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針
摘要:相比于初中,高中化學在知識難度和廣度上都大幅提升,教學逐步趨向理論化、系統(tǒng)化。高中化學從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向定量分析發(fā)展,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傳輸概念、總結規(guī)律,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隨之提高。因此,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yǎng)成為高中化學學習的重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結合學情優(yōu)化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自主消化,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提升思維,感受學科魅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優(yōu)化設計;思維培養(yǎng)
高中化學講究多動手、多討論、多學習、多思考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這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鼓勵其通過實踐感悟,找到學習化學的感覺,培養(yǎng)學科探究習慣。為了落實這一點,可借助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實驗,幫助學生更快地建立學科思維。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有計劃地安排課堂學習,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教學,靈活地進行教學,進而讓學生奠定扎實的基礎,在考試中游刃有余,取得高分。
一、 注重基礎知識的設計
出于考查學生能力的目的,大部分高中化學題目難度都較大,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和一定的解題能力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難題本質上都是基本知識點的綜合和延伸,所以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是優(yōu)化設計中的一環(huán),不僅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概念、規(guī)律,更要培養(yǎng)其在處理問題時的邏輯思維,但是如果一旦有某個知識點出現問題,在解題時就會出現錯誤,因此,思維能力的強化和提升,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
例:關于單質、混合物、化合物的區(qū)分。
下面的示例圖中,“”表示一個氫原子,“”表示一個氧原子,其中能宏觀表示物質的組成為混合物的選項是()
此題通過圖示的方法考查學生對單質、化合物、混合物的區(qū)分,抓住了基礎,而且題目形象生動,對學生記憶理解也有很大幫助。其中A選項是化合物H2O,B選項是單質H2,C項是由H2和O2組成的混合物,D項是單質O2
化學基礎知識繁雜多樣,學生死記硬背會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基礎知識時一定要注意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容易理解記憶,從而掌握基礎知識,為化學思維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注重思維的由淺入深
根據以往經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總會受到重點問題的影響,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深入研究的習慣。一方面,關注學生解題時遇到的障礙,鼓勵其自主思考,有效解決;另一方面根據問題的不同層次,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啟發(fā),促進思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發(fā)現學生的階段問題,也可以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學生從一個知識點出發(fā),聯系到不同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最后形成概念框架。另外,在此過程中也會使不同思維階段的學生都受益,增強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們以對混合物的分離這一題型為例進行教學設計。
例:分離CaCl2和KCl兩種固體混合物。
首先要進行定量分析,我們運用實驗的方法是通過什么實驗原理及要用到哪些實驗儀器,要根據兩種固體的不同化學性質進行設計,可以簡單地用下面的框圖來表示實驗方法。
在學生定性分析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定量分析的方法,即要把混合物分離出來并計算它們各自的質量。這樣,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老師可以給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比如加入的K2CO3溶液可否過量?怎么檢測是否過量?濾液中的剩余K2CO3可否除去,請說出方法。由稱量烘干后的CaCO3質量,計算所得的KCl的質量是偏大還是偏小?這些都是在定量分析計算中會遇到的問題,老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討論探究,在逐步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分析思維和實驗思維,通過實驗步驟有層次地提出每個階段對應的問題,教會學生在實驗計算中利用化學思維進行解答,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品質。
化學中有效的問題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養(yǎng)成自學的學習習慣,促進對化學知識的學習。
三、 注重思維的靈活性
高中化學靈活度很高,題型變化多種多樣,基于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其思考問題的角度,擺脫單一的思維模式,發(fā)散性地看待問題。通過學生已有認知,他們可以解決最基礎部分的問題,在促進更深層次的思考時就要引導其進行知識遷移,利用經驗與認知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在設計題目時,要注重題目設計的新意,基本知識點不變,但是題目要有新意,可以讓學生訓練敏銳的思維,讓學生在多變的題目中一眼看到問題的本質,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果將水蒸氣通過灼熱的木炭,所得的氣體中含有多種化合物,請問怎樣確認混合氣體中含有H2和CO?此題為自由實驗題目,其檢測方法如下圖:
混合物→凈化→干燥→設計實驗→驗證氣體
CO、H2OCO2、H2→除CO2→除H2O→CO、H2和CuO反應→驗證H2O→驗證CO2
又如:硝酸銅和硝酸銀溶液一共100 mL,其c(NO3-)=4 mol/L,之后加入一定質量的鋅充分反應之后,把沉淀干燥稱量得質量為24.8 g,若把此沉淀放入稀鹽酸中沒有氣體放出,在濾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沒有沉淀產生;再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直至沉淀完全,過濾沉淀烘干稱量得4 g,要求出鋅的質量為多少。
上述兩個例題綜合性較強,對學生的化學思維考查是重點,如果要訓練學生突破化學思維定勢,設計這類題型難度較大、知識綜合強的題目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突破,逐步提高化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優(yōu)化設計課堂內容和課堂習題,通過良好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化學思維。只有讓學生擁有了適合于化學學習的思維習慣,才能更好地學好化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