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海
摘 要:現(xiàn)階段,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重點內容,學校之所以會產(chǎn)生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大部分的班級里都有學困生,而在課堂上很多老師只愛提問學習好的學生,對一些學困生并不重視。本文從分析農(nóng)村學校學困生的特點與成因入手,在理論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多方面論述了農(nóng)村學校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 學困生 轉化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學困生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在主體,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尤其在農(nóng)村學校中學困生占據(jù)著相當大的比例。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得必須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只有學困生的成績提高了,整個班級乃至整個學校的成績才能全面得到提升。所以,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教學成敗的重要標志。
一、學困生成因分析
(一)現(xiàn)在就業(yè)難,社會上有一種讀書無用論的思潮
如今的就業(yè)市場出現(xiàn)了學生找不到好工作,用人單位又找不到高質量人才的情況。步入大眾化教育之后,學生的學術能力并沒有隨著人數(shù)的增加而提高。用人單位在招聘一些技術型的人才時往往只有通過提高學歷條件以期滿足其對科研能力方面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企業(yè)對高等教育質量價值的否定,同時也顯示了因高等教育高期盼與低質量的矛盾而導致的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價值的懷疑。
(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現(xiàn)在社會、家庭評價一所學校的標準是升學率,評價一個教師是教學效果,這樣使學校教育陷入了誤區(qū)。學校用分數(shù)壓教師,教師又用分數(shù)壓學生,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生七點鐘到校上早讀,上午4節(jié)課,下午4節(jié)課,晚上回家老師又布置大量的作業(yè),甚至連星期六、日學生也不能休息,在小學、初中,只上主科,每天學生想活動一下也沒辦法,其余科目不上,同時又進行頻繁的考試,如單元過關,期中段考,平常測驗,模擬考試等層出不窮。更可怕的是教師把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成績好的一切都好,成績差的被冷落、岐視,甚至被排斥在班集體之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壓力大,產(chǎn)生厭學情緒,最后導致變?yōu)椤皩W困生”。
(三)新舊知識斷層
改革開放后,許多學生家長紛紛外出打工賺錢,因為那時候讀書是要收費的,許多家長認為,反正在哪里讀書都要交書學費,加上孩子小,留在家里不放心,所以有部分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到打工所在地學校讀書。由于不是當?shù)貞艨?,公立學校一般不肯接受外來學生,最后,他們只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讀書,私立學校就象一所監(jiān)獄,教師就象請來的保母,教學不規(guī)范,師資水平低,孩子在學校里根本學不到什么知識?,F(xiàn)在國家實行了免費教育,部分家長便把自己孩子送回家鄉(xiāng)農(nóng)村學校讀書,由于知識鏈脫節(jié),新舊知識斷層,孩子基礎差,轉回家鄉(xiāng)學校后,學習困難大,無法跟上。
二、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一)開展豐富多采活動,創(chuàng)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氣氛
“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原因,靠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來達到的?!睘榱耸箤W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不出現(xiàn)厭學等逆反心理,作為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例如:籃球比賽、體操運動、撥河、書畫、歌詠等活動,通過這些,活躍學生的身心,增強學生的體質,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營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活躍學生的思維。筆者所任教的班級由于經(jīng)常組織開展這些活動,減輕了學生的壓力,起到了化解學生逆反心理,沒有現(xiàn)出厭學的現(xiàn)象,以前因學習負擔過重,厭學變?yōu)椤皩W困生”的同學已轉化成為既喜歡體育活動,又熱愛學習的好學生。筆者所在學校采取這種辦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喜歡唱歌參加學校文藝隊,喜歡打籃球參加學?;@球隊等,再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因厭學流失的現(xiàn)象。
(二)運用遠教設備,以毒攻毒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種教學手段都被廣泛運用到教學領域,要杜絕學生不上網(wǎng)、玩游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針對目前不健康網(wǎng)絡,游戲對學生的誘惑,學校要采取以毒攻毒的辦法來解決此問題。例如:利用學生想上網(wǎng)、玩游戲的心理,充分利用學校遠程教育設備,下載內容健康的網(wǎng)絡游戲,如益智游戲。在上遠程教育課或另外安排時間,開放給學生上網(wǎng)玩游戲,讓學生親身體驗。筆者所在班級利用這種辦法,對防止學生逃學到私人開設網(wǎng)吧或游戲機室上網(wǎng),玩游戲很有效,采用這種辦法后,再也沒有學生逃學到校外去玩網(wǎng)絡游戲,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快就會有所提高。
(三)幫助學困生形成良好習慣,讓內因發(fā)揮作用
首先,教師要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課堂教學時,設置多層次問題,給學困生比較簡單的問題回答,調低學困生的學習目標,讓他們能有機會體驗成功,從而感受“我能行”“我很棒”。其次,幫助學困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知道學什么,如何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讓他們學會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復習鞏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揮他們內在的潛力,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從讓人“牽著走”到自己“學著走”,再到“跟著跑”。最后,學困生的轉化不能一蹴而就。轉化過程艱苦而復雜,教師要有耐心、熱心和信心,“反復抓,抓反復”,因材施教。使學困生不斷保持進步的勢頭,相信他們就會走出成長的困境。又例如:在布置作業(yè)時,也要分開檔次,根據(jù)學困生的認識規(guī)律,先做例題,再做練習,這樣能使學困生穩(wěn)步前進。也可以將家庭作業(yè)設計成“基本題、技能題、能力題”的模式,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步提高。
三、結束語
想要幫助學困生脫困就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困生”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給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數(shù)學的機會,使他們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加強滲透于輔導,為學困生提供預先指導的機會,這樣學困生就能成為優(yōu)等生,激發(fā)了學困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邱月華.小學生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08):85-86.
[2]趙生武.淺議小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及預防[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155-156.
[3]趙啟.淺析小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形成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5(11):136-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