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劉俊康++郭榮瑋
【摘要】研究以國家法規(guī)為參考依據(jù),以大學體育教育實踐為研究基礎。制定了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將大學體育崗位工作分解為體育教學、教學科研、體育課外群體競賽三部分,并將各部分再次進行目標分解,細化指標。采用專家調(diào)查與層次分析的方法確立了各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最終建立了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體系。該體系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體育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與業(yè)績,可以為各高校績效考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
【基金項目】天津城建大學2013年教學改革項目,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G-1351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296-01
近三十年,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zhì)逐年下降已經(jīng)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和運動習慣,一直以來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健康素質(zhì),把學校體育擺在學校教育的突出位置,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1]體育教育工作最終落實在體育教師身上,他們將直接負責高校體育工作的進程,決定了高校體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對體育教師實施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監(jiān)督、檢測、評價、指導、獎懲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既是當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當前,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員聘用制和改革分配制度,遵循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yōu)聘任、合約管理、按勞取酬的原則。[2]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客觀、公平、有效、容易操作的體育教師績效考核體系,不僅能評定教師的業(yè)務能力與業(yè)務水平,還能引領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目前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按照德、能、勤、績等四方面進行的整體考核,考核績效體系比較寬泛,考核條目與體育教育工作匹配度不高,考核效果強差人意。因此,建立一套針對體育教師的多層次、多維度、科學合理的量化績效考核體系,為實際操作提供依據(jù)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體育教學崗位任務分解
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編制大學體育教師崗位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對大學體育教師的工作崗位進行任務分析,把績效考核項目分解成教學、科研和群體競賽三個一級指標;再把各一級指標進行任務分解,得到每個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再把二級指標分解成一項項體育教師的日常體育教學、訓練等工作中。
二、崗位分解目標標準的確定原則
體育教師績效考核指標的確定采用明確、客觀、公正和盡量考慮數(shù)量化或可操作化的原則,對一些無法量化的行為指標,找出關鍵特征行為,給予等級評定,以實現(xiàn)數(shù)量化處理。設立考核標準時采用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制定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目標、學校發(fā)展目標與教師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
三、績效考核指標權重設計
采用德爾菲法送給18名體育教學、教學管理專家進行問卷調(diào)查,請其按各指標因素對體育課程質(zhì)量的重要程度按照1-9級分別兩兩給予比值,對各專家的問卷結(jié)果進行層次分析,依據(jù)列出的層次結(jié)構模型,分
從一級指標權重的計算結(jié)果來看,教學比科研重要,科研比群體競賽重要。然后,計算矩陣,并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求出各二級指標對目標的重要程度 ,即得出各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通過對二級指標的分解,計算矩陣,可算出三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4]
這樣,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就構建完成了。體系確立了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的各級指標,并運用層次分析法通過構造判斷矩陣,計算兩兩比較矩陣,按照對上級目標的貢獻程度,算出績效考核體系的各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從而建立起可操作性強、內(nèi)容完善的大學體育教師績效考核系統(tǒng)。
從新建的績效考核體系來看,教學工作是大學體育教師崗位工作的核心,在的對難以考核的課堂教學另辟蹊徑,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組織教法等難以測量的方向分解指標。而是,通過建立相對標準化的課堂教學程序,進行監(jiān)督、考核。根據(jù)目前高校發(fā)展的目標與衡量標準,與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在制定考核體系中注重了科研工作,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權重。在課外群體競賽方面,不僅僅只看體育比賽成績,也關注學校的群體體育活動和學生課余訓練,全面提高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是更多的學生、教師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zhì)的意見》2006年.
[2]李元元;王光彥;邱學青;李敏.高等學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何國民.實用統(tǒng)計方法及SPSS操作精要[M].武漢出版設,2001.
[4]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