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夢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在音色的表現(xiàn)力上,古典薩克斯與流行薩克斯的音色大有不同,笛頭材質(zhì)的與吹奏口型都是音色形成和音色表現(xiàn)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薩克斯使用膠木笛頭,在吹奏時要求演奏者口腔內(nèi)盡量留有空間,嘴唇兩側(cè)盡量向內(nèi)側(cè)收緊氣流形成柱狀吹奏,這樣是為了使音色更加圓潤,在音樂處理方面也更加追求嚴謹,嚴格遵循作曲家的意愿和感情,嚴格按照譜面的表情術(shù)語來演奏樂句的強弱變化;流行和爵士薩克斯音樂則與古典薩克斯音色聲音相反,口腔內(nèi)的氣壓和空間減少,更形象的說是要讓聲音扁一點,利用舌頭壓扁氣壓,讓音色更加富有彈性,而且爵士薩克斯大多使用金屬笛頭,哨片的材質(zhì)也與古典薩克斯所使用的不同,在壓扁口腔內(nèi)氣壓基礎(chǔ)上會更添加音色的表現(xiàn)力,在演奏上可以添加一些裝飾音和爵士音階,使樂曲更加彰顯演奏者自身對音樂處理的看法,更有個人表演色彩。
現(xiàn)在許多學生演奏時,認為站姿無所謂,演奏的音樂才是一切,這樣的觀點是極為錯誤的。如同軍人開始的第一課都是站軍姿,手放兩側(cè),腰身挺拔,如此簡單的要求做好了并不容易,做出來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當我們表演時也一樣,只要你站在舞臺上無論大小,你都應該尊重它,吹奏時雙腳與肩同寬,肩膀放松下垂,腰身挺拔,笛頭與嘴唇中間相齊,越自然放松吹奏時才更加能夠駕馭所表演的作品,也是向觀眾傳達了你是否對你自身接下來的演奏有足夠的信心。
吐音以單吐為基礎(chǔ),在演奏時舌頭根部要放松一些,在演奏節(jié)奏較快的樂曲時,舌根位置要運用一種巧勁,而不是蠻力去加快,這樣的吐音聽起來才能更加輕快和清楚。但許多剛學習薩克斯管的小孩,吐音時沒有注意自己舌頭的位置,吐音會顯得很笨重,這是因為舌頭與哨片接觸面積過大,我們應該用舌尖的位置,與哨片的頂端接觸,許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認為舌頭前半部分一定會與哨片前半部分接觸。在這里,我們要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俗話說“做什么事情之前要先想的明白”,舌頭與哨片的位置是需要你自己在腦海中認為你舌頭只應該與哨片頂部接觸,當然,我們無法做到很完美,但這樣會讓吐音聽起來更輕巧。
在這里把顫音這一技巧歸于音樂處理方面內(nèi)容,這是因為顫音可以說是樂曲中樂句結(jié)束的點睛之筆,是傳達樂曲靈魂之處的一筆。顫音是下嘴唇與哨片接觸的位置,下顎進行小幅度上下運動,從而造成聲音波動,形成顫音。顫音分為大顫音和小顫音兩種,大顫音下顎運動幅度更大些,會表達一種更激動的情緒,這種顫音在較早的期的流行音樂和舞廳音樂中使用,小顫音現(xiàn)在應用更加普遍,這樣的音樂處理會聽起來更加自然,旋律線條更為流暢。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在初步學習時,會在努力做顫音時而忽略了本身的音準,也就是在做顫音時,下顎運動但牙齒不能脫離嘴唇,在一定范圍幅度內(nèi)上下運動。
氣息可以說是薩克斯的根基力量,一切技巧的前提是氣息,所以我們每一次的呼吸都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首先要明確每一次的呼吸都是直接進入肺部的,導致腹腔充滿氣,做到氣沉丹田,例如演奏高音時,演奏音域越高的音,腹部氣息和力量應該越充足。其次,一部音樂作品,每一次的呼吸位置都是固定的,快節(jié)奏的樂曲呼吸時要求更迅速并且時間要快,這是為了能夠準確按照節(jié)奏的要求進入下一樂句;還有一些慢節(jié)奏的樂曲,會要求呼吸緩慢,不能夠破壞樂曲本身的意境。同時,演奏好一部音樂作品,我們要注意的還有很多,作曲家的意圖和作品背景也是我們所要考慮的,不能破壞作曲家的本身創(chuàng)作意圖,也不能夠不結(jié)合作品時期而只按照音樂術(shù)語去做簡單的強弱對比變化。
薩克斯迄今為止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發(fā)展歷史,它的發(fā)展見證了音樂的成長和進步,在演奏技巧方面我們也還是要進行不斷的練習并持之以恒以達到更棒的演奏狀態(tài),薩克斯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是有目共睹,我們要爭取做到更好,對薩克斯在國內(nèi)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推廣和完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