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
“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地域文化漢英翻譯實踐報告
文/李娜,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
翻譯涉及兩種語言,不可避免地受到兩種文化的影響,使用不同語言的民族之間必然存在文化差異。保證翻譯成功的關鍵就是解決好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問題。本次翻譯實踐圍繞東北抗聯(lián)的部分歷史敘述展開,文本中地域文化色彩鮮明的漢語表達和長句的漢英翻譯是翻譯的難點,本文將以這兩個方面作為重點,展開討論。
翻譯理論;長句;方法;策略
帕默爾說“語言忠實的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反映了各種信仰和偏見。”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源自人類所共有的一個客觀的大自然,而個性則源自各民族所處的小環(huán)境的不盡相同,即所處地域環(huán)境、物質文化環(huán)境、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宗教文化環(huán)境的不盡相同,從而產生了各民族的獨具特色的語言。因此,語言與地域文化關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語言,語言也不能夠離開文化而獨立存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種語言承載著各民族的文化風貌;文化的影響又制約著語言的發(fā)展與形成。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圣經(jīng)》翻譯展開。在《圣經(jīng)》翻譯的過程中,奈達從實際出發(fā),發(fā)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jīng)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jù)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tài)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源語的文化內涵。
“金家窩棚”是黑龍江省阿城的一個地名,“窩棚”指的并不是我們在農村看到的窩棚,而是特殊地名所以采用音譯的方法譯成“kimjiawopeng”?!靶”遍T”翻譯成“Xiaobeimen”也是這個原因。
“逃離魔掌”很明顯是中國漢語的特有詞匯,翻譯成英語“Escape the clutches”顯然不合適,文中提到“董憲勛韓勇義受到教育的兩人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實際上是要幫助趙一曼逃跑,所以把它譯成“to flee”。此類翻譯還有“老虎凳”譯成“torture-rack”,“辣椒水”譯成“pepper spray”,“電刑”譯成“elect ric shock”。
按照句子的先后順序來翻譯。
原文: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 跟前問:“你還有什么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xiāng)的兒子!” 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于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譯文:A Japanese officer asked her: “Do you have any other words?” She glared at him , then she took him a paper roll and said: “ Take these words to my son in the hometown!” The Japanese officer looked at the note and waved his hand suddenly, the criminal bullets were shot into the body of Zhao viman, she sacrificed outside the Xiaobeimen in Zhuhe( Shangzhi of Helongjiang provice),when she was only 31years old.
把漢語的被動句譯成英語慣用的被動句。
原文: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游擊區(qū)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里。
譯文:A period of time later, Zhao viman was sent to the homeof Dong Xianxun’s uncle in kimjiawopeng , Ah Cheng. Zhao viman was recaptured by Japanese on the way to t he anti-Japanese Gurrr illa on June 30,1936.
原文: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yī)院進行監(jiān)視治療。
譯 文:The Japnese sent Zhao viman who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the leg and life threatening to the Harbin Municipal Hostital for surveillance and treatment on December 13,1935.
越來越多的人借助翻譯軟件來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機器能做到了只是詞對詞表面含義的傳達,語言內部蘊含的意義和作者想表達的深層含義是機器永遠表達不了的,翻譯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摸索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沒有標準的譯本,更沒有完美的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