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解決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就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教學;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256-01
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帶動我們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必須要有一個較大的改變來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信息技術的運用使一些在課堂上難以講清的化學概念、化學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復雜的化學反應和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利用圖片、動畫等清楚地展示出來,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有趣味性、直觀性。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創(chuàng)造發(fā)明活動最直接的動力。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生動展示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客觀演示錯綜復雜的化學變化,形象演示變化多端的化學現(xiàn)象,動態(tài)演示結構精巧的化學儀器裝置,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做“Cu-Fe原電池”的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動畫模擬或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運動方向及兩極電子得失的特點。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chuàng)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在講授酸雨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通過因特網獲取有關國內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通過網絡瀏覽器查詢各種信息,調用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培養(yǎng)他們熱愛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實現(xiàn)了學習的自我反饋。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高度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傳統(tǒng)、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重新組合既定的感受、體驗,探索規(guī)律,得出新結論的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生動性、求異性、發(fā)散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
運用信息技術,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四、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教學,有助于化學實驗教學
1.實驗現(xiàn)象不易觀察的化學實驗,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模擬,可以將實驗現(xiàn)象放大或將實驗過程放慢。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強化實驗的演示效果。演示金屬鈉和水的反應實驗中,過去是鈉與水在大燒杯中反應,而現(xiàn)在利用投影儀,可改在方型投影試管中進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人金屬鈉,學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觀察到“浮、游、熔、響、紅”等現(xiàn)象,實驗效果明顯提高。
模2.擬有毒、有害物質的實驗,減少污染。許多化學實驗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發(fā)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學實驗中一些錯誤操作,只能靠教師講其錯誤的原因,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帶來的危害,卻不能用實際操作實驗證明,否則會造成危險。引人多煤體教學后,這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用計算機動畫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它可將步驟分解,放慢動作,不僅把錯誤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氣氛,學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對錯誤原因的理解。
3.模擬化工生產過程。對一些化工生產過程,如接觸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學生大多數未見過,缺乏感性認識。用多媒體計算機可形象、逼真地表現(xiàn)出每一步生產過程,對于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可反復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強感知,強化記憶。
4.模擬化學反應過程。模擬無機或有機化學反應過程,使學生看到化學鍵的斷裂和重新組合的過程。例“化學平衡”一節(jié),采用三維動畫模擬制作氮分子、氫分子、氨分子達平衡的動畫過程,通過畫面動靜結合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分析了化學平衡的動、定、變三大特征,使較為抽象的概念容易讓學生理解,便于記憶。
綜上所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具有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將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必將大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和教師水平的提高。
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正是這種傳遞知識的快捷性,促使個別化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存在盲目加大知識容量,教學過程中既不考慮學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考慮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結果學生接受信息過多,造成“死機”,另外許多教師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時,只是把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粘貼給學生,將大量素材資源羅列在一起,而缺乏對無關信息的過濾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對于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分類工作也沒有進行編輯,大部分在因特網上學習獲得的都是無層次、不補充、針對性差的素材資源。對大量的垃圾信息和知識缺乏篩選。只能讓學生墜入十里云霧之中。這樣的教學,既無法達到學科教學目的,也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新理念。因此,這種盲目追求大容量的知識和形式,讓學生的“自學”的教學是弊大于利的,應該盡量避免。
總之,信息技術融入化學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化學教學活動中,合理、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感受,豐富學生的想象,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瘜W教師必須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在不斷提高本學科專業(yè)水平的同時,努力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探索符合學生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有成效地開展現(xiàn)代化的化學教學,迎接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王永新鄒開煌信息枝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基本原則及作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1-2):73.
[2]費金忠多媒體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武進教育網.
[3]崔靜中學化學實驗的計算機模擬[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