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而言,現(xiàn)實教學中所受的功利驅(qū)動和應試干擾很大,作文教學的生態(tài)在不斷惡化,那種師生心目中理想的自由、真誠的迷人教學風景也漸行漸遠?;仡欁约喝嗄甑恼Z文教育生涯,反思自己作文教學中的雪泥鴻爪,我以為作文教學一定要以生活為底色,以真誠為神韻,以活動為架構(gòu),以創(chuàng)意為品格,才能創(chuàng)構(gòu)迷人的風景。
一、生活是作文的基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薄白魑慕虒W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比~圣陶先生也說過“生活即教育”。這就要求教者必須充分利用每一次作文訓練的機會,讓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使生活成為學生作文成功的不二法門。
富蘭克林說過:“空袋子難以直立?!彼?,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這是作文走向生活的第一步。以生活為起點,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美的瞬間,獲取必要的素材,因為作文一定要靠素材來充實,而素材恰恰就是生活的同義詞。觀察得來的生活素材,再經(jīng)過咀嚼,經(jīng)過反復的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才能產(chǎn)生表達的沖動,才會生成靈動的文字。誠然,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理論是灰色的,但要把作文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整個社會實踐聯(lián)系起來,才能體會作文的真諦。伴隨著轟轟烈烈的教改、課改,無論是紛呈的流派,還是種種的論辯,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那就是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即提升學生素養(yǎng),為生命奠基,使其更好地生活。學作文就是學生活,教作文就是教生活。三十多年的語文教育生涯愈加讓我產(chǎn)生明晰而執(zhí)著的感悟——作文在生活里,生活在作文里。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有風雨也有晴。初涉講臺,懵懂之中就喜愛將生活里的素材搬進作文課堂,大凡作文中能與現(xiàn)實有勾連的,無不挖空心思,引入生活活水?;谶@樣的引導,學生們睜開了認識生活的慧眼,張開了熱情的雙臂,獲取了無盡的生活寶藏,于是就有了課前幾分鐘的口頭作文,有了一次次別開生面的活動作文,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隨筆錄。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在參加《語文學習》雜志社舉辦的“走向生活·我有一個金點子”的作文大賽中,我班的兩個女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調(diào)查走訪,跑遍了全城的網(wǎng)吧、游戲廳,搜集資料并整理分析,最終形成報告,遞交市長并與之對話,得到整改批示并交辦有關(guān)部門。她們將自己的經(jīng)歷以日記體生活實錄的形式寫成征文,在全國十多萬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在該刊題為《一座待開采的金礦》的活動綜述中特別提到:“安徽省天長市二中的吳丹萍、王秀娟同學給市長寫信,建議在天長市建一座電腦大廈。她們收到了劉超市長的回信,稱贊她們的主意是個金點子……”這種活的作文教育使學生們將所感悟的自然、社會生活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營養(yǎng),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素養(yǎng)。
看著如今的學生們過著三點一線的日子,悲涼之感油然而生。不是師生不愿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實在是有關(guān)部門種種因噎廢食的硬性規(guī)定,切斷了作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的紐帶,使作文教學幾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真誠是作文的靈魂
作文應該是一種“生命作文”,作文的真誠無疑應體現(xiàn)為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做真人。當然,這樣的作文風景確實是美好的愿景,這種美好愿景的達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線語文教師孜孜不倦地執(zhí)著追尋。
也正緣于此種追求,我從執(zhí)教之初便養(yǎng)成了與學生同讀共寫的習慣,努力用真情實感來感召、感化每一屆學生,現(xiàn)共積累了幾百萬字的教育教學手記。我曾品嘗到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學習細節(jié)作文的副產(chǎn)品,一群淳樸的農(nóng)村小女孩,利用午休時間,在桑樹田里吃成了大花臉,還給我?guī)Щ亓艘淮恋榈榈淖霞t的桑葚,就因為我在分析景物描寫的細節(jié)時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將真情融匯于敘真事、描實景之中。而文本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大自然熱愛的精髓則被學生們在田野里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定格在文字中的真情更是雋永醇厚。當然,作文教學中的滋味也不盡然,需要警惕的臆想及需要過濾的不良情緒也可以從下面的案例中品味出來。
前幾天赴徐州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返程時想起一學生曾耳語——老師別忘了帶點好吃的回來,于是便在食品店里買了幾盒“羊角蜜”?;氐桨嗬?,我并未急于將此特產(chǎn)分發(fā)給學生,而是用它做起文章來,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作文課。我先向?qū)W生們簡述了徐州之行的感受,然后在講臺內(nèi)側(cè)設置了兩個品嘗點,并用紙條寫上游戲規(guī)則:每人淺嘗輒止,不得暴露秘密;只能觀察,不能說話。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們一個接著一個疾步上臺又掩口而下,整個活動都在激動、新奇而又悄無聲息中進行。品嘗完以后,為了考查學生們的觀察力,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食物的名稱是什么?”結(jié)果無人能夠回答,雖然食品盒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如果說這種遺憾只是一種觀察習慣的失誤,不難糾正的話,那么接下來的作文活動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就不能不發(fā)人深思了。
在明確食品的名稱“羊角蜜”后,我便讓學生們開始習作,我想象著學生的筆下一定會流淌出如“羊角蜜”一般甜美的話語來(因為四年前我從紹興帶了茴香豆,曾做過類似的活動,學生們的真情道白至今還令我感動)。學生們“沙沙”的寫字聲讓我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
半小時以后,學生們差不多完成任務了,我便讓他們先小組互評,然后再推薦全班交流。
推薦的第一篇文章便給了我當頭棒喝,文章在描寫了活動的過程以后,指出:“我在小學時也吃過語文老師外出帶回的東西,看來語文老師都喜歡玩這點小把戲,大約是要籠絡我們的情感。”如果說學生的這種漠視讓我大惑不解,那么第二篇的奇談怪論則更令人震驚了。文章在簡敘活動后,主筆則在極盡想象之能,夸張地揣度了我在徐州的情況,然后由自己吃“羊角蜜”甜膩不適之感,推理老師可能是從地攤上購買的“三無”產(chǎn)品,用這種偽劣食品廉價收買同學們的感情,并用調(diào)侃的口吻指責老師過于小氣,不應買這樣的土特產(chǎn)品,而應該購些肯德基、漢堡包之類的高檔食品。endprint
聽了這樣的作文,我真的無言以對,只能付之一笑,因為我是寬容的。雖然我與他們相處時日尚短,但又不能聽任這種不健康情思的滋生。新課標已明確提出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于是我將四年前那次類似的活動做了一次深情的回顧,引導學生們對這兩篇文章展開討論。令我欣慰的是,通過解讀、反思,學生們暢所欲言,誠懇地批評了這兩篇文章作者的觀點,努力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最終形成了共識,兩位學生也坦誠地剖析了自己不夠端正的思想認識及不夠嚴肅的文風。其后,學生們又推薦了兩篇描寫細膩,感情真摯,敘寫中自然揭示“羊角蜜”甜美意蘊的佳作,其間流淌出師生親情的甘泉,多少撫慰了我意外遭創(chuàng)的心靈。
一次運用有利契機而進行的活動作文課結(jié)束了,然而由此引發(fā)出的令人困惑的話題卻時刻值得我們深思。面對作文教學中的失真現(xiàn)象,如何用真情和愛心為他們撥云見日,于教育者而言責無旁貸。其實這樣的心靈化育功效正是作文教學的旨歸所在。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真正理性地走進生活,感悟生活,提升生活,讓真誠之花在融匯生活的作文教學中盛開。
三、活動是作文的舞臺
為了使學生獲得生活滋養(yǎng),把握生活的脈搏,我念念不忘尋找一切有利契機,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陽春三月,我們一起踏青挖薺菜,尋訪春天;瑟瑟秋風里,我們一道登山野炊,感悟秋色;花紅柳綠時,我們一起訪古探幽,體察家鄉(xiāng)古鎮(zhèn)風情;細雨濛濛中,我們拜訪總理故居,感受偉人足跡;學語言文字專題時,我們一道上街為漢字“捉蟲”,用行動來捍衛(wèi)祖國文字的尊嚴……
如此著眼于生活趣味的活動作文課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觀察生活、體悟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門扉,把活動打造成作文大舞臺,創(chuàng)設特定的作文情境,叩開學生緊閉的情感門扉,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發(fā)掘?qū)W生的作文潛能,使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內(nèi)心的需求及潛在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在活動中引領(lǐng)學生深度走進生活、走進情感世界。例如,我創(chuàng)設的“手提世界”專題活動(以裝有教學資料的手提包為話題開展的一次活動作文課)就成功引爆了學生們的作文欲望,而且采用師生共寫的形式,公開發(fā)表后再次點燃了他們的作文熱情。請看下面的師生例文。
那包·那人
張文瑾
很長時間以來,總是看到Mr魏拎著那個包在喧囂的人群中邁著穩(wěn)健而極富節(jié)奏的步伐來來往往。那個包,一身死氣沉沉而又格外神秘玄奧的深藍色,還錯落印著一圈隨歲月洗滌漸漸斑駁的文字,可謂終日灰頭土臉。說句掏心窩的話,出落得不咋地,這一點倒是與他的主人很相似。
但有時,我還真的有點羨慕那個包,總覺得它單薄的身軀里孕育著從Mr魏的一支粗筆下流瀉出的涓涓美文與刻骨銘心的真情告白。
有時,我還很欽佩他,只因他雖滿腹的熱血丹心,天文地理,愛恨情仇,體態(tài)卻總是那么勻稱,很是有著腹中能撐船的氣魄,這也與Mr魏頗為 雷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包,就這樣伴著Mr魏走過春,走過夏,走過一個又一個不只用文字,更是用那份亙古不變的信念與淡泊之志串起的初升與垂暮……
手提世界
魏為秋
記不得從何時起,我也喜歡提著一只包上課堂了,而我所用的包唯一講究的便是實用,是故從透明的塑料袋最終定格在一個深藍色的帆布拎包上,這還是參加一次全國性課堂教學大賽觀摩會議的材料包。轉(zhuǎn)眼間,這“手提世界”已陪我度過了近兩年的課堂教學時光,那“羊角蜜”也是從中悄悄“走”出來的。
此包的外形太普通,除了結(jié)實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什么優(yōu)點了,況且整日與粉筆灰打交道,可謂蓬頭垢面,以至于好心的同事認為其與我身份不合勸我換包,而我只是友善地一笑,因為他們難以讀懂此包的內(nèi)涵。最有趣的一次是,一位領(lǐng)導研究了此包的外型后戲稱我是“香客”,而這一調(diào)侃卻勾起了我的聯(lián)想,我又何嘗不是在追求做一位“香客”呢?我佛為何?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我佛為何?乃是崇尚“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我佛為何?乃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為了追求這種香客的虔誠,我這“手提世界”堪稱“香包”,真是功德無量啊!
我的“手提世界”雖形容可憐以致可憎,可是內(nèi)部卻是一個宏大的世界,潛藏著難以窮盡的精神食糧。它是一個魔術(shù)道具,時常吸引著孩子們好奇、探究的目光,一次次趣味盎然的活動作文課的內(nèi)容都是從中引發(fā)的;它也多次成功引爆了孩子們的作文欲望,因此不僅是我,就連孩子們也對它刮目相看;它又是一個信息儲運的中轉(zhuǎn)站,內(nèi)存豐富,每月新到的雜志,每次收到的老師、朋友、學生的來信、賀卡,無不首先安放其中,因而常常散發(fā)出誘人的墨香,而它的生機與魅力更在于其內(nèi)存的永不停息的更替。當然,最能體現(xiàn)它獨特功能的當推情感交流的載體,無論是孩子們的得意之作,還是點點滴滴的心靈物語,“手提世界”是其值得信賴的溫馨家園,從中架設起了流淌著詩意的“心橋”,潛移默化地抹去了他們心靈中的污跡,彈奏出師生與新課程同行的和諧旋律。
“手提世界”將伴我一路風雨無阻,你是我一生的鐘愛。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通過情境活動開展作文教學,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作文興趣,開啟心智,發(fā)掘潛能,提升作文素養(yǎng),更有價值的是在這種特意營造的互動教學情境中,師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較為理想的交流,真正把作文與提升人境界的教化作用落到了實處,讓作文與生活、做人融為一體。同時也啟示我們,作文教學的生機與魅力就在于生活內(nèi)存永不停息的更替,作為語文教師需要運用智慧尋找千變?nèi)f化的活動路徑來幫助學生們用文字來表達生活。
四、創(chuàng)意是作文的魅力
作文教學的風景如同旅游景區(qū),也要講究品級。提升品級的最佳抓手就是創(chuàng)意。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意,首先需要貼地而行。唯有生活的才會是落地的,唯有落地的才會是生根的。也就是說,作文教學一定要與生活相通,一定要走生活化之路。行文至此,我認為其中道理已經(jīng)無須贅述,倒是如何貼地而行卻一如參差百態(tài)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的創(chuàng)意空間。endprint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意,其次需要作文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前文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有所呈現(xiàn),王榮生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我國中小學的語文課里,幾乎沒有作文教學。他認為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寫之前指導學生審題,主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二是在寫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主要解決“寫得怎么樣”的問題。至于學生是怎么寫的,則很少顧及。
改變作文教學方式極其單一甚至是模式化、刻板化的現(xiàn)象,過程性指導是有效的破解之道。我對過程性指導的實踐探究體現(xiàn)在模仿性和分解性(分解性見下文的微作文訓練指導),這里的模仿一是從經(jīng)典范文中汲取營養(yǎng),二是從教師下水文和同學范文中更為切實地學習手法。學生在品悟他人作品的同時參照自身寫作感受,從而窺得門徑,也就是說在作文中學習作文,在寫中學會寫。
分解性是作文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變化,比如起始階段重視微作文,也就是解構(gòu)相關(guān)作文的知識技能,化整為零,形成系統(tǒng)、序列,實現(xiàn)從易到難,各個擊破,螺旋上升。此舉也能為學生的心理減壓,保護作文的積極性,突出單項技能的訓練。比如作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如何開篇、如何過渡、如何結(jié)尾;從作文內(nèi)容角度分解:如何敘事、如何寫人、如何寫景、如何說明、如何抒情、如何說理;再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分解:從文從句順的基本能力到運用修辭使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如此等等,通過細節(jié)的落實為整體的作文教學夯實 基礎(chǔ)。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意,最后需要讓作文常態(tài)化。作文習慣需要養(yǎng)成。利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養(yǎng)成思考表達的習慣,這當然和作文生活化是融為一體的,力求把作文變成生活的需求,再加上教師的身體力行還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榜樣效應,這其實也就是用作文來教作文。比如我曾在《中國教工》上發(fā)表的《巧用無聲寄真情》 一文:
一個期終考試前的早晨,大雪紛飛,天地一片蒼茫。踏著厚厚的積雪,我向教室走去。由于學校條件簡陋,學生不能住校,不少學生的家離校較遠,我很擔心今天早自習學生的到校率。
推開教室門,出乎意料的場景令我吃驚:學生們都已整整齊齊地端坐在位置上放聲早讀了。也許是昨日一番極具鼓動性的話語起了作用,也許是《夜走靈官峽》分析透徹入微的效應。不管是什么原因,我深深地被感動了。我努力控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在教室中來回踱步,把敬佩、贊許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思忖良久,我終于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同學們,辛苦了,祝大家取得好成績!走出教室,從身后傳來的更加響亮的讀書聲中,我聽出了學生們的理解,聽出了令人振奮的希望,期終考試的結(jié)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有感于此,我常常在班級黑板報上安排一塊留言專欄,針對班級集體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焦點問題,留下一些自己的評判、感受及寄語,如《心雨》《語絲》《四季風》《心靈獨白》《心窗寄語》。為充分發(fā)揮這一“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應,我努力將這一效應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推而廣之:為學生祝賀生日的“生日寄語”,為各類獲獎及進步學生的“扉頁寄語”,甚至連學期結(jié)束時對學生的操行評語,我也充分發(fā)揮這一效應,融褒揚、鼓勵、鞭策為一體,激情洋溢,入情入理,使學生樂看、愛看,從而受到啟迪,有所 感悟。
我還倡導了一種無聲交流——日記交心活動,在注重自我形象塑造和人格力量感化而取信于學生的基礎(chǔ)上,以這一特殊的手段,時時緊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熱情、誠摯的文字幫助他們化解思想疙瘩,消除誤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表明,這種真情實感的潛心交流最具震撼力,同時在不輟筆耕中又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傳情達意的作文能力,如此將管理、育人、作文三位一體,用文字點亮學生的心燈,可謂“一石三鳥”。
巧用無聲效應有時還能收到意外效果。我班曾有兩個女生出于女孩子羞怯的本能,上課總是低著頭,害怕老師的目光,我?guī)状翁嵝丫灰娦?。批閱學生的日記時我靈機一動,特意為她們寫了一首小詩:
仰起你秀麗的面龐/珍視你花季的燦爛/不要讓靦腆/壓抑不堪重負的頸椎和心房/生活有理由/讓你敞開心靈/投入集體的溫馨
充滿殷殷之情的勸誡,讓兩位女學生在日記中感激地寫道:“老師,謝謝您!我將努力改變自己,爭取昂首挺胸面對生活。”
我還為班級的問題生開設了“特快專遞”,起名“師生情結(jié)”。贈予每人一本日記,除了贈寫集名、扉面寄語外,還定期做交流,褒揚其進步,客觀指出其不足,探討改進措施和文字表達的得失,引導努力的方向。一本專遞集既是體現(xiàn)作文歷程的作文集,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對話集。
此例就是以作文教作文,將作文教學常態(tài)化、生活化、細節(jié)化,在寫的過程中不斷交流、碰撞、反思,從而感受、積累、悟道,在作文中學作文,在作文中學做人。當然運用關(guān)鍵在創(chuàng)意,在一個“巧”字,只有隨機應變,隨機生成,靈活運用,才能收到實效。作文教學的風景之所以迷人,我想奧秘也正緣于此。
(安徽省天長市第二中學;239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