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嬌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十分關鍵的部分。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以及交流、溝通能力,另一方面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自我發(fā)展能力。在教學中,老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育素養(yǎng),不斷充實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氛圍,積極地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評價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落細。
[關鍵詞]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已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了“核心素養(yǎng)時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自身優(yōu)勢,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到實處?,F(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對提高我國人才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加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新時期教育的改革,使得老師和家長對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關注,整個社會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語文課堂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
(一)過于強調知識本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對教學內容的傳授,仍然將主要的精力和重點放在對知識的的教學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使得語文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對學生的個性品質以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缺乏重視,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二)過分重視教學形式
為適應新課標改革的需求,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但是很多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沒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從而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形式與實際的教學目標相脫離。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但是很多教學內容并不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并且在小組合作中,對成員的分配是否具有合理性等相關問題,老師都沒有做出合理的思考,一味地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很容易降低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缺乏鼓勵性評價
在教學中,通過鼓勵的方式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營造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很多老師在課堂中不會使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有的老師雖使用了鼓勵性評語,但是不管學生回答的問題是否正確,都給予鼓勵。這種老師沒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鼓勵和表揚的情況,很容易降低學生們的學習動力。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不斷引導學生加強自身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老師應當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討論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相關問題進行積極探索和研究,自己總結出相應的結論。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將課堂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進入設置的情境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探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協(xié)作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轉變課堂自主教學的內容
老師不僅要教授書本上的知識和內容,還應當自主添加一些課外的內容和知識,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可接受能力,設置一些課外有意義的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從多角度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全面增強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積極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課堂學習中,老師的教學評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應當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將過程性的評價和終結性的評價結合起來,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之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學生自評,這種方式能夠積極地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主動改進不足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一)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學科的教學,是對漢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是在學習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養(yǎng),必須通過實踐的方式得以實現(xiàn),在語文學習中的具體實踐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利用所掌握的語文知識,應用在具體的交流溝通中。
初中語文課堂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可以運用以下三種方式:第一,比較鑒賞。在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中,老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的方式對知識進行鑒賞,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充分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如在學習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這首詩時,可以讓學生將這首詩與席慕容的《鄉(xiāng)愁》作比較鑒賞,品析二者的異同點,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進而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第二,質疑解疑。在具體的學習中,老師要注意通過文章中出現(xiàn)的具體細節(jié),來向學生們提問這樣的描寫到底有何深意。如在講授《孔乙己》一文時,文章中有一句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如何理解這句話?學生們通過老師的提問,提出自己的見解,鍛煉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第三,角色扮演。語文課堂是一個豐富的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語文課本劇的形式,學生在語文教材中選擇合適的篇目,將課文內容創(chuàng)新性地改編為劇本,從角色的選擇到形象的塑造,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使課本中的人物都鮮活起來,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而想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的人格品質,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第一,要積極體驗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授的課堂內容和授課方式必須要適應初中生的實際身心發(fā)展情況。在初中這個階段,學生們的自我意識和交友意識在心中不斷增強。這時,老師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生和諧相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第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初中語文的教學與學生的聽說讀寫是密不可分的,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要注意訓練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做到說話真誠,態(tài)度得體、大方,在作文的訓練中,要真實表達自身的情感。第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尊重是做人一個很重要的品格,老師在教學中要展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質要給予尊重和理解,老師言傳身教,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學會尊重的品格,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促進良好人格品質的形成。
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初中語文老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積極地做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開辟一條新的思路。教師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不斷充實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自主地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氛圍,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評價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落細。
參考文獻
[1]馬麗,劉世清.初中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核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20):87-89.
[2]楊俊曄,李曉琳,梁旭,卜另達.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5,(15):52-53.
[3]王歡,劉永濤.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探析——以《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9):14-15.
責任編輯 周正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