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勛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的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力不從心。很多基礎薄弱的學困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被嚴重削弱,因此很難收獲良好的數學課堂聽課效率。這不符合新課標“以人為本”和全面發(fā)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理念。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經驗,具體談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礎上探討出有效解決這種現象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引言
面對學生和家長的雙重壓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加。數學作為基礎的主科目之一,與小學生的將來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學生的基礎和思維方式、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各有差別,導致數學課堂上容易出現“兩極分化”[1]。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保證每個學生學有所得是職責所在。因此,應該重點研究這類學生的特點和成因,來正確做出“診斷”,采取措施對癥下藥,從而幫助學生轉變數學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數學素養(yǎng)。
1.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探討
理論上說,影響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的因素可以分為智力上的和非智力的。具體涉及到以下幾點:
1.1學生層面的成因。首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不足。動力和興趣是維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基本因素。日益富裕的物質生活條件讓小學生的生心智受到蒙蔽,把過多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集中到了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導致在數學學習上處于被動的狀況。其次,學習方法運用不當。有的學生雖然很清楚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并且也付出了努力。然而成績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這些學生沒有切實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有的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很認真,把教師的每個講解要點都記錄下來。殊不知這種全盤接受的方式實際上不利于靈活運用知識,由于消化不到位,導致舉一反三的知識遷移的能力不強。最后,心理素質方面的原因。很多學生有可能剛開始數學基礎就不牢固,加上教師學生投射來的異樣眼光,心理承受力小,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了自暴自棄的心態(tài)。
1.2教師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對待學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安排沒有分層,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展開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積極引導。缺乏對學生的認知、意圖等的全面了解,導致學生的情緒發(fā)生不良變化影響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在面對學困生的時候,習慣先入為主,用體罰、諷刺、嘲笑、嚴厲批評等方式來代替分析和反思,這樣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嚴重挫傷,自然也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困生變得更加“困難”。第二,課堂氛圍和課堂教學死板。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單純注重知識的講解,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單一、乏味。學生的獨立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被壓制,自然無法靈活掌握數學知識,也不能提起聽課興趣。
1.3環(huán)境層面的原因。(1)家庭環(huán)境。有些小學生的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或者由于工作繁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過少,沒有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2)社會環(huán)境。功利主義的盛行對學生造成消極的影響,很多學生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消沉,進而導致了學習上的困難。
2.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有效轉化策略
2.1學校教育方面
2.1.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要想轉換學困生的消極學習態(tài)度,最主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升學習質量。教師要保持與學生的平等交流,關心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困生,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拾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對學習的積極性。
2.1.2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主動的參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結合教材知識,多開展一些實踐操作,學生通過動手,不僅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克服數學的恐懼心理,樹立信心,使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2.1.2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因此可以在課堂上結合生活實際應用進行講解。尤其要加大對數學學困生的關注力度,在調查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的指導。充分尊重學生,講究鼓勵和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意志力,正確定位自己的學習目標。
2.1.3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針對學困生的學情和高中數學課程目標,教師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梢杂梅謱咏虒W法來布置練習;用情境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啟發(fā)探究法來吸引學生主動思考的熱情。例如,在小學數學中的“認識物體”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形狀各異的積木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形狀的物體,教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親自接觸物體的不同,掌握不同物體的特點。以這種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2]。此外還能用小學合作分享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各項數學活動,比如:“口算比賽”、“陽光小組”等,將學困生分為人數相同的小組,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合作,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2.2家庭社會方面
家長是學生的首任教師,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與家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成長的自由,多關注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了解孩子學困的主要原因,同時要積極配合教師進行監(jiān)督和提供幫助。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理性分析,及時查漏補缺。因此要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家庭氛圍,要給予關心和支持。此外,小學生要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遠離負面的消息和場合,調整心態(tài),加強自控能力,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回歸學習的正道上來,平衡學科間的學習投入力度,積極配合數學教學。
結束語: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3]。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先天性的,更有后天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因素。要實現轉化,既需要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又需要家庭社會的良好環(huán)境,同時需要學生自身端正學習認知,循序漸進地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蘇潔. 淺析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J].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01:118-121.
[2]張樹臣.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3:43.
[3]呂秀華. 多播一份關愛,多灑一縷陽光——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