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芝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這一基本理念,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構建以合作學習為特征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應用探究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突飛猛進、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趨向信息化,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在新的形勢下面臨著新挑戰(zhàn),也迎來了新機遇。我們的教育和教學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俱進,語文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需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教改研究的主旋律。
一、把控好基本要素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理念或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簡單的要求學生進行合作是萬萬不能實現(xiàn)預想目標的,要想確保其有效性必須要把控好幾項基本要素,即:一,合理進行分組,建立組員間互信互賴的關系。鑒于學生之間個性存在差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切實考慮學生性別、性格、 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依照兼顧互補、和諧平等的原則將學生群體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繼而組織他們開展學習活動。組內(nèi)成員需要建立彼此間互信互賴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并積極參與到組內(nèi)探討學習活動當中;二,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出自身應有的組織和調(diào)控作用。誠然合作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活動中教師所發(fā)揮的指導性功能也是不容忽視的。在眾多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因素當中,教師及時、有效的組織和調(diào)控是關鍵,應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如此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確保評價客觀、真實。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學實效,這與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控好合作學習中的各評價要素,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個人和學生小組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藉此指導下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支持策略,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模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過程的組織者以及直接參與者,在整個學習合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發(fā)揮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首先,提高教師理論知識水平極其重要。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發(fā)展的產(chǎn)物,教師自身必須對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有很深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教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在平時,應該通過各種途徑盡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水平。其次,曾加師生之間感情十分重要。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學生是整個學習工作的主體,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起輔助作用,教師設計的教學課題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擺脫傳統(tǒng)教師在學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最后,學生是合作學習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要想合作學習取得明顯的成效,必然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案實施之前,教師應該向?qū)W生講授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學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此外,要想合作學習取得良好的成效,還離不開學校以及家長的大力支持。為了缺的更明顯的效果,學校要定期邀請專家貴教師進行培訓工作,以增強教師的素質(zhì)。定期開展家長會,以了解家長對合作學習的意見及建議。
三、合理分組,互相合作
首先,要綜合考慮全班學生的特點以及個體學生的差異,將班級學生合理的分成異質(zhì)學習小組。異質(zhì)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既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合作學習實效性的重要保證。在分組過程中要注重合理引導與協(xié)調(diào),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把全班分成若干異質(zhì)小組,然后依照學生的思想狀況、能力傾向、興趣愛好、人格特征、性別,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按照互補、促進的原則,縱橫結合,進行分組,排定座位,保證每個組內(nèi)有好、中、差三個層面的學生,并根據(jù)組員實際情況確定小組長(可輪流擔任)和幫扶對象。
在初期分組時,以我的協(xié)調(diào)為主,當學習小組相當成熟穩(wěn)定之后,允許并鼓勵小組間的成員在遵循分組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動態(tài)交流,自由組合。這種組間學生的交流互換周期以一個單元學習結束為最佳。關于組內(nèi)人數(shù),考慮到我們學校班級人數(shù)多60人左右,若按合作學習理論的4-6人分組,則要分為10-15組。但組數(shù)過多,組間交流則顯繁雜,耗時較多,也可以10人為一組,分成6個學習小組。這樣既使組員可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又保證了各組員之間的自由活動。
為達到“教、學、做合一”,我向?qū)W生講清“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學習成績、綜合能力提高作為評價標準的,小組長負責、組織、監(jiān)督學習全過程,小組內(nèi)要團結、互助、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一開始就形成小組集體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小組內(nèi)部應“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這樣學生也會了解、認可、喜歡這種方式,進而全面推進到課堂教學。
四、合作后要適當評價
適當?shù)脑u價,對小組內(nèi)的分工情況、討論形式進行適當點撥,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水平,并且激勵小組的斗志。評價不是為了批判某個階段、某位學生的行為,而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應實現(xiàn)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完善的評價體系構建需要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前就制定好合理、規(guī)范的評價標準,既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個體和學生小組做出全面、及時的評價,又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使學生對自己形成正確、客觀的認識。完善的評價體系應是一個自我評價、同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方為一體的評價體系。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所有的學生都顧及的到,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彼此進行監(jiān)督,學生評價自身的同時還要評價他人,相互促進相互成長,從而使學生將合作學習有效的運用起來。除此之外,對于教師而言,成績并不是學生考核的唯一標準,完善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以多元化的視角去觀察學生、評價學生,注重發(fā)揮語言所特有的功效,給予學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勵,以促使其勤于思考、敢于表達,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總之,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目標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