生不僅是認知體,更是鮮活的生命體。獲取知識只是實現生命發(fā)展的一部分,而絕不是全部內容。只有把學生視為最生動、最豐富、最活躍的生命體,才談得上如何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工作不僅要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做好與被教育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心理認知結構的對接和契合的工作,在心理層面上完成同化、順化、內化的認知對接過程。在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完成心靈的交互和匹配,成為未來認知主體教育者重要的工作內容。在認知活動中,如果能喚起認知主體的意識,就能充分調動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主體與客體的交融。
認知個體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huán)境的平衡,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fā)展。
理論性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講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講求知識的來源、推理、論證,而應用性課堂教學則需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具體說是應用能力。應用能力包含:應用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應用性思維能力是在一定學科理論指導下,結合主、客觀條件,經過綜合思考對問題做出解決方案的理論設計能力。行為能力是以知識和思維能力為基礎結合心理品格和社會經驗、社會環(huán)境形成的實踐能力或操作能力。行為能力是應用思維能力的外化和具體化。行為能力具有操作性、經驗性、情境性、個別性。
從知識論上講,科學知識比其他學科知識難學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積性、邏輯性和經驗性。累積不是堆積,而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聯系之上的。科學知識的“知識點”非常多。聯系的途徑有兩條,首先是親自體驗,經過探究學到了知識或改變了誤解概念,另一條途徑是邏輯推理,邏輯是不能用通常的感覺器官去體驗的東西,它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體驗。然而通過這個心理體驗,可以將新舊經驗和新舊知識連結起來,彌補感覺器官體驗的不足??茖W知識的經驗性是對科學教學的又一挑戰(zhàn)。
把學生視為“學習主體”的課堂,往往把不完全可控的生命體,看成是完全可控的非生命體的教育。因此,總是把教案編制得嚴嚴實實,滿滿整整,無一絲空隙可供學生自由,無一分時間可讓學生支配。上課的時候,也應是匆匆忙忙把教案滴水不漏地走一遍的過程,其實學生是無比生動、極其豐富、十分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對課堂知識不是一種靜止的“鏡式”反應,而是活躍的“化學反應”。
建構主義學習觀,主張知識的獲取不是通過教師的單方面?zhèn)魇?而是建立在學習者與整個學習環(huán)境、教師和學習伙伴、有效的學習資源、必要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下的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建構主義學習觀還認為學習不是知識外在化的傳遞,而是學習者通過自身主動的建構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是建立在原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之上的。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因此,應用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首要要素應當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包括行為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和思維狀態(tài)。
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講授以外,還可以結合案例分析討論、情境模擬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避免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體會教材內容,建構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要正確發(fā)揮應用性課堂教學在實踐性教學中的功能,有必要對課堂教學訓練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的探討,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性課堂教學價值的最終體現在于學生發(fā)展,社會、國家以及學生群體,他們對課堂教學的需要,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發(fā)展上面來。
因此,應用性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教學評價也就是看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是否滿足了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學校的終端產品是學生,是掌握了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具有全面發(fā)展?jié)撃堋⑦m應地方與社會需求的人才。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發(fā)展中,終極目標必須鎖定在學生身上,體現在他們對社會實用價值的提升上。這就要求學校能夠把應用型從頂層設計精確地貫穿于專業(yè)的建構和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羅小娥(1969-),女,陜西西安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