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娜,王麗,張祥霞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陰附屬醫(yī)院 江陰市中醫(y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中藥注射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唐麗娜,王麗,張祥霞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陰附屬醫(yī)院 江陰市中醫(y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目的:探討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的合理性及對策。方法:抽取江陰市中醫(yī)院2013—2015年度歸檔病歷共1 800份,對病歷中使用的中藥注射劑進行合理性分析。 結果:所抽取的1 800份病歷中有942份使用了中藥注射劑,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率為10.3%,超適應癥使用病歷為33份(34%)、未進行輸液管沖洗27份(27.8%)、溶媒使用不適宜23份(23.7%)。結論: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其臨床應用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
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合理性;改進措施
中藥注射劑是指藥材經(jīng)提取、純化后制成的供注入體內的溶液、乳狀液及供臨用前配置成溶液的粉末或濃溶液的無菌液體。中藥注射劑為中藥的研究和發(fā)展開辟了新的空間,為中藥救治危重病人和提高中藥療效提供了新的途徑。隨著中藥注射劑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我國2012年到2015年中藥注射劑嚴重ADR報告比例分別為5.3%、5.6%、6.7%、7.7%[1-4],國家已經(jīng)連續(xù)多年將中藥注射劑的應用作為ADR監(jiān)控的重點項目之一。臨床如何安全、合理、有效地應用中藥注射劑,降低ADR,一直是一個熱點、難點問題。筆者通過對江陰市中醫(yī)院2013—2015年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了解中藥注射劑在該院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改進措施,為中藥注射劑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隨機抽取2013—2015年度歸檔病案,每季度150份,3年共1 800份。中藥注射劑納入標準是批準文號為以“Z”開頭的注射劑以及中藥來源的化學藥品注射劑[5]。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統(tǒng)計患者基本信息、臨床診斷、藥品名稱、給藥途徑、劑量、溶媒、療程等,參照藥品說明書及國家出臺的與中藥注射劑相關的原則和資料[6-8],對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合理性進行評價。
抽查1 800份病歷中,共942份使用了中藥注射劑,占抽查病歷數(shù)的52.3%。
在使用中藥注射劑病歷中,男性477例(占50.6%),女性465例(占49.4%);年齡在10歲以下143例(15.2%),10~20歲69例(7.3%),20~30歲28例(3.0%),30~40歲74例(7.8%),40~50歲82例(8.7%),50~60歲95例(10.1%),60~70歲208例(22.1%),70歲以上243例(占25.8%),住院時間3 d~21 d。
本次抽查病歷所涉及的中藥注射劑品種共23種,本院的22個科室中有13個科室使用中藥注射劑頻率較高,分別為心血管科、腦病科、腫瘤科等。所使用的中藥注射劑主要為活血化瘀類、抗腫瘤類、補益類、清熱解毒類[9],具體見表1。
表1 各類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
942份使用中藥注射劑的病歷中,共有97份病歷存在不合理應用情況,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率10.3%。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類型見表2。由表2可見,經(jīng)過持續(xù)性的重點點評與考核,三年來,不合理使用情況有所改善,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表2 2013—2015年我院住院病歷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統(tǒng)計分布總表
注:*中藥注射劑如需與多組藥品聯(lián)合靜脈輸注時,應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沖洗輸液器[10]
本次抽取的病歷中,共有33份病歷存在中藥注射劑超適應癥使用情況,其中注射用紅花黃色素,血必凈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存在的超適應癥使用情況較多,見表3。
表3 四種中藥注射劑超適應癥使用情況
本次抽取的病歷中,共有23份病歷存在中藥注射劑溶媒量選擇不當?shù)那闆r,其中注射用紅花黃色素、疏血通、血塞通及血栓通存在的稀釋比例不適宜,見表4。
表4 四種中藥注射劑溶媒種類選擇不當情況
所有病歷中,中藥注射劑均靜脈滴注給藥,有12例中藥注射劑存在用量不當?shù)那闆r,表5列舉出了給藥劑量偏大或偏小的情況,其中血必凈注射液劑量不合理使用情況最為突出。
表5 四種中藥注射劑用量不當情況
3.1.1 超適應癥使用
中成藥是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針對某種病證或癥狀制定的,因此使用時要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辨證選藥,或辨病辨證結合選藥。臨床各類骨折、軟組織挫傷、疼痛等中醫(yī)辨證為氣滯血瘀證,根據(jù)證型可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如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的成分為三七總皂苷,相關文獻研究亦表明三七總皂苷除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有影響外,還能促進外科皮瓣移植后的成活以及止血和抗血栓作用[11]。但是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的說明書主治病證均未包含骨折、軟組織挫傷等跌打損傷病癥,這給醫(yī)囑點評帶來了一定難度。藥品說明書是法律依據(jù),藥品上市前,研究機構的臨床療效觀察僅為說明書制定的疾病,中藥注射劑還是應該按說明書規(guī)定的功能主治使用,因此骨折、軟組織挫傷、疼痛等使用血塞通、血塞通注射液均判定為超適應癥用藥。此外,臨床診斷為面神經(jīng)炎、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使用紅花黃色素注射液,肩周圍炎、骨性關節(jié)炎使用血必凈注射液均判定為超說明書適應癥用藥。
3.1.2 溶媒使用
此次點評的病歷中,中藥注射劑溶媒的選擇均合理。溶媒的使用量方面,血栓通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紅花黃色素注射液等選用溶媒100 mL,溶媒量偏小,使得藥液濃度過高,根據(jù)說明書宜用250 mL溶媒溶解?;钛鲱愃幬镌谛难軆瓤剖褂脧V泛,臨床為減輕患者心臟負擔,控制患者總液體量,使得溶媒用量過小。藥品濃度不合理包括濃度過高和過低,從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穩(wěn)定性,另外濃度過高易導致不良反應增加,濃度過低易導致療效欠佳,中藥注射劑使用應嚴格參照藥品說明書,給予最適宜溶媒和最適宜藥物濃度。
3.1.3 沖輸液管
中藥注射劑如需與多組藥品聯(lián)合靜脈輸注時,應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沖洗輸液器,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有明確指出不能與其它藥物混合,如熱毒寧注射液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輸液管后,方可使用第二種藥物;腎康注射劑禁止與其它藥物在同一容器(包括輸液管內)混合使用。此次抽查的病歷中,部分病例在開具中藥注射劑的同時未開具沖管液體,還存在使用前后不沖輸液管的現(xiàn)象。
3.1.4 用法用量
中藥注射劑在本院的臨床用法均為靜脈滴注。在用量方面,存在用量過大或過小,如血必凈注射液30 mL每次,劑量偏小,應50 mL每次;醒腦靜注射液50 mL每次,用量過大,根據(jù)說明書每次10~20 mL。藥品劑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而劑量過大易增加不良反應,每次中藥注射劑應嚴格遵照藥品說明書劑量使用。
由于對兒童的保護及兒童用藥不易觀察,藥物的兒童臨床試驗難以開展,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均無兒童確切用量。小兒臟腑嬌嫩,兒童生理功能未發(fā)育完全,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我院兒科僅使用熱毒寧注射劑,劑量根據(jù)《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使用,且3歲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3.1.5 聯(lián)合用藥
不管是中西藥聯(lián)合,還是兩種中藥注射劑聯(lián)合,均嚴禁混合配伍。此次抽查的病歷,2013年度有2例中西藥混合配伍,1例胰島素加入熱毒寧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例10%氯化鉀加入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中靜脈滴注。自本院對中藥注射劑進行重點管控后未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兩種中藥注射劑聯(lián)合用藥后會出現(xiàn)不同粒徑微粒倍增的現(xiàn)象,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進入機體能引起肉芽腫和肺氣腫,造成供氧不足,引起靜脈炎、局部組織血栓和壞死,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熱原樣反應及腫瘤樣反應,可見,聯(lián)合用藥增加了不安全因素[12]。出于用藥安全性和必要性兩方面考慮,不提倡兩種中藥注射劑聯(lián)合使用,如確需聯(lián)合用藥時,謹慎考慮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間隔時間,分開使用,最好在換藥時先沖洗輸液管。
每周一次的行政查房和每月一次的藥事查房均抽查一定數(shù)量的病歷,重點點評臨床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對臨床存在的問題由醫(yī)、護、藥及醫(yī)務科一起進行討論,由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制定可行的方案。具體方案如使用中藥注射劑必須進行中醫(yī)辨證辨病,對證用藥,并在病歷中有記錄;院內兩種中藥注射劑不得聯(lián)合使用;使用中藥注射劑,必須按要求開具沖洗輸液管的液體;熱毒寧在兒科使用廣泛,療效確切[13],熱毒寧說明書無3歲以下使用資料,故院內3歲以下患兒不建議使用。
對不合理醫(yī)囑、處方進行院內公示、考核。以藥訊形式進行中藥注射劑合理應用的宣傳教育,組織醫(yī)生、護士、藥師進行周期性的專題培訓、考核。
在藥品不良反應的防治方面,加強用藥前過敏史的詢問,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兒童;加強用藥監(jiān)護,在用藥時密切觀察患者反應,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的救治措施,并按規(guī)定及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6]。
通過此次對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的評價與分析,發(fā)現(xiàn)醫(yī)療機構在貫徹執(zhí)行《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未嚴格掌握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的適應癥,在用藥劑量、溶媒使用量等方面還應嚴格參照說明書,規(guī)范使用。醫(yī)院通過對中藥注射劑的重點點評,重點考核,并對醫(yī)、藥、護進行培訓,在實踐中不斷發(fā)揮臨床藥師的作用,促進臨床藥學發(fā)展,進一步提高臨床中藥注射劑用藥合理性和安全性。
[1]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2012年[EB/OL].(2013-04-13)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9794.html.
[2]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2013年[EB/OL].(2014-05-14)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9794.html.
[3]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2014年[EB/OL].(2015-07-17)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9794.html.
[4]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2015年[EB/OL].(2016-07-13)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99794.html.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轉發(fā)《北京市醫(yī)療機構處方專項點評指南(試行)》的通知[EB].衛(wèi)辦醫(yī)管函〔2012〕1179號.2012-12-26.
[6]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國家中醫(yī)藥政發(fā)〔2010〕30號.2010-06-11.
[7] 周虹,潘燕.405種中西藥注射劑配伍應用檢索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3:9.
[8] 衛(wèi)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fā)《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的通知[S].衛(wèi)醫(yī)改發(fā)〔2018〕71號.2008-12-20.
[9] 孫世光.中國已上市中藥注射劑品種分析報告[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35(5):369-374.
[10] 張玉梅,寧慧雪.93例熱毒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30):189-190.
[11] 方鵬飛,常麗霞,宋淵.三七總皂苷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學報,2016,44(3):120-123.
[12] 張莉,梁玲,劉冬,等.蘭州軍區(qū)烏魯木齊總醫(yī)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藥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0,10(1):77-78.
[13] 楊俊.熱毒寧注射液聯(lián)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4):101-103.
AnalysisofproblemsandimprovementsinChinesemedicineinjection
TANG Li-na, WANG Li, ZHANG Xiang-xia
(Jiangyi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angyin2144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Methods:1800 copies of archiv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Jiangy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2013 to 2015,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There were 942 patient records using TCM injections in 1800 patient records. The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rate of TCM injections was 10.3%, including the 33medical records beyond the scope of indications (34%), 27medical records of no cleaning of infusion tube(27.8%),23 medical records of improper solvents selection(23.7%) . 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andardiz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linical application; ration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R286
A
1002-2392(2017)06-0107-03
2017-10-16
2017-11-19
唐麗娜(1982-),女,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