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晉澤
【摘要】隨著學校標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學校所有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和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本文從引入多媒體的作用以及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討。
【關鍵詞】媒體;情境;共鳴;難點;典型;適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123-01
近年來,隨著學校標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學校所有教室都配備了班班通和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編的“道德與法治”版本卻充滿趣味性,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同時,社會生活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讓道德與法治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多媒體教育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以其豐富的色、聲、圖、文以及動感、技巧,生動、直觀、及時、準確地傳遞著大量的社會生活信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實踐,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實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捕捉“興奮點”,滲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充實和豐富課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圖文并茂、繪聲繪色,先聲奪人,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比如,在講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關愛他人》時,播放自己錄制的學生間互相關愛的記錄短片。通過觀看紀錄片中學生間互相關愛的行為,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的關愛他人的現(xiàn)象,形象生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納。在講授《誠實守信》時,雖然《狼來了》這個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我使用flash動畫播放這個經典故事,生動的畫面,溫馨的記憶還是馬上喚醒了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二、激發(fā)情感、喚起共鳴
對于初中生的認知來說,更容易接納感性的東西,理論知識相對理性,不太容易被學生接納吸收,因此就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東西去感化學生,使單調、枯燥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在講授部編版教材七年級《讓家更美好》時,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從小被父母長輩寵壞了,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獨尊的想法,體會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撫養(yǎng)之恩,總覺得父母對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shù)?,自己對父母的義務,等到父母老了再說吧!針對這種情況,在講授這一部分時,我給學生們播放了公益宣傳片《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段MV真實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無私奉獻,父母也會日漸蒼老,在MV的最后有這么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播放到這里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哭了,長時間不說話,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他們的內心一定很感動。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同時也很輕松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新版法治與道德課中的一些道理、觀點,看似與學生的聯(lián)系很密切,但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在講授這一內容時,一般都是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典型的視頻片段,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的道理知識。比如在講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課《青春飛揚》一課,單純的說教很難實現(xiàn)讓學生體驗青春魅力的教學目標,而選用校園歌曲《同桌的你》、《青春無悔》,青少年影片《十六歲的花季》等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很容易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如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這一課,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生活圖片回顧自己童年的生活場景,再次體驗家庭的溫馨,從而實現(xiàn)感情目標,這些但靠教師是無法實現(xiàn)的,所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上難以完成的目標。
四、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都需要對問題解決的過程、結果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等進行檢查訓練、反思概括,從而檢測課堂授課效果,鞏固學習目標。課堂檢測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練習一些習題,在我們學?,F(xiàn)有的條件下,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印資料不太現(xiàn)實,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多媒體或電子白板給學生展示一些習題,一般通過多媒體課件以醒目的方式提醒學生探究結果是否正確。對于學生共性的問題,我會通過課件展示的方式,集中進行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鞏固教學內容。不僅容量增加了,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效率。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課件的使用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傾向,弱化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在法治與道德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適用,避免花哨
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使用多媒體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直觀的形式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解決重要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強學生聽課的興趣和主動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xiàn)授課的“深入淺出”提高教學的效率,使得教師在感到驚喜之余,往往舍不得割愛,將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用到教學中去。其實有時用得不當或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不能只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課堂本身的任務和重點,應有目的、有計劃、恰如其分地用好。
2.注重典型,避免多繁
其實不僅是多媒體運用材料,在平時的每堂課上,凡是要舉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夠一堂課圍繞一個典型的例子展開分析,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一個問題或一個現(xiàn)象進行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從認識問題到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從多個例子中聽新鮮,光有興趣而不培養(yǎng)能力。
3.注重板書,避免空白
現(xiàn)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開了粉筆和黑板,一堂課下來黑板上干干凈凈。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xiàn)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xiàn)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有時會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多媒體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
4.依據(jù)實際,科學制作
在教學實踐中,要制作一課比較成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必須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學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綜合編排有關材料,甚至畫面的制作,錄像的剪輯,音樂的選擇等,都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避免很多材料簡單的堆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