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華
【摘要】本文論述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展敘事研究的價值和方法,并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分析音樂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探索提升中小學音樂教師敘事研究水平的方法。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師 敘事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012-03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對各科教師的“研值”(文中特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能力是當代中小學音樂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很多一線城市、一流學校的音樂教師都站在音樂教研的“塔尖”,他們教學能力強、“研值”高,而作為“塔基”部分的薄弱地區(qū)和學校卻呈現(xiàn)“重教輕研”或“教研空白”等情況,教師“研值”普遍較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更明確了“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大方向。隨著各地區(qū)人才引進政策的出臺,大量專業(yè)人才紛紛流入薄弱地區(qū)和學校,中小學音樂課堂正逐步走向欣欣向榮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之路。然而,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良性發(fā)展不僅需要專業(yè)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更需要“教研一體”“以研促教”的研究型教師。調查發(fā)現(xiàn),薄弱的寫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學習能力是音樂教師談“研”色變的主要因素。教育敘事研究文本形式多樣、文筆樸素、操作簡單,是中小學音樂教師開展教研的首選形式。
一、何為敘事研究
敘事研究對音樂教師來講,即“講關于音樂教育和教學方面的故事”。敘事研究基本路徑包括:教學實踐、收集資料和分析反思。首先,教師要在教學活動的參與中感受、觀察并調整教學方法,努力做好活動的參與、引領和決策。其次,教師還要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典型事件。最后,通過進一步的“省察”與“反思”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并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設計主要情節(jié),撰寫敘事文本。
二、敘事研究的價值
(一)有助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反思是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教師只有通過“吾日三省吾身”,獲得“思活”“思深”“思透”和“思新”的積極思維狀態(tài),才能對成功或失敗的教學案例獲得“知其所以然”的深層認知。開展敘事研究能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監(jiān)控、調控與把控能力,同時也是提升教師“研值”的通道。
(二)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方法
課堂教學是靈動的,教師需要自我省察,才能發(fā)現(xiàn)教學行為的不足,探尋改進的方法和策略,為課堂教學不斷“供氧”和“保鮮”,避免提前備課所造成的“預設偏差”“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等不足,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新課程理念倡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并且能主動參與到各類音樂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敘事研究有多種角度和立場,教師可以從學生、聽課者和自我反省這三個角度展開敘事研究。比如,當學生在節(jié)奏和音高練習中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已知經驗出發(fā),分析問題根源,再幫他們找到簡單有效、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三、開展敘事研究的方法
目前,中小學音樂敘事研究存在“虛構編造”“膚淺說教”“敘事有余研究不足”等諸多問題。主要原因有“缺乏真實客觀性”“不得法”和“教育理論的匱乏”?;诖?,筆者談談敘事研究工作需要把握的三個基本要點。
(一)敘述表達真情實感
“敘事”就好比“講故事”,但不等于隨心所欲、信馬由韁地“編故事”。敘事研究應該從實際的教育教學出發(fā),闡述問題和解決過程,同時也應表達作者真實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等。
比如,筆者執(zhí)教的班級中有一位學生A患有嚴重的“抽動癥”和“多動癥”,根據(jù)他的“病情”,我上網查詢資料,擬定了以下方案。
《多動癥孩子教學策略與反饋》片段
1.以“小助手”名義將A同學的座位調到教師的鋼琴旁邊,以此解決他喜歡在課上與同學講話、打鬧等行為。
2.每節(jié)課在音樂活動環(huán)節(jié)之后,穿插3分鐘的“靜心時刻”,播放旋律舒緩的音樂。
3.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多關注和愛護A同學,盡量多地給予鼓勵和幫助。
4.建立A同學個人成長檔案,記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習慣變化的情況。
很多音樂教師常常抱怨缺乏論文撰寫案例素材,事實上,好的素材就在身邊,只要教師敏于事、勤于記、善于思,就能得于法。比如,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學生在知識認知和技能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研究的方向。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你聽了這段音樂能捕捉到什么樣的音樂信息(包括速度、情緒、節(jié)奏、心理變化等)?”“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合作展示?”“你最喜歡今天課堂上哪一種音樂活動(包括律動、歌表演、身體打擊樂、打擊樂合作等)?為什么?”等問題,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與想法。反饋信息要在第一時間記錄并保存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博客、網上論壇、QQ日志、微信朋友圈等平臺,以“每日一記”“每周一記”或“隨筆”等形式,采用文字、數(shù)據(jù)、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記錄。其次,教師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歸因分析。比如,教學方法是否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難易度是否適中?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要求是否循序漸進……最后,要找到解決教學問題的針對性策略和對應理論依據(jù)。這是敘事研究是否具有一定深度和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它建立在教師對課標、教材、教學法以及學生情況等多方面的了解之上。
(二)正確把握事件主題
敘事研究所記的故事必須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或者引人入勝的問題,以此作為敘事、反思和評析的主線貫穿全文,具體見下文。
系列教學日志《破窗效應》片段
2018年4月10日
與家長和學生本人溝通了多次,五(6)班的闕同學還是決定退出合唱社團,理由是覺得自己學習壓力大,沒有辦法兼顧社團活動。我希望她能夠克服困難,堅持合唱訓練,可是孩子還是決定退出合唱社團。好吧,我尊重你的意見。
2018年4月17日
今天的社團課程,五(6)班的陸同學又沒有來。課間我找她談話,她也說要退出合唱社團。我問她是否不喜歡社團活動的課程,她說是學習成績不好、壓力大,想把所有精力放在文化課上。無奈,因為有闕同學的先例,我沒有理由不同意。
2018年4月24日
今天的合唱社團活動五(6)班的孩子一個都沒來,學生的原因大致相同。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為什么會這樣?我很擔心其他班級孩子受影響。
【反思】一個社團是一個整體,每一個孩子都是這個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努力、堅持、直面困難等正能量可以激發(fā)團隊的凝聚力,而散漫、消極、遇難則退等負能量會減弱班級的凝聚力。若一些隊員動搖了堅持夢想的信念,那么就會有更多的孩子效仿、隨從,即出現(xiàn)“破窗效應”?!扒Ю镏蹋瑵⒂谙佈ā?,教師要及時找出原因,第一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困難,防止這一現(xiàn)象的無限擴展。
“困難就是機遇”。團隊中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困難,困難不僅是一種考驗,其解決過程更激勵了個人與團隊的成長,也是在團隊中宣揚正能量的契機。假設在第一個孩子退團時,教師能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堅持夢想”,那么這位學生就是一個“迎難而上”的正面榜樣,“破窗效應”也就瞬間消失。
【歸因分析】教師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學校社團活動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家長是否全力支持孩子參加社團活動?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是否支持孩子參加社團活動?
【方法措施】第一,教師要多與學生及學生家長交流,了解學生面臨的實際困難,及時提出解決方案。第二,優(yōu)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便利、靈活的學習方式。比如,視頻學習包、微信上課與還課、自主學習與社團活動相結合等。第三,優(yōu)化社團制度,讓制度更人性化、合理化。在嚴格執(zhí)行考勤制度的同時,也需給“特殊原因”讓路。如因身體健康等原因造成不能準時參加訓練的學生,可以通過音視頻自學、微信授課與還課等方式補課,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
因闕同學的“退團”事件引發(fā)了更多同學的聯(lián)動反應,教師對事件記錄簡明扼要,且突出重點、清晰線索,并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進行敘事:敘事→問題→歸因分析→方法措施。接下來,教師可以將該系列日志重組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故事或者教學案例。同時,在寫作手法上還要做到簡明扼要、案例真實可信、實踐結合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有效等。
(三)通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問題
拖課的背后
“愛護學生,從準時上下課開始”。然而,拖課現(xiàn)象卻仍然很普遍,有人認為“拖課是教師教學認真,對學生負責的行為”。而我認為,這是一種不良教學行為,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學生對教師、學科的好感,大家應共同叫停這種不良現(xiàn)象。
【歸因分析】
第一,“題海戰(zhàn)術”與“低效教學”都是絆住教師前進腳步的主要原因。
第二,教師備課不到位。教師對學情掌握不到位,無法找到很好的學習切入點,就會使學習目標和內容脫離學生實際情況,從而形成教學阻力,影響教學的順利推進。
第三,教師教學能力差。對教材理解不透徹,教學方法運用不當?shù)仍?,都會導致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教學時間不緊湊。
第四,教具準備不充分。如果教具沒有提前準備好,或者教師操作教具不熟練、操作失誤等,也都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第五,教學組織能力差,教學常規(guī)活動存在不足。
【解決方法】
第一,管理到位,制度先行。抵制拖課現(xiàn)象,首先需要學校在制度上予以強化,充分保證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同時,學校要加大監(jiān)管力度,真正做到遵守教學常規(guī),確保教師準時上下課。
第二,教師要做“學習型”教師。面對新時代的教育,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不斷加強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學習,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分數(shù)觀、競爭觀,擁有大意識、大格局和大胸懷。
第三,教師還要做一位“研究型”教師。教師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善于捕捉教學中的問題,通過自我反思不斷提高規(guī)定時間內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第四,教師要做“師德高尚”教師。愛學生,愛教育,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做學生“啟迪智慧”“人格養(yǎng)成”的領路人、引航者。
第五,做“守時型“教師。對缺乏經驗的青年教師,備課活動更要備時間。每個環(huán)節(jié)計劃用多少時間,都要有準確的考慮和清晰的標示,盡量做到突出重點和有條不紊。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要不斷學習、研究,更新教學觀念和思想,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抵制“拖課”和低效教學。
以上案例,研究者圍繞“拖課”這一現(xiàn)象,深度剖析了現(xiàn)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文章開門見山地提出“愛護孩子,從準時上下課開始”,對學校的制度和管理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力圖以“由上及下”“龍頭擺尾”之勢改變“拖課”現(xiàn)象。整篇案例文筆直接樸實,歸因分析直擊要害,解決方法有理有據(jù),對廣大教師和學校均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參考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教師要想站在一定高度的理論層面進行敘事研究,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因此,在實踐研究的同時,教師要多閱讀多學習,如《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國音樂教育》《音樂創(chuàng)作》等音樂教育核心期刊,上海音樂教育出版社的《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和陳蓉老師最新著作《聲勢》等國際音樂教學法叢書,都能為音樂教師的研究工作提供鮮活的素材和權威的理論。
音樂教師在敘事研究中應做到理性到位和客觀準確,避免主觀性、片面性和狹隘性。另外,教師可以將敘事研究的文稿通過網絡論壇、教育博客或者教育沙龍等平臺進行分享交流,以“海納百川”的開放形式獲取廣大專家及同行們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再次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文本,使其更加嚴謹、客觀與科學。如此,音樂教師必將成為“高研值”型教師,也將促進各校音樂教育的交流與發(fā)展,提升中國音樂課堂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