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宇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農村農民工不斷進入城市務工,尋求生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就把孩子寄在親朋好友家里或交給年邁的長輩照看,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他們是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211-01
近年來,隨著流動人口的大量出現,留守兒童的群體不斷擴大,其概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外延逐步擴大?,F在的留守兒童群體包括城市的留守兒童與農村的留守兒童。本文針對蘇北農村地區(qū),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的留守學生,在其心理、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提出了一些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學校干預機制,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成長。
1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孤僻
留守兒童因自身不能感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進而產生情感表達以及情感控制的問題,孩子們無法將自身的主要情感宣泄出來,無人傾訴,就導致一些兒童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性格特征上出現問題,很容易情緒不穩(wěn)定,當自身受到侵害時,就會出現極端的自我保護以及自我退縮的狀況,這是由長期的情感教育缺失導致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1.2 自卑、缺乏自信,人際關系敏感
在人際交往中,孩子們正常的溝通交流是必然的,但是在溝通中難免產生比較,留守兒童會發(fā)現其他同學都有父母朝夕相伴,被人關心和疼愛,內心會產生失望以及難過,常常導致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的產生,長此以往,就會生成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缺乏自信,內向不愛說話。
1.3 逆反心理嚴重
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懷、照顧,農村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極強,與他人的對抗情緒嚴重,對于教師與父母的諄諄教導不愿意聽,并且始終保持著排斥心理。這與他們內心的安全感缺失有著極大的聯系,他們常常希望通過一些別出花樣的行為吸引注意力,渴望得到教師以及家長的矚目,導致學生的消極行為日趨增多。
2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干預策略應運而生。不僅僅是學校,在家庭以及社會各個層面,都要重視起這一問題,用心給留守兒童營造一方晴空。
2.1 家庭成長層面
改善家庭環(huán)境,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情感聯系。家長是孩子成長和發(fā)展最直接的引導者,家長應當與孩子盡可能的多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的關懷不僅僅是物質層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教育以及關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以及關愛。因此,父母應轉變心態(tài),與孩子更多的溝通交流,注重對孩子的精神層面教育,指導孩子成長。
慎重選擇撫養(yǎng)人,轉變教養(yǎng)方式。大多數的留守兒童都是由隔代父母教育,身為父母應當慎重的對孩子的撫養(yǎng)人進行選擇,不可過于溺愛或是專制,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應當選擇一種民主性的撫養(yǎng)方式,讓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的認可,與孩子做朋友。
父母盡可能留在孩子身邊。任何一種方式的陪伴都比不上對孩子成長的親身陪伴,外出務工即便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物質基礎,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階段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陪伴孩子成長才是最好的關心。
2.2 學校教育層面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尤其重要。在學校教育中,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教育,針對留守兒童出現的情緒不穩(wěn)定,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等,就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課程,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互動,讓留守兒童參與其中,通過一些人際交往互動,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此外,教師對留守兒童應當從日常教學過程中多給予關愛以及關懷,讓孩子能夠在愛的滋養(yǎng)下成長,多與他們溝通,在感情上拉近與留守學生的距離,幫助這類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倡導合理、科學的教育方式,通過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增強心理素質。
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學校工作中應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法治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孩子們的生活知識以及安全知識意識欠缺,這一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學校德育工作完成,努力做好對留守兒童的德育教學,通過學校教育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要樹立智育與德育共同發(fā)展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教育,學會感恩父母;同時教師開展德育工作要尊重留守兒童的基本享受教育權利,讓留守兒童有著同樣的表現自己的機會,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自信心。
構建學校與社會、家庭三方聯動機制。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能夠有效把握住留守兒童成長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針對留守兒童對教師的抵觸心理以及人際交往問題,創(chuàng)設性的提出解決方案,盡可能的與孩子父母多多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通過學校教育,切實減輕家長負擔,讓外出人員安心務工;構建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為留守兒童提供一些校內外活動,讓孩子可以多多參與。最終促進留守兒童的和諧發(fā)展,為留守兒童的進一步成長奠基。
2.3 政府及社會層面
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以及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重視對農村地區(qū)師資的建設,讓學校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為留守兒童問題提供意見和建議,聯合社會力量完善留守兒童幫扶機制,為留守兒童的成長發(fā)展以及生活問題解決難點。
3 結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學校教育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推動留守兒童的高尚品格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 胡昆,丁海燕,孟紅.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 殷曉旺,李江華,肖湘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J].教育學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