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永娥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影像介入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CT灌注成像在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中的診斷價值
池永娥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影像介入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探討CT灌注成像在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輕癥急性胰腺炎31例(輕癥組),急性壞死性胰腺炎22例(壞死組)。兩組均行胰腺CT灌注成像掃描,統計對比兩組CT灌注參數[血流速度(BF)、血容量(BV)、平均通過時間(MTT)、表面通透性(PS)];3周后所有患者行常規(guī)增強CT掃描,統計CT灌注成像診斷壞死性胰腺炎特異度、敏感度、準確度。結果壞死組MTT、PS與輕癥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壞死組BF、BV低于輕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灌注成像診斷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90.91%(20/22)、90.32%(28/31)、90.57%(48/53)。結論CT灌注成像可用于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評估,其診斷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異性、準確度均較高。
CT灌注成像;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增強CT掃描
急性胰腺炎為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大多數患者為輕癥急性胰腺炎,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后良好。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發(fā)生出血或壞死,發(fā)病較突然,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達30.2%~39.3%[1]。早期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進行準確診斷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目前,CT灌注成像于急性胰腺炎診斷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研究旨在探討CT灌注成像在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中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輕癥急性胰腺炎31例(輕癥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34~75歲,平均(46.39±14.89)歲;重癥壞死性胰腺炎22例(壞死組),男14例,女8例,年齡36~74歲,平均(47.29±13.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輕癥、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2];依從性良好,能配合完成相應檢查。②排除標準:嚴重碘劑過敏者;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肝腎器官原發(fā)疾病者;由腫瘤、手術、外傷引發(fā)急性胰腺炎者。
1.3操作方法①兩組入院3 d內行胰腺CT灌注成像掃描:應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先行常規(guī)腹部CT平掃,將顯示最完整層面作為灌注層面;高壓靜脈注射歐乃派克(300 g/L)50 ml,延遲8 s掃描,囑患者屏住呼吸,掃描時長約30 s;灌注掃描結束后,再注射對比劑50 ml,行常規(guī)增強掃描。于CT工作站進行數據處理和圖像分析,記錄BF、BV、MTT、PS數據。②3周后行常規(guī)增強CT掃描:采用同一螺旋CT機先行腹部平掃,肘靜脈高壓注射碘帕醇80~100 ml,注射20 s后掃描,并于45 s、5 min后分別對病灶實性部分行掃描,并依據增強值判斷病灶強化程度。
1.4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CT灌注成像參數(BF、BV、MTT、PS)。②CT灌注成像診斷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
2.1CT灌注成像參數壞死組MTT、PS與輕癥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壞死組BF、BV低于輕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T灌注成像參數比較
2.2CT灌注成像診斷價值CT灌注成像診斷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90.91%、90.32%、90.57%。
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為重癥急性胰腺炎主要類型,發(fā)病率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3]。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劇痛、惡心、嘔吐癥狀,早期常出現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呼吸困難、休克等,而后期可出現重癥感染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病情較難控制,預后較差。因此,及早做出診斷并采取對應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增強CT掃描為目前診斷重癥胰腺炎最有效方式,其能顯示胰腺組織水腫及血管、脂肪、腸系膜等胰周病變,但無法準確提供壞死病變程度及實際范圍等信息,尤其對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診斷敏感度較低[4]。臨床建議早期急性胰腺炎確診3 d后再行增強CT掃描,無法滿足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及早診治需求。CT灌注成像于靜脈注射對比劑同時對選定層面進行連續(xù)掃描,進而可獲得選定層面時間-密度曲線,根據曲線并利用數學模型可得到BF、BV、MTT、PS等數據,從而可定量分析病灶血流灌注狀態(tài),而胰腺組織血供豐富,測定血流灌注狀態(tài)可獲得病變更多信息。本研究結果顯示,壞死組BF、BV低于輕癥組(P<0.05)。提示CT灌注成像可用于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評估。此外,CT灌注成像相較于MR灌注成像具有操作簡單、成像快、對比劑濃度變化與密度變化呈線性關系等優(yōu)點[5]。所得高空間分辨率圖像有利于灌注區(qū)局部細微變化觀察。本研究結果顯示,CT灌注成像診斷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90.91%、90.32%、90.57%,表明CT灌注成像應用于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具有較高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CT灌注成像可用于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評估,其診斷早期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異性、準確度均較高。
[1] 王春耀,杜斌.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進展[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10):1073-1075.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J].胃腸病學,2013,33(7):656-660.
[3] 楊雙匯,楊慧明,黃耿文,等.ESKAPE血流感染對急性壞死型胰腺炎預后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3):393-397.
[4] 陳小龍,杜工亮,黨星波,等.CT灌注成像對急性胰腺炎微循環(huán)變化的臨床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1(11):1790-1793,1806.
[5] 蔣洪濤,肖恩華,唐勇軍,等.CT灌注成像對急性重型胰腺炎發(fā)生胰腺壞死的早期預測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5):741-745.
R 445.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49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