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岑科叛逃加拿大與冷戰(zhàn)起源

2018-01-23 15:38趙凱祺
珞珈史苑 2018年0期
關鍵詞:間諜蘇聯(lián)加拿大

趙凱祺

有關冷戰(zhàn)的起源這一話題,學界一直眾說紛紜??v觀20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有關冷戰(zhàn)起源的研究,大體分為三種觀點:傳統(tǒng)派認為,冷戰(zhàn)是由于共產(chǎn)主義的專制與擴張、斯大林革命者的狂熱和領土欲望使西方震驚并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①喬治·凱南、杜魯門和艾奇遜是這一派中政界人士的代表,見喬治·凱南:《蘇聯(lián)行為的根源》,《外交事務》,1947年 7月;Harry S.Truman,Memoirs: 1945, Years of Decisions.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5; Dean Acheso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87.史學界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菲斯和湯姆斯,見Herbert Feis, From Trust to Terror: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1945-1950.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1970; Hugh Thomas, Armed Tru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1945-1946.London: Sceptre, 1987.;修正主義派別認為,美國應為冷戰(zhàn)的爆發(fā)負責①科爾科、伯恩斯坦、愛森伯格是這一派的代表,見 Joyce,Gabriel Kolko, The Limits of Power: The World an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1945-1954.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2; Barton Bernstein ed., Politics and Policies of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70; Carolyn Einsenberg,Drawing the Line: The American Decision to Divide Germany, 1944-1949.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轉引自陶文釗:《關于冷戰(zhàn)起源的新解釋》,《世界歷史》1998年第2期,第115~117頁。;后修正主義學派(新正統(tǒng)派)折中前兩派觀點,但更傾向于美國的立場②約翰·加迪斯是這一派的代表。見約翰·加迪斯:《遏制戰(zhàn)略: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評析》,時殷弘、李慶四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版。John Lewis Gaddis, We Now Know.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這些研究圍繞冷戰(zhàn)起源的國際因素、國家因素、意識形態(tài)因素和個人因素而展開,但對個人因素的研究僅限于國家領導人等少數(sh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人物身上。在浩如煙海的冷戰(zhàn)史研究中,很少有人能夠注意到那些被歷史塵封的小概率事件,某些小人物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足矣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帶來一場呈排山倒海之勢的歷史劇變。古岑科無疑就是一個改變歷史的小人物,對于他利用職務之便叛逃加拿大這一歷史事件,學界研究非常之少。美國前情報官員邁克爾·蘇里克(Michael J.Sulick)的《間諜活動在美國》③Michael J.Sulick, Spying in America.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12.提到了古岑科叛逃事件,但僅是陳述事實,未對此事加以分析;馬克·克里斯曼森(Mark Kristmanson)在其著作《自由高地:加拿大的民族、文化和國家防御,1940—1960》④Mark Kristmanson, Plateaus of Freedom,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ate Security in Canada, 1940-1960.Toront: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4.中較詳細地介紹了這一事件。加拿大學者杰克·格蘭納斯坦(J.L.Granatstein)的文章《從古岑科到戈爾巴喬夫:加拿大的冷戰(zhàn)》⑤J.L.Granatstein, Gouzenko to Gorbachev: Canada's cold war.Canadian Military,2011(12).從古岑科叛逃加拿大一事入手,站在加拿大的角度,闡述了冷戰(zhàn)初期加拿大民眾對共產(chǎn)主義的恐慌以及加拿大政府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軍事領域的緊密合作以提升自身安保能力,同時又忌憚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的矛盾心理,隨著冷戰(zhàn)的持續(xù),加拿大人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力圖以一個“道德大國”的形象尋求國際社會的認可。作者認為古岑科叛逃是一導火索,驅使加拿大未雨綢繆,尋求改變;但全文幾乎沒有涉及古岑科叛逃與冷戰(zhàn)起源之間關系的論述。國內(nèi)學者對此事件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對古岑科叛逃原因、事件始末及加拿大官方調查和國內(nèi)輿情走向都有詳細論述,認為古岑科叛逃事件挑起了輿論領域的冷戰(zhàn)。

一、古岑科個人經(jīng)歷及叛逃事件始末

在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一個月后,蘇聯(lián)駐渥太華大使館的格勒烏成員——代碼員伊戈爾·古岑科(Igor Gouzenko)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伊戈爾·古岑科1919年1月13日出生于蘇聯(lián),1943年,古岑科被派駐渥太華,他的工作是加密并傳遞搜集到的情報,以及解密蘇聯(lián)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傳入的信息,因此他掌握了大量蘇聯(lián)間諜在西方活動的文件與信息。當時在國外工作的蘇聯(lián)人對“大清洗”①“大清洗”(Great Purge):蘇聯(lián)肅反運動,或譯為“大整肅”“大肅反”,今俄羅斯多稱其為“大恐怖時期”或“葉若夫時期”,是指1934年在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執(zhí)政下,爆發(fā)的一場政治鎮(zhèn)壓和迫害運動,由謝爾蓋·基洛夫被刺事件引發(fā)。它包括對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內(nèi)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士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且無處不在的現(xiàn)象包括政治審查、舉報“間諜破壞”罪、作秀公審、關押和死刑。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時的慘劇仍舊歷歷在目,對本國的政治局勢心存顧慮;古岑科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受到克格勃②克格勃(KGB),即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存在于1954年3月至1991年11月期間的蘇聯(lián)情報機構,在當時被認為是全球效率最高的情報收集機構。的嚴密監(jiān)視,這讓他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格外小心;出國前他居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套公寓里,家庭條件較為一般,資本主義世界一派自由繁榮的景象給他造成巨大沖擊,這種誘惑對他來說是難以抵擋的。古岑科在這個繁華國家的首都工作了一年之后,一名來渥太華視察的格勒烏高級官員注意到了這個人,命令他回國接受審查,對古岑科一家來說,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古岑科在渥太華與妻兒享受生活,他們還有一個即將出世的孩子,考慮到回國后可能面臨的種種難以預料的狀況,他最終選擇逃離蘇維埃社會主義這艘大船。①關于古岑科一案的研究,詳見Amy Knight,How the Cold War Began.轉引自 Michael J.Sulick,Spying in America.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2, p.182.

1945年9月5日晚,古岑科趁夜夾帶一個公文包,內(nèi)藏密碼本和一百零九份涉及蘇聯(lián)在西方國家間諜活動資料的秘密文件,逃出蘇聯(lián)使館大門,要求加拿大政府提供庇護,作為回報,他打算呈遞這個公文包里的所有機密文件。事態(tài)接下來的發(fā)展超乎他的想象:他先是直奔加拿大皇家騎警隊(RCMP),但警察們根本不相信他的故事;之后他決定訴諸媒體,讓事態(tài)急劇發(fā)酵以保障自身安全,但沒承想《渥太華時報》的夜報編輯對他的材料并不感興趣,他建議古岑科去加拿大司法部;然而直奔至那里的古岑科發(fā)現(xiàn)無人值班,這時他感到了真正的恐懼,他沒有料到會是這種情況。冷靜下來的他飛奔回家,帶著家人躲在鄰居家,通過鄰居家的鎖眼他看到蘇聯(lián)大使館的人沖進自己家卻撲了個空,直到警察趕來他們才匆匆離去。第二天古岑科帶著文件再次來到司法部,這次他得到了想要的回應。②Amy Knight, How the Cold War Began.pp.14-43. 轉引自 Michael J.Sulick,Spying in America.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2, p.181.

這些機密情報的矛頭直指蘇聯(lián)大使館,顯示其存在幾個互相平行的臥底操縱系統(tǒng),它們在極端保密的環(huán)境中運營,各自擁有獨立的密碼體系并分別與莫斯科建立通信往來;除此之外,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英國高級專員公署、加拿大軍隊、政府公職人員及科研機構,包括從事原子能研究的機構中都存在間諜。③J.L.Granatstein, Gouzenko to Gorbachev: Canada's Cold War.Canadian Military, 2011(12), p.43.隨后加拿大皇家調查委員會被授權調查此事,在其發(fā)布的調查報告中,評估了此事的惡劣影響并公布了蘇聯(lián)大使館17名涉事人員的名單。但由于古岑科職位較低,接觸的情報有限,所以他提供的情報僅夠揭發(fā)軍事情報部門的間諜活動。在這些間諜系統(tǒng)中,最具威脅的是由蘇聯(lián)內(nèi)務人民委員會和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領導的間諜活動,當時的調查無力盡數(shù)找出蘇聯(lián)在西方盤根錯節(jié)的間諜網(wǎng)絡,招致輿論嘩然,導致加拿大公眾信任危機。古岑科揭露的事實表明,蘇聯(lián)間諜活動范圍之廣,影響之遠,波及英、美、澳等國,牽動了英國軍事情報局(Directorate of Military Intelligence)、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之后,這一事件進入公眾視野并迅速升溫,引發(fā)一系列東西方國家之間的信任危機,戰(zhàn)時同盟不復存在,意識形態(tài)矛盾激化,國民群情激憤,輿論不受控制。可以說古岑科的叛逃打響了輿論領域冷戰(zhàn)的第一槍。

二、加拿大與蘇聯(lián)態(tài)度的轉變

對專業(yè)的情報人員來說,敵對陣營的叛逃者無疑是天賜的福兵。情報部門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尋找、培養(yǎng)一個潛在目標,說服他成為間諜,但一個來自敵方陣營的叛逃者,帶來的收效顯然更大:他們?yōu)樽C明自己的價值會送來許多機密情報;因為想過新的生活,所以更加依賴新的主人,更容易被控制。但有些叛逃者帶來的東西也有可能是特洛伊木馬,是敵人故意為之,引誘對手上當?shù)挠嬛\。古岑科在9月5日之前曾多次向加方釋放信號,均未得到及時回應,他知道自己的遭遇本身不足夠贏得加方的同情,為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呈遞了足以引起軒然大波的機密信息并最終達成目的,獲得了加政府的庇護。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方面在證明情報來源完全可靠之后,并未迅速向社會公布這一事件及作出強硬表態(tài)。在針對這一事件的調查正式開始前,加拿大與蘇聯(lián)的關系依舊朝著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加拿大在“一戰(zhàn)”后并未專門參與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運動,在過去的十年里,它對蘇聯(lián)的理解和同情逐漸增多,因為它們有著諸多共同之處,兩國都是年輕的國家,領土面積廣但并不富饒,在北部領土和北極地區(qū)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①Paul Preston, Michael Partridge,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IV, Series M, 1946,Vol.1.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2003, p.82.這種強烈的共情感刺激加拿大人參與到對德戰(zhàn)爭中,同時他們也強調“英雄的俄羅斯”為戰(zhàn)爭勝利所作的貢獻,1942年蘇聯(lián)駐加拿大大使館在渥太華建成時,兩國還舉辦了由雙方國民廣泛參加的集會……正是由于兩國關系越發(fā)好轉,“加拿大當局為避免使俄方陷入不必要的尷尬處境,一直處于兩難的境地,加方媒體也表現(xiàn)得相當克制”②BDFA, 1946,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IV, Vol.1.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2003, p.82.。尤為明顯的是時任加拿大總理的麥肯齊·金(Mackenzie King)的態(tài)度,最初得知這件事時,他本能地排斥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之后他表示自己能夠掩蓋此事。③Robert Bothwell, The Cold War and the Curate's Egg: When Did Canada's Cold War Really Begin?Later than You Might Think.International Journal, 1998, 53(3),p.409.金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它(指古岑科叛逃事件)就像一顆定時炸彈”④Appendix:Secret and Confidential Diary Relating to Russian Espionage Activities-September 6 to October 31, 1945, a for September 6 to October 31, 1945 by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 The Evidence Web,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September 6,1945.,這個盟國的叛徒讓他傷透了腦筋,他擔心這一丑聞會破壞加拿大與蘇聯(lián)的關系,并危及即將舉行的有關國際核武器控制的談判⑤Dennis Molinaro, How the Cold War Began...with British Help: The Gouzenko Affair Revisited, Le Travail, 2017(79), p.145.。為此他還曾下令禁止為古岑科提供任何庇護,但他的手下沒有執(zhí)行這一命令。

較之加拿大方面,蘇聯(lián)的反應似乎更讓人出乎意料。蘇聯(lián)政府對此事反應遲緩,即便是加方將報告公之于眾,他們也未作出正面回應。蘇方于12月份召回駐加大使,這一職位之后長期空缺,并且應加拿大政府的要求,16位蘇聯(lián)大使館官員被撤職。然而,蘇聯(lián)方面的新聞在事件熱度消散后竟舊事重提,對加拿大方面橫加指責,這引起了加拿大政府的警覺和輿論的不滿??死匕涂讼壬?P.Clutterbuck)①克拉特巴克先生(Peter Alexander Clutterbuck),英國外交官,曾擔任加拿大高級專員及駐愛爾蘭大使。寫給艾迪生子爵(Viscount Addison)②艾迪生子爵(Viscount Addison),英國林肯郡斯塔靈伯勒的貴族。的信件中說道:“當我五月底到那兒時,我發(fā)現(xiàn)此時調查熱情有所減弱,但蘇聯(lián)方面的強硬態(tài)度讓人憤怒。俄羅斯的對外政策就像字謎游戲,即便是智囊團也對此束手無策。它導致的結果是,人們更加容易誤解其政策,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正在形成?!雹跙DFA, 1946,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IV, Vol.1.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2003, p.81.

隨著調查的深入,想要維系“蘇聯(lián)官方并未直接參與間諜活動”的謊言也越發(fā)困難,皇家調查委員會最終用不夠堅定的語氣證實了蘇聯(lián)的間諜活動。蘇方態(tài)度也開始轉變,漸漸承認自己是皇家調查委員會出具的報告中提及的“外國勢力”。與此同時,蘇聯(lián)新聞界開啟了一系列暴力活動,濫用并過度解讀加拿大政府及總理麥肯齊·金的表態(tài)。加拿大方面鑒于此事的嚴重性,也采取了非常措施:總理麥肯齊·金通過簽署《戰(zhàn)時法案》④雖然《戰(zhàn)時法案》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就已正式結束,但在此案中以樞密令PC6444的形式延續(xù)下去,于1945年12月到期。,授權通過一個最高秘密理事會;司法部長路易斯·圣洛朗(未來的總理)指示:“為調查古岑科帶來的情報信息,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备鶕?jù)《戰(zhàn)時法案》,司法部長想要“逮捕、拘留、驅逐”任何加拿大公民都有“不受限制的權力”,還可以對這些公民進行無限期關押。⑤1945年還沒有《加拿大權利法案》,因此渥太華拘留公民的權力沒有受到審查。

三、古岑科事件對加拿大的影響

加拿大在早期的核彈技術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加拿大和英國是戰(zhàn)時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這類重要信息的泄露可能會對加拿大及其盟友的利益造成切實損害。①Finkel, Alvin.Conrad, Margaret, History of the Canadian People: 1867 to Present.Toronto: Addison Wesley Longman Publishing, 2002, p.347.正是由于蘇聯(lián)方面毫不妥協(xié)的強硬態(tài)度和加拿大西方盟友的聯(lián)合施壓,這場調查必須進行下去,然而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又加劇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反響。整個事件在加拿大引起了巨大轟動,與此相關的報道占據(jù)新聞頭條一月之久,新聞界引導了各種輿論動向,評論普遍認為應該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處理此事。

這一調查最明顯的影響是造成了公眾對共產(chǎn)主義的恐慌與仇視。雖然前文提到過蘇加兩國關系在間諜事件爆發(fā)前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加拿大反對共產(chǎn)主義的歷史悠久,一般來說,加拿大人的思想里絕沒有考慮(采納)或容忍共產(chǎn)主義的意識(甚至是有關共產(chǎn)主義學術行為),這里同美國一樣,對共產(chǎn)主義及其所有工作都有深深的偏見。此次事件中的涉案人員,大多是外籍人士,許多人來自東歐,總的來說,共產(chǎn)主義在加拿大沒有收獲多少信徒,加拿大共產(chǎn)黨還因反戰(zhàn)活動在1940年被禁,一度轉移到地下,那些受挫的領導人因戰(zhàn)時條例被拘,隨后他們以勞動進步黨人的身份重新出現(xiàn),但其依舊是一個共產(chǎn)主義性質的黨團;天主教會也從未停止過抨擊共產(chǎn)主義,共產(chǎn)黨人在魁北克省甚至遭到迫害。正是由于這些紛繁復雜的歷史原因、意識形態(tài)偏見和案件調查中揭露的現(xiàn)實問題糾纏在一起,導致過去就一直存在的偏見變得更加嚴重。因此,當時的加拿大彌漫著不滿、蔑視甚至恐懼共產(chǎn)主義的風氣,左翼社會團體亦受牽連,國會里的右翼分子甚至聲討加拿大廣播公司、電影委員會和加拿大信息服務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包含一些具有共產(chǎn)主義傾向的員工。

同樣地,公民自由問題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毫無疑問,鑒于這些指控的嚴重性,剛開始采取行動時加拿大政府必須采取非常手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訴訟的延遲,社會中對政府無視公民基本權利的辦案手段的批評聲逐漸增多。雖然社會各界普遍同意調查委員會采取非常手段,但加拿大人依舊認為在這一問題上必須遵循自由、普通法權利。調查人員對涉案人員采取的某些手段遭到了猛烈的抨擊,輿論認為它們違反了《大憲章》、人權法案和人身保護令。①BDFA, 1946,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IV, Vol.1.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2003, p.83.首先,加拿大皇家騎警隊在自己的營房中對這些人進行了秘密拘留和審訊,為了防止他們自殺,一直有守衛(wèi)嚴密監(jiān)視,禁止他們同他人交談,更不用說給他們請律師了,事實上,警方甚至連這些人被拘留的原因都沒有給出;其次,皇家調查委員會不是司法機構,卻公布了有關被調查者的報告;再次,在這種不合法的情況下,個人提交的證據(jù)被公之于眾并且被官方用于訴訟。不可忽視的是,即便一些人在審判中被宣告無罪,他們最終也因“疑似叛國”的污名丟了工作、毀了聲譽,比如說查爾斯·鄧寧(Charles Dunning),盡管在法庭上被判無罪,但他還是被自己任教的大學解雇。在加拿大自由主義者們看來,官方的這些舉動令人厭惡。議會辯論中,司法部長圣洛朗因此表現(xiàn)出不安情緒,在10月6日委員會回答議會提問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心不在焉,否認存在任何的秘密指令。②BDFA, 1946,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IV, Vol.1.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2003, p.84.得益于新聞媒體、法律界人士、公民自由組織和國內(nèi)外政界人士等各方力量的支持,議會通過法案,政府受到施壓,承諾會就這一問題引入立法。為調查間諜事件而建立的委員會訴訟程序同1970年的十月危機一并被認為是和平時期加拿大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個人權利濫用案件。

當涉事人員的名單公之于眾,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中很多人受人尊敬,在加拿大政府任職。這就引起了公眾對加拿大政府的反思,一個負責任的“公仆”式政府工作人員是如何同意且毫不動搖地選擇擔任境外勢力的代理人的?加拿大的國家安全是否受到嚴重威脅?其自身情報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可靠性何在?加拿大政府通過設立皇家調查委員會來處理此事,在間諜風波爆發(fā)之初,政府必然會受到來自各方的責難,但最終,通過對此次事件比較迅速的反應和處理,政府贏得了更多的信任,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提升??偟膩碚f,加拿大政府從這場危機中脫穎而出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ΑMㄟ^此次事件,加拿大情報安全系統(tǒng)也步入了現(xiàn)代化建設新階段;①“The RCMP Takes Over”.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Retrieved October 31,2008.西方國家也普遍加強了對本國公民的監(jiān)視、完善了間諜法案②Dennis Molinaro, How the Cold War Began...with British Help: The Gouzenko Affair Revisited, Le Travail, 2017(79), p.143.。

四、古岑科叛逃事件與冷戰(zhàn)

加拿大歷史學家杰克·格蘭納斯坦(J.L.Granatstein)認為,“對加拿大人來說,冷戰(zhàn)意義重大。從某種程度上說,冷戰(zhàn)開始于1945年9月蘇聯(lián)駐加拿大大使館代碼員古岑科的叛逃,至此,活躍在加拿大境內(nèi)的大部分蘇聯(lián)間諜曝光”③J.L.Granatstein, Gouzenko to Gorbachev: Canada's Cold War.Canadian Military Journal, 2011(12), p.41.。

古岑科事件的曝光,使加拿大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的焦點,成為間諜活動的“戰(zhàn)場”,在最初的時間里,這件事竟然使加拿大人有些“小自豪”,因為加方針對此事采取了手段較為強硬的獨立行動,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自豪感中又夾雜著不安情緒,大家隱約覺得現(xiàn)有的和平局面將被打破。④J.L.Granatstein, Gouzenko to Gorbachev: Canada's Cold War.Canadian Military Journal, 2011(12), p.41.與此同時,英法兩國——加拿大的兩個母國以及比利時、荷蘭、意大利都認為奉行擴張主義的蘇聯(lián)是西方和平的一個巨大威脅,再加上經(jīng)濟上的矛盾與擔憂,加拿大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支持者并第一次于和平時期在國外駐軍。

古岑科事件改變了加拿大人的態(tài)度,他們不再仰慕蘇聯(lián)紅軍非凡的戰(zhàn)斗力,而是忌憚蘇聯(lián)的威脅。聯(lián)想到蘇聯(lián)在戰(zhàn)后對東歐各國的所作所為以及對伊朗及希臘的壓制等,媒體有足夠的理由和“證據(jù)”使人民相信蘇聯(lián)“包藏禍心”、社會主義陣營正不斷壯大。在古岑科事件公開前一周(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發(fā)表公開演講,聲稱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水火不容,并指出爆發(fā)另一場大戰(zhàn)的可能性,使國際形勢更為緊張,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情緒。①Gregor Dallas, Poisoned Peace: 1945—The War that Never Ended.London:2006,p.576.轉 引 自 J.L.Granatstein, Gouzenko to Gorbachev: Canada's Cold War.Canadian Military Journal, 2011(12), p.43.古岑科叛逃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也極為敏感,“二戰(zhàn)”勝利后,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共同的敵人不復存在,意識形態(tài)對抗愈發(fā)緊張,人人都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為期不遠,古岑科的叛逃為兩大陣營爆發(fā)戰(zhàn)爭帶來“契機”。

事實上間諜的歷史比戰(zhàn)爭的歷史還長久,各國政府都設有不同形式的間諜情報機構,這些機構對于發(fā)展國際間工業(yè)、商務、政治、外交以及戰(zhàn)爭的發(fā)生都有影響。據(jù)美國估計,1946年全世界有間諜情報人員120萬,而1989年170個國家中央級或聯(lián)邦政府級雇傭的諜報人員已達210萬;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諜報人員有120萬左右,其中蘇聯(lián)65萬,其他華約國家15萬,中國30萬,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擁有40多萬各種情報人員,其中美國19萬,法國3.5萬,英國及西德各有3萬,其他北約國家有9萬。②惠勒:《間諜戰(zhàn)對世界政治經(jīng)濟的影響》,《今日美國》,1988年第11期,第64頁。蘇聯(lián)在加拿大安插了間諜,西方國家在蘇聯(lián)也必然有自己的間諜情報人員。但在加拿大采取強硬手段徹查間諜案之后,蘇聯(lián)媒體發(fā)表了大量駭人聽聞的批評言論,指責麥肯齊·金是英國政府的馬前卒,試圖將公眾的注意力引到他在聯(lián)合國的失敗上來。事實上金想維系兩國的友好,也想給蘇聯(lián)人民留下好的印象,但此時的蘇聯(lián)人把他想象成惡棍,而加拿大人卻認為金的做法是在向蘇聯(lián)搖尾乞憐,可以說輿論的走向已不受某個人的控制,兩大陣營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雙方對“敵人”的猜忌和臆想無疑加速了冷戰(zhàn)的爆發(fā)。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從最初驚慌失措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后,發(fā)現(xiàn)了這一丑聞背后蘊藏的巨大能量。加拿大的西方盟友紛紛認為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煽動輿論,讓生活在西方民主政體下的公眾了解他們所面臨的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使共產(chǎn)黨名譽掃地,并大大削弱蘇聯(lián)的國際地位。③Dennis Molinaro, How the Cold War Began...with British Help: The Gouzenko Affair Revisited, Le Travail, 2017(79), p.147.

從蘇聯(lián)的角度來看,古岑科的叛逃給蘇聯(lián)情報部門敲響了警鐘,他們急需進行改革;并且,西方國家對蘇聯(lián)的間諜活動肯定是早就知情的。但是古岑科事件在經(jīng)過西方國家媒體的大肆渲染后,引起了輿論對蘇聯(lián)的一致反感,使得政界人士,尤其是華盛頓的官員們,有了支撐自己反蘇反共觀點的重要論據(jù)。這也宣告了蘇聯(lián)提出的共享原子能研究成果的自由主義思想的死亡。簡言之,蘇聯(lián)與其戰(zhàn)時盟友的緊張關系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古岑科叛逃這一突發(fā)事件使本就互相猜忌的兩大陣營間的合作瀕臨崩潰,挑起了輿論領域的冷戰(zhàn),也使加拿大成為輿論冷戰(zhàn)的急先鋒。

猜你喜歡
間諜蘇聯(lián)加拿大
小間諜哈瑞特
尋找真正的間諜
誰是間諜?
我在加拿大留學的第一年
蘇聯(lián)出版節(jié)的由來及其變遷
加拿大看病記
蘇聯(lián)克格勃第五局
揮之不去蘇聯(lián)人心態(tài)
關于蘇聯(lián)解體: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錯的
遠離是非之地
阿图什市| 阿拉善右旗| 牟定县| 麻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寿宁县| 浦东新区| 乌拉特后旗| 漳州市| 张家口市| 衡阳市| 湘乡市| 临清市| 灵山县| 正定县| 宁化县| 赣州市| 南安市| 阿拉善右旗| 伊春市| 南开区| 辽阳县| 垦利县| 土默特左旗| 澎湖县| 灵山县| 上栗县| 连山| 靖远县| 阳江市| 瓦房店市| 宕昌县| 抚远县| 遵义县| 突泉县| 南丹县| 海晏县| 桃园市| 南郑县| 赤城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