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鴻
摘 要:“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探討如何把網絡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拔r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主要是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關鍵詞:“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路徑改革
一、 “微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一) 微博與微信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方式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3)》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3年8月,我國微信用戶突破3.55億,而微博的用戶總量達到了4.5億,說明我國已步入了“微時代”。這些人群當中,年齡在20歲及以上的用戶比例達到 89%,也就是說微信、微博用戶高校大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微信、微博幫助我們通過電腦和移動手機在網絡上隨時隨地進行討論與交流,這種溝通交流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時空。同時,微博、微信可以自由進行交互、發(fā)散的討論,為高校開展“微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新的契機,對高校構建全方位覆蓋、全過程滲透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重要幫助。
(二) 微信與微博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微信、微博、QQ等由于有網絡的依托,其開放、迅速、快捷的特點為當前大學生提供了自由的信息獲取和思想表達方式。這不受時空限制的知識傳播方式為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拓展了廣闊的空間,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精彩紛呈的素材,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同樣,當前大學生們也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各種多元化的網絡信息,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著網絡,大多數(shù)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ο鄬€較弱,因此需要正確的引導,不然容易成為傳播各種“群體事件”的主體。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一。另外,當前大學生,主要是“95后”為主,他們個性突出,關注自我感受,強調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對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弘揚主旋律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
“微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主要是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一) 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中
1. 通過移動教學平臺提升思政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微時代”背景下,把微型信息技術應用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已有專門的教學公眾賬號和軟件日益開發(fā)并應用在教學中來,如在2012年,清華大學劉震副教授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劉老師的微課堂”就是專門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這個公眾賬號讓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關注到這門課的課件、課程信息、微視頻等資源;在 2015 年又開發(fā)了“天天學馬原”的手機應用軟件,此款可以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私人定制”學習內容甚至是考試時間。當然還有其他的相關教學軟件,教師可以通過軟件平臺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考勤管理、信息共享、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組織討論交流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還有“慕課”與“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程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取得了較顯著的教學效果,成為新興的高效教學模式。
2. 注重提升思政理論課教師對新媒體運用的能力
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追求的不是網絡技術本身,而是網絡技術的運用。微型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應用在不同領域的移動設備的種類越來越多,各大高校教育教學都在運用各種移動教學平臺,利用手機軟件,提高移動教學的能力。把移動通信技術應用到教學里,就要求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具備靈活運用網絡技術提高移動的教學能力。但是,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多是以文科教學為主,一般對于技術性的操作并不熟悉,為了讓教師與時俱進,需要在教師中開展相關的技術培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新媒體運用的能力。除給思政課老師進行培訓外,還需要教育部門應當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利用先進移動設備教學給予應有的資金支持,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硬件設備提供有力的支撐,為教師提供足夠的科研經費研究相關的科研項目??偟膩碚f,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抓住“微時代”帶來的契機,在對網絡教學平臺的摸索和踐行過程中,轉變觀念和態(tài)度,參與這場由技術掀起教學模式變革。
(二) 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1. 靈活運用各種新興的教學方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便于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組織和控制,也有利于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也有其自身的滯后性,所以需要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新興教學方式相結合,共同促進教學的實效性。“微時代”背景下,有移動教學平臺模式,“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新興的課堂教學方式,都為思政理論課的課程模式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契機。以“翻轉課堂”為例,簡短且生動有趣的教學視頻,還有移動信息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在線互動,為學習增添了不少的樂趣,讓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自由自主地學習。而且,10分鐘左右的微課,不但保證了學生學習效率,還讓學生可以體驗在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的樂趣;為學生提供的在線互動與提問等,都讓課堂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目的性。
2. 提倡開放式教學
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主要依據(jù)的基礎是開放性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通過移動教學設備實現(xiàn)課堂設置、師生互動等,讓學生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讓校外學者或成功人士來到學校開展學術報告,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不僅可以從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還可以獲取間接經驗。教師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理論,并從實踐中獲取新的知識。在現(xiàn)實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多種措施與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本班級開展辯論賽,設置專題要求學生探究并演講等,這些對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變革旨在構建一種新的教學生態(tài),學生和教師各有各的位置,各自發(fā)揮自身的作用,進而建立互動。
3. 變革成績考核制度
考試是成績考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考試制度是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產生并服務于教育制度。在開放式教育的指導下,我們應當對學生的成績考核進行變革,使其更加適應“微時代”環(huán)境下的教師和學生。傳統(tǒng)考試是一般在期末的時候用紙質試題考試的方式,“微時代”下,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采用機考的形式,這樣方便了教師對學生試卷的批改,也為學生們及時查成績提供了方便。在“微時代”背景下,我們還應考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以紙質版或者機考的成績作為唯一成績,所以考試的內容可適當?shù)卦黾訉W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走出課堂去實踐,并對學生的實踐結果給予評分。也就是采取包括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的成績作為總評,而且平時成績也應分為考勤成績和課堂表現(xiàn)成績兩部分,可采取平時表現(xiàn)成績占更大的比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每次參與課堂討論、辯論等,都應及時進行評價與記錄,使平時成績有據(jù)可依,客觀公正。最后,再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起來作為總評的成績,構成更科學、全面的評價系統(tǒng)。這種利用多角度的考核方式更能公平地得出學生課程成績,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轉變?yōu)閷χR的主動探究者。
參考文獻:
[1] 錢國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3,(81):176-177.
[2] 魏忠明.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困境及其出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2):113-114.
[3] 周春燕.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23):6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