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他是一名卑微的掏糞工,遭盡白眼,但他堅信“是金子放在哪兒都會發(fā)光”。36年來,他一邊干好本職工作,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搞鉆研。他先后進行106項技術革新,9項獲得國家專利,4項填補國內特種設備領域空白,為國家節(jié)省了上千萬元科研經費。2018年5月,他又從1000多名全國技術能手中脫穎而出,與其他69名全國技術能手一道,參加了中組部在上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舉辦的“大國工匠”研修班,正式被列入“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專家,成為了全國首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就是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qū)公廁管理站站長、黨支部書記李德。
干部子弟被貶為“掏糞工”
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滄州市的李德,從小是在部隊大院中長大的,父親是滄州軍分區(qū)機關的一名處長,母親是滄州軍分區(qū)醫(yī)院的一名軍醫(yī)。在外人眼里,李德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干部子弟,比普通人更容易得到風光體面的工作。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1980年9月,李德高中畢業(yè)后,通過社會招工進入滄州市環(huán)衛(wèi)局下屬的園林場,一開始做果林工,負責果園果樹管理方面的工作,每天從早到晚為果樹修枝、嫁接、澆水、施肥。后來,生性耿直的他因為說錯話得罪了領導,又被“貶”到清潔隊,負責市區(qū)內公共廁所的清掏工作,做了一名又臟又臭又累的掏糞工。
當時李德只有20歲,年紀輕輕就干又臟又臭又累的掏糞工,既讓他心里感到憋屈和羞恥,又讓他身體感到很不適應。上班的第一天,李德隨著師傅們去街上公廁掏糞便,當他拿著長長的掏糞勺去舀糞池里臭烘烘黃泱泱的糞便時,他禁不住胃海翻涌,蹲在地上哇哇嘔吐起來。老師傅們看著他痛苦嘔吐的樣子,拍著他的肩膀說:“第一次掏糞都這樣,以后習慣了就好了?!?/p>
其實,身體上的不適應還不算啥,最關鍵的是面子上感到難堪。為了怕遇到昔日軍分區(qū)大院里的熟人或同學,李德即使在大夏天也戴著口罩干活。有一天,李德在街邊的一個公廁掏大糞,那天天氣很熱,李德剛剛掏了一個多小時的大糞,便摘下口罩想喘口氣。他剛摘下口罩還沒把氣喘勻,一個女聲就在他身邊婉轉響起:“李德,你怎么干起了掏糞工???”李德扭過頭一看,正是他昔日傾慕的一位高中女同學。當時,李德害臊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
那天晚上,李德下班回到家后,噘著嘴對父親說:“干掏糞工太丟人了,我想換個工作?!备赣H抬眼看了他幾秒,義正詞嚴地說:“工作無貴賤,行業(yè)無尊卑,是金子放在哪兒都會發(fā)光!關鍵在于人自己,而不在于他所處的崗位!我可以幫你調離清潔隊,但那樣你就成了一名‘逃兵……”聽了父親的諄諄教誨,李德決定不調走了,要留在清潔隊干出一番事業(yè)來,不給環(huán)衛(wèi)工人臉上抹黑。
但要想干出一番事業(yè),說說容易真正做起來就很難。經過思考,李德決定先從學習機械制造技術開始。他報名一所成人夜大專門學習機械制造技術。為了每天能在前半夜去夜大上課,李德特意向領導申請了后半夜的活兒。就這樣,李德前半夜去成人夜大學習機械制造,后半夜和同事們一起到街上掏大糞,中間只有三四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有時候,他剛躺下睡著,定時鬧鐘就響了,他就該起來上班了。經過三年的努力學習,李德取得了成人夜大機械制造專業(yè)的畢業(yè)證書,掌握了機械制造方面的各種技術。
是金子放在哪兒都會發(fā)光
成人夜大畢業(yè)后.李德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搞鉆研。他鉆研的方向很明確,專門針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展開。他的第一項鉆研就是針對環(huán)衛(wèi)工人平時掏糞作業(yè)時,身上經常被糞桶蹭得滿身屎尿,一身臟臭。于是,他就想研制一種小型糞便機械作業(yè)車。
每天晚飯后,李德哪也不去就悶在家里,趴在桌上專心致志地設計圖紙,涂涂改改、寫寫畫畫。兩個多月的時間,他一共畫了1000多張設計草圖,最終才設計出一張最為滿意的圖紙。廠家按圖制造出一輛既美觀又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小型糞便作業(yè)車,工人只需輕輕按動操作閥門,就可以輕松完成糞便從清掏到傾倒的全過程。小型糞便作業(yè)車的問世,讓清潔隊的掏糞工們從此徹底告別了肩背手提糞桶和渾身臟臭的時代。
小型吸污車是李德獲得的第一個國家專利。由于一些廁所位于平房區(qū)的小巷內,清潔隊的拉糞車開不進去,工人們只好用糞桶一桶一桶地擔出巷子,然后再倒進拉糞車大罐里。不但工人們要付出很重的體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于是,李德決定研制可以自由出入小巷的小型吸污車。
在既沒有樣車也沒有資料的情況下,李德全憑自己摸索,大膽嘗試。連續(xù)半個多月,他廢寢忘食搞鉆研,經常一搞就是到凌晨兩三點鐘。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李德的心臟病突然發(fā)作,被送進醫(yī)院并做了手術治療。術后,醫(yī)生特意叮囑他,出院后必須靜養(yǎng),半年內不能工作……而李德只住了一星期的院,回家休息一周后,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他心里始終放不下小型吸污車的研制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鉆研出了適合小街小巷使用的小型吸污車。
2011年,環(huán)衛(wèi)局購置了8輛路面吸塵車,可由于城區(qū)路面時有不平,造成吸塵裝置傾斜,出現很嚴重的揚塵現象。就這樣,60多萬元一臺的吸塵車,只能閑置在環(huán)衛(wèi)局大院內,每天被風吹日曬雨淋,面臨著生銹報廢的命運??粗ù髢r錢買來的尖端設備卻不能使用,環(huán)衛(wèi)局領導心急如焚。這時,李德主動請纓:“讓我試試。”經過再三分析吸塵車的構造和原理,李德寫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反饋給吸塵車廠家。然而,吸塵車廠家的總工程師給李德回信:“你的這套方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操作起來至少需要上千萬的科研經費和兩年多時間的實踐論證……”
要是等上兩年,局里的吸塵車恐怕早就成了一堆銹鐵。時間不等人,李德決定自己動手進行改造。制造零件沒有模具,他就手工對一些異形件進行切割打磨;各個連接系統(tǒng)不熟悉,他就對照原車一點一點摸索。每天早上5時來,晚上10時以后才走,起早貪黑連軸干了兩個多月,李德愣是只花了幾萬元,就成功完成了對吸塵車的技術改裝,讓它們起死回生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掏糞工也能成“大工匠”
由于科研發(fā)明碩果累累,李德成了一些廠家和機構的香餑餑。深圳一家工廠許以高薪聘他去廠里做技術指導;新加坡一所培訓機構想聘他去教授機械制造課程……在外人看來,這是李德改變掏糞工身份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李德卻不為所動,繼續(xù)扎根在環(huán)衛(wèi)一線,安心地掏大糞和搞他的鉆研發(fā)明。因為他相信了父親當年對他說的那句話——是金子放在哪兒都會發(fā)光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36年來,李德技術革新達10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9項;小型吸污車、小型糞便機械化作業(yè)車、吸污車絞盤、壓縮式固液分離吸污車,填補了國內特種設備及特種車輛四項空白;成功改造了20多輛環(huán)衛(wèi)車,直接為國家節(jié)約改裝資金上千萬元……
而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讓李德獲得了各種榮譽的同時,也付出了身體上的慘重代價。他身上有大大小小20多處傷疤,每一處都差點令他殘疾:一次,在切割零件時,李德右手大拇指被削掉一塊肉,血流不止,但他簡單包扎一下又接著工作了;就算右眼球被鋼管擊中導致發(fā)炎,他也堅持“睜只眼、閉只眼”把車修好;左胳膊的傷更是多到數不清,直到現在還能看到被鋼筋穿透留下的傷疤;右腿膝蓋部位有一處只剩皮包骨頭,現在走多了路還會痛……
2018年5月,李德36年的辛苦付出終于得到國家的認可和回報。他從1000多名全國技術能手中脫穎而出,與其他69名全國技術能手一道,參加了中組部在上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舉辦的“大國工匠”研修班,而后正式被國家列入“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專家,成為了全國首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環(huán)衛(wèi)工人。
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榮譽,李德想得更多的卻是擔當與責任:“我希望能夠憑借著自己的技能,盡最大努力去改善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讓他們的工作更體面、更有尊嚴?!?/p>
在談到獲得“大國工匠”榮譽稱號的感受時,李德頗有感觸地說:“只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環(huán)衛(wèi)工也能成為‘大工匠!”
如今,56歲的李德已經走上滄州市運河區(qū)廁所管理站站長的領導崗位,但他依然像個普通環(huán)衛(wèi)工人一樣,每天凌晨都會跟班作業(yè)檢查;白天再回車間搞技術鉆研。李德現在正在研究灑水車的技術改造,他說,爭取在退休前完成第10項專利,做到“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