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一直困擾小學語文教學的棘手問題,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擴展學生生活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既激發(fā)其興趣,又激發(fā)其感情,讓學生好學、樂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快樂作文的廣闊天空,讓我們的作文教學煥發(fā)出燦爛的光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討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教之有效且學之有效的策略,增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和信心,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把習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去主動對待,用靈巧的小手握住快樂的筆,寫出心中的真情實感,寫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
一、激發(fā)興趣策略
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從過去被動的接受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變?yōu)橹鲃訉懽?。小學生愛聽故事,且有著較強的表現(xiàn)欲,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并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聽故事、說故事和演故事之后,引導學生寫故事,自然會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良好的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如在《媽媽的愛》這一節(jié)寫作指導課上,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來播放幾則關于母愛的影片,例如《孟母三遷》、《媽媽的秘密》、《媽媽的時光》等。觀看完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觀、所想和所感來進行寫作。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應當適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在課件上播放有趣的動畫、展示生動的圖片,或者播放與作文有關的歌曲等,小學生對這種直觀的有趣的形式是十分喜愛的,適當運用這種形式可以吸引他們的眼球,也更加容易讓他們投入情境之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以此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教師可優(yōu)化教學方法,通過運用情景再現(xiàn),多媒體演示、小組合作等方法開展作文教學。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法便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完《母雞》這篇課文后,教師可問學生喜歡哪一種小動物,并將學生按“喜歡同一種小動物”的進行分組,讓大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種小動物,并寫一篇關于這種小動物的習作。在激烈的小組探討中,學生們各抒己見,興致極高,寫作文的興趣也被大大激發(fā)了出來。
二、讀寫結合策略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是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寫作為閱讀提供資源,是閱讀的最終目標。教師要鼓勵學生做閱讀筆記,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到優(yōu)美的、罕見的或是晦澀的語句都可以記錄下來加以揣摩和推敲,或者與教師、同學討論,在交流與討論中得到提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讀過的文章進行改寫、續(xù)寫或者擴寫,把文章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對自己不滿意的結尾進行續(xù)寫、補充文中語言晦澀難懂的段落,讓學生在與名家的對比中提高寫作的能力,建立寫作的信心。加強課內閱讀訓練和課外閱讀積累,為作文大量儲備“素材”。教師還應努力挖掘讀寫訓練的結合點,尋求讀寫結合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寫,讀中練筆,實現(xiàn)讀寫雙贏的目的。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閱讀的吸收和再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到讀寫結合閱讀是學生進行語言和素材累積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指導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名家的作品、少兒讀物、優(yōu)秀作文選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吸收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存儲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和寫作素材,豐富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知識儲備。另外,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出自名家之手,是美文中的精華,值得學生多次品讀,精華部分能達到熟讀和背誦。對于閱讀中的古詩歌、成語、名人名句、諺語等,要摘抄并整理,達到熟記的效果,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把閱讀中的精華轉變成為自身的儲備。寫作文時,這些文字都會成為順著筆尖汩汩涌出,給自己的習作增光添彩。每一篇教材都有其閃光的特點,值得學生去參考和借鑒。因此,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續(xù)寫等練習,幫助學生練筆。仿寫。仿寫是指參照一篇文章仿其文,仿其格,仿其法,寫出另一篇類似的文章。《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介紹東方明珠——香港的文章。文中介紹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商業(yè)、美食、旅游、夜景這幾個方面,可以參照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安排來仿寫一篇文章,介紹一下自己熟悉的城市、旅游景點,如寶島臺灣、首都北京,等等。續(xù)寫。對于教材中一些結尾意猶未盡的文章,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發(fā)揮一下編故事的能力,續(xù)寫一下內容。例如,《燕子專列》、《小攝影師》、《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等都可以續(xù)寫。
三、指導修改策略
上好評改指導課是學生會修改作文的必要條件。指導課的基本步驟是:重溫習作要求,明確習作目標。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范文形象的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對例文逐項進行點評分析,教給學生修改文病的思路和方法,講清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學生自己閱讀,質疑問題,教師引領學生分析例文,大到寫作重點、文章的結構層次,小到遣詞用字。學生學會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并用此法及時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善用集體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導學生共同參與作文修改,提升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從學生作文中挑選出一篇文章或一段話展示于黑板上,讓學生集體修改,看看哪些語句有問題,如何修改比較好,讓學生個個充當“小醫(yī)生”,診斷語病。在教師的鼓勵和共同參與下,學生們七嘴八舌挑語病,提建議,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學生們也在這熱鬧的氣氛中獲得了知識,提升了寫作能力。在教師個體點撥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動手(批、劃、點、注)、動腦(思考作文表達方式、方法)、動口(談新想法及評改理由),讓學生在實踐中求新、求變、求活。如針對表達方式單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豐富表達方式進行修改完善;針對情感生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拓展想象,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在小組、班級內部群體共評共議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共評共議后,教師要組織佳作品賞,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部分段落。通過品賞,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的信心,同時亦明確佳作的共同特點,或是真實,或是生動,或是感人。學生文章有不足之處或缺點錯誤,教師一要提出來,二要指點。指點式評價要求學生必須按評價指點進行修改或補充,可以把補充添改的句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該頁中,也可以在添改的地方編號寫在文章后面。文字少的補充和修改可直接在作文的間隔處進行。改完后最好指導學生對修改前后的文章進行比較,從而領悟教師的評價,體會修改前后的優(yōu)劣。這種形式的評價對作文能力差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作文無話可說的學生,會產(chǎn)生顯著的效果。教師要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商討式的批語評價更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胡云會.《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