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磊
洛陽,一座享譽海內(nèi)外的文化之城。5000年前,河洛文化由此肇始;4000年前,夏都斟郡崛起于洛水之陽,“千年帝都”由此發(fā)軔;3000年前,傳說周公營建洛邑,遷九鼎于洛陽,洛陽由此成為天下的中心……三代之后,先后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余個朝代建都于此,“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一句詩已道盡洛陽的厚重歷史!
對于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如何在現(xiàn)代化的滾滾洪流中留住城市的記憶?如何讓慕名而來的遠方游客,了解她的輝煌歷史?如何向世人展示她的無窮魅力?這些問題久久縈繞在洛陽人的心頭,經(jīng)過反復思索,洛陽的決策者們決定在新區(qū)興建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型博物館。
一、新館概況
洛陽博物館新館位于隋唐城遺址公園北側,總占地面積約300畝,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由主樓和附樓組成,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主樓分兩層,共計13個展廳,陳展面積2.9萬平方米,現(xiàn)有基本陳列1個,專題陳列6個。附樓三層,為文物庫房和辦公區(qū)。新館于2007年11月動工建設,2009年3月建成,同年4月和10月先后成功舉辦了“2009年世界郵展”和“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峰論壇”兩個國際性大型展覽,贏得了國內(nèi)外來賓的廣泛贊譽。2011年4月16日,洛陽博物館新館陳展工作全面完成,盛裝開館。
二、基本陳列
“河洛文明”為新館的基本陳列,位于展廳一樓,展示面積近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展覽以文物為載體,以洛陽五千年文明史為脈絡,以五大都城遺址為重點,以儒、釋、道、玄學、理學在洛陽的誕生、發(fā)展為背景,全方位多角度地闡釋了“河洛文明”的內(nèi)涵及其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的核心地位。
華夏圣城文明正源
5000年前,“河出圖,洛出書”,河洛大地初現(xiàn)文明曙光,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洛陽為中心相繼形成了河洛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和黃河文化圈,最終匯集成煌煌五千年華夏文明。可以說,河洛文化奠定了華夏文明最初的根基,是華夏文明的主源、正源。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圣城,是華夏文明的原點。新館基本陳列定名為“河洛文明”是對洛陽這座城市的準確定位,是對河洛文化的一次全面檢閱。
“河洛文明”基本陳列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xù)到北宋,以順時針方向分布在三個大展廳中,分別為:史前及夏商周廳、漢魏廳和隋唐五代北宋廳。各展廳均以時代順序劃分為若干單元,結構嚴謹而富于變化?!昂勇逦拿鳌彪m為通史陳列,但并沒有采用“一通到底”的常規(guī)做法,而是突出展示了洛陽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史前至北宋時期。這一時期洛陽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可謂“一部洛陽文明史半部中國古代史”。
五都薈洛王者之里
河洛地區(qū)自古為“王者之里”。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建都史長達1500余年,從偃師尸鄉(xiāng)溝到市區(qū)澗河兩岸不足30公里范圍內(nèi)分布著夏都斟郡、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城五大都城遺址,人稱“五都薈洛”,舉世罕見。都城文明是河洛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河洛文明”基本陳列圍繞五大都城遺址,以朝代更替為線索,將數(shù)千件文物有機整合,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觀眾在欣賞一件件精美文物的同時,文物背后那個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原本停留在紙面上的歷史頓時鮮活起來。
三教祖庭玄理淵藪
儒、釋、道號稱“三教”,對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社會生活、世風民俗產(chǎn)生過深刻影響,他們都和洛陽有著非同尋常的淵源。周公在洛陽“制禮作樂”,實開儒學先河;道教鼻祖老子在洛陽著《道德經(jīng)》,奠定了道學的理論基礎;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土,在漢代首傳于白馬寺,白馬寺由此被尊為“釋源”。所以,洛陽是名副其實的“三教祖庭”。不僅如此,洛陽還是玄學和理學的誕生地。魏晉玄學是儒家思想和老莊哲學相融合的產(chǎn)物,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分支。曹魏正始年間,何晏、王弼等人在洛陽創(chuàng)立玄學,洛陽成為魏晉玄學的中心,興盛達百余年之久。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官學,南宋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間一直是官方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思想。北宋時期,洛陽人程顥、程頤兄弟創(chuàng)立洛學,程朱理學由此肇始。
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明之所以區(qū)別于西方文明,不僅僅體現(xiàn)在器具、服輿、制度方面風格迥異,更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上,中西方文明有著不同的思想內(nèi)核?!叭遽尩馈比毯托W、理學就是東方文化的內(nèi)核,就是華夏文明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講,將洛陽比作東方的麥加城毫不為過。博物館的展覽要從實物方面反映思想史的內(nèi)容比較困難,如果堆砌大量的文字和圖片又顯得非常枯燥。因此,“河洛文明”基本陳列采用了觸摸屏、視頻等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來表現(xiàn)儒、釋、道、玄學、理學在洛陽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對后世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這樣既生動直觀,又豐富了陳展形式,觀眾樂于接受,對洛陽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會有一個清晰而客觀的認識。
三、專題陳列
新館共有六個專題陳列,除石刻館位于一樓外,其余皆位于二樓。如果說基本陳列是對河洛文明發(fā)展歷程的宏觀檢視,那么六個專題陳列就是對“洛陽特色”的重點渲染。
石刻館的展品分造像、碑碣墓志兩大類。其中,石刻造像部分展出有東漢石辟邪、北魏石翁仲、隋代石獅、宋代石虎等一批形神兼?zhèn)涞氖叹?;碑碣墓志部分展出有東漢熹平石經(jīng)、北魏元懌墓志、唐代張說墓志、北宋富弼墓志等一批重要碑刻。在這里,觀眾既可以看到體量碩大、技法熟稔的單體石雕,也可以鑒賞篆、隸、草、行、楷、魏碑諸種書體,從中領略蔡邕、歐陽修、司馬光等大家的風范,感悟石刻藝術的神奇魅力。
書畫館展出館藏書畫精品80余幅,均為明清時期的大家力作。藏品涉及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張宏,清代的王鐸、趙之謙、查士標、惲壽平、康有為、吳昌碩、任伯年、翁同穌、何紹基,近現(xiàn)代的齊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名家。他們學養(yǎng)深厚,筆墨精湛,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在中國書畫藝術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endprint
陶俑館展出洛陽地區(qū)出土的歷代陶俑200余件,是對洛陽陶俑藝術的一次全面展示。漢俑的古樸稚拙,晉俑的拘謹呆板,北魏俑的秀骨清像,唐俑的高貴華麗在這里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勾勒出一幅洛陽古代雕塑藝術發(fā)展史的完整圖譜,也是研究中國雕塑藝術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三彩館展出唐宋時期的三彩作品100多件,大致可分為器皿類、俑類、模型類、玩具類、建筑構件類等五大類。唐三彩主要流行于高宗至玄宗時期的東西兩京地區(qū),大量作為隨葬明器使用。洛陽是唐三彩的故鄉(xiāng),一個世紀以前,唐三彩首次在洛陽大量出土,一經(jīng)面世便轟動了全世界,其夢幻般的瑰麗色彩,大膽而夸張的造型,處處洋溢著盛唐那個時代的氣息。從目前考古發(fā)掘來看,洛陽唐三彩集中發(fā)現(xiàn)于邙山、龍門和澗西區(qū)的唐墓中,時代多屬武則天至玄宗時期,這與盛唐時期洛陽作為帝國東都的政治中樞地位是相稱的。唐三彩是洛陽的驕傲,更是洛陽博物館的驕傲,這里展出的100多件三彩精品,無論是從數(shù)量到質量,還是從造型到色彩,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館所不能相媲美的。
宮廷文物館所藏清代宮廷文物原屬北京故宮慈寧官大佛堂,1973年經(jīng)周恩來總理批示,由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洛陽博物館,主要以宮廷佛教法物為主,兼有宮廷生活用具。佛教法物有各類質地的佛造像、佛龕、法器、供器和禮佛用具等,用料講究,工藝精湛,是清代皇室禮佛的御用之物。宮廷生活用具有家具、插屏、掛屏、書畫、瓷器等,多為皇太后、皇后、嬪妃所用,制作考究。
珍寶館位于展廳二樓中央,展品是從洛陽博物館40余萬件館藏文物中挑選出來的極品。包括中國最早的青銅鼎、青銅爵,夏代的大型七孔玉刀,春秋“王作”銅鼎,曹魏白玉杯,唐代黑釉三彩馬,熹平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殘塊等,件件堪稱國寶重器。
洛陽博物館從1958年建館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50多個春秋。從關林辦事處,到中州路298號的老館,再到如今新區(qū)的新館,一代代博物館人風雨兼程,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為洛陽的文博事業(yè)默默奉獻著青春和汗水,幾多艱辛,幾多磨難,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新世紀,國家推出了發(fā)展文化事業(yè)的重大決策,洛陽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作為洛陽市的地標和城市名片,洛陽博物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國際著名,國內(nèi)一流”是我們的新目標,新世紀,我們將踏上新的征程。
(責任編輯:阮富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