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冬建
【摘 要】建立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探究式學習,能夠為歷史教學注入生機活力,對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效率提供有力支撐,歷史教師應當強化這一方面的研究,更好地服務于歷史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分析研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更要搭建平臺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探究式教學,本文將做簡要分析。
一、高中歷史推行探究式學習的意義
探究式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被動接受、灌輸講解的模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相互研究,自主篩選、總結提煉學習成果。這一教學模式具有四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1.探究式學習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進入高中階段以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去學習研究,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角和主體。探究式學習模式在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
2.探究式學習有利于營造濃厚教學氛圍。和被動灌輸講解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上有發(fā)揮的機會、探討的平臺,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將會得到明顯提高,大家積極主動的進行分析研究,有了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探討質疑,學術氛圍更加濃厚。
3.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加深學習理解效果。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將探究式學習引入歷史教學,學生不僅記憶住歷史的知識點,而且對歷史人物的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評價、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更加深刻,分析問題所立足的角度、剖析的深度都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能夠透過歷史現(xiàn)象揭示本質規(guī)律。
4.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在歷史學習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是什么,還要讓他們懂得為什么,要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設置思考題,進行思維點撥,讓學生針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進行充分的探討,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訓練思維能力。
二、立足文化自信背景,扎實有效開展探究式學習
1.充分信任學生,賦予學生歷史學習主動權。探究式學習要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信任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的學習基礎,相信他們的分析理解能力,相信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問題基本解決。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教學理念中體現(xiàn)這一方面要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給予充分信任,為接下來教學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流程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科學設置提綱,為歷史學習提供方向引領。在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對學生起到思維引領作用的是探究提綱。提綱是對學生思維的引領,高度濃縮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提綱的設置。在洋務運動教學中,筆者結合教學目標要求、重點難點,對學生提出了一組思考題,要求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發(fā)生的背景,當時中國和西方列強之間有著怎樣的差距,國內生產力和世界生產力發(fā)展格局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落差,以及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推行措施,洋務運動遇到的阻力與困難,并深入分析洋務運動必然失敗的結局。通過這樣的一組思考題,學生從世界格局發(fā)展的大背景入手,結合國內發(fā)展環(huán)境、洋務運動特點,對其積極意義、局限性以及必然失敗的結局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為進一步提高學習理解效果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群策群力解決問題。高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離不開合作小組的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將學生組織起來,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討論題進行分析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教學中,從這一場戰(zhàn)爭的背景、過程到結局,揭示了什么樣的道理?筆者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對這一場戰(zhàn)爭的心情是悲憤痛苦的,總結出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國家經(jīng)濟軍事實力落后,必然受制于人。學生通過自主總結提煉出來的觀點,匯聚了大家的智慧,是重難點突破的有效路徑。
4.開展全班交流,在更大范圍提煉學習成果。小組學習活動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在班級進行面上的討論,對各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甄別、完善與提煉,形成最終的學習成果。筆者在這一方面鼓勵各小組推薦學生匯報交流,在“一國兩制”和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教學中,要求學生針對一國兩制提出的背景、最初的構想,以及在港澳地區(qū)的成功實踐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每一個小組推薦學生匯報本小組學習成果,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完善,從制度的頂層設計上了解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對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從而對一國兩制未來有效解決臺灣問題等也充滿了自信。經(jīng)過這樣的交流,學生的思路拓寬了,思維方式明顯改進了。
5.教師啟發(fā)總結,實現(xiàn)學習經(jīng)驗技巧的升華。建立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中探究式教學,賦予了學生更加自主的空間和地位,絕大多數(shù)學習任務依靠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相互協(xié)作來完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到畫龍點睛,對學生發(fā)揮啟發(fā)引領作用。每一部分內容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從學習中總結出什么樣的道理,提煉出哪些技巧,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所用,這也是探究式學習成果的積累方式與路徑。經(jīng)過探究式學習的生動實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從別人的經(jīng)驗技巧中汲取為己所用的內容。
三、幾點思考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模式,賦予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營造了濃厚教學氛圍,也加深了教學理解效果,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要注重激發(fā)積極情感。要讓學生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歷史學習是一件很輕松愉快的事情,以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
二是要注重培養(yǎng)辯證思維。探究式學習是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進行思考研究,不搞一言堂,不搞灌輸式,因此一定要鼓勵學生善于分析問題、表達觀點,還要能夠表達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辯證的看待問題。
三是要注重訓練總結提煉。探究式學習中,每一位學生都會提出自己的學習觀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別人的成果中總結提煉出更加科學精準的學習成果,從而推動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吳玉環(huán),相麗.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7(06)
[2]楊敏.高中歷史基于“探究式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5)
(本文為江蘇省泰州市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運用”(JYYBLX2015024)的階段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