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先,伍望橋
(華佑醫(yī)療集團武漢華佑戒毒醫(yī)院,武漢,430042)
患者蔣某,男性,43歲,已婚,初中文化,個體業(yè)主。因“反復濫用麻古2年余,堅信皮膚有蟲爬出1年余,加重7天”于2017年9月11日由家屬規(guī)勸入住武漢華佑戒毒醫(yī)院物質依賴科。患者妻子代述于2015年1月因生意受挫,心情不好,在朋友的勸導下開始嘗試溜麻古,剛開始說溜完1~2顆麻古可以提神,心情會好起來,精神飽滿,沒有疲勞感,因而沒有太在意,間斷使用6個月后漸漸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生氣、脾氣暴躁,還比較敏感,經常多疑,懷疑有人跟蹤、監(jiān)視自己,嚴重時整天擔心說派出所要派人來抓自己,妻子與男士接觸就懷疑妻子出軌,并責怪打罵妻子,家屬勸其看醫(yī)生,他不承認自己有問題,拒絕去醫(yī)院看病,仍然間斷去玩麻古,具體用量不詳細。于2016年12月突然說自己身上長滿了蟲子,反復清洗身體,還剔除了全身的毛發(fā),依然不放心,堅信還有蟲子從毛孔中往外爬出,經常用手去擠蟲子、掐蟲子,嚴重時用刀片刮挑雙手十個指端及頭皮身體上的蟲子,雙手指、頭皮均被刮破,反復到在當地醫(yī)院皮膚科就醫(yī),要求醫(yī)生幫他把蟲子殺死,醫(yī)生給予局部消毒,口服消炎藥防感染,并建議家屬帶去看精神科,患者拒絕。近一周上述癥狀加重,在家屬的勸導下,來我院專業(yè)“殺蟲”治療。
既往史有頸椎手術史、糜爛性胃炎病史,未發(fā)現藥物食物過敏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查體:生命體征正常,神志清楚,全身毛發(fā)剔除,頭皮及十指末梢皮膚可見多處破損,新舊傷口交替,無紅腫感染。精神檢查:意識清楚,定向力準確,交談合作,問答尚切題,能訴說吸食麻古經過,最多時8~12顆/次,每周2~3次。堅持說全身多處皮膚有蟲子在爬出來,不是眼睛看到的,是感覺到的(假性幻覺),用刀刮了又有出來的,存在被害妄想,寄生蟲妄想,情緒焦慮,躁動不安,行為沖動、激惹,智力正常,為了殺蟲而有自傷行為,無自知力。
入院輔助檢查:尿甲基苯丙胺定性檢測陽性,尿嗎啡、氯胺酮定性檢測陰性。血常規(guī)、肝腎功正常,丙肝抗體陽性。初步診斷:苯丙胺類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入院后給予皮膚及傷口消毒包扎,口服利培酮片(max 4mg·d-1)控制精神癥狀,鹽酸丙戊酸鈉片(max 0.4g·d-1)穩(wěn)定情緒及對癥支持治療。以及輔助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住院7日后情緒穩(wěn)定,關注皮膚有蟲爬出明顯減少,逐步認識到是因為玩麻古導致的問題,于2017年9月17日因家中有急事要求出院帶藥繼續(xù)治療。出院回訪:病情穩(wěn)定,未再糾纏有蟲問題,也沒有再敢吸食麻古,自知力恢復,堅持口服利培酮2mg/日,醫(yī)囑2個月后逐漸停用,癥狀未反復。
麻古系泰語譯音,是一種新型混合毒品,主要成份為甲基苯丙胺(冰毒)、咖啡因、可可粉等。多為藥片,添加不同色素和香料[1]。甲基苯丙胺(冰毒)是苯丙胺類興奮劑(ATS)的一種,ATS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中的一大類,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顯著興奮作用的精神藥物,主要通過增加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的作用而產生興奮效應,濫用者可體驗到欣快、愉悅感,反復濫用可產生情緒不穩(wěn),焦慮,暴躁,情感表現不協(xié)調,思維聯(lián)想松散,邏輯性差,并可在意識清晰的狀態(tài)下出現幻覺、多疑、妄想(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多見)等精神病性癥狀。其癥狀表現與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的癥狀相似,臨床上需要注意鑒別[2]。
根據《2017中國禁毒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毒品流行趨勢以合成類毒品為主,而且濫用呈現逐年上升態(tài)勢[3]。因吸食合成類毒品而產生一系列精神癥狀、行為失控又沒有自知力等危及他人、自身健康安全的事件屢見不鮮,對社會治安及公共安全的嚴重危害性遠甚于傳統(tǒng)毒品海洛因,而且戒斷時沒有傳統(tǒng)阿片類毒品的痛苦戒斷體驗,濫用者誤認為“不成癮”,出現了精神行為異常成為了合成毒品成癮者就醫(yī)的主要原因[4]。本例患者為“殺蟲”而反復就診皮膚科,出現了典型的寄生蟲妄想癥,寄生蟲妄想癥是一種罕見的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感染了寄生蟲。本病是一種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常到皮膚科就診。此病好發(fā)于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本例患者吸食麻古出現了典型的寄生蟲妄想癥,經利培酮治療后痊愈。臨床少見,故作此報道,臨床醫(yī)生遇見此類患者應明確是否有物質濫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