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摘 ?要】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熱情,面對課堂提問,如何讓學生敢說、樂說,是課堂教學改革中永不過時的話題。而教師的自我改進,不能只停留在對理論的學習上,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將理論與學情緊密結(jié)合。
【關鍵詞】平等;寬容;耐心;鼓勵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洪流中,從“高效課堂”“精致課堂”到“優(yōu)學課堂”,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也一直在路上。但改革的實際效果與改革目標及大家的期待之間仍有一定距離。身為高中教師,我覺得我們高中課堂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走近陶行知,再學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禁覺得其思想通俗易懂、內(nèi)涵豐富,不僅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更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一、課堂現(xiàn)狀
“唉,這堂課上得一點成就感也沒有!”“一個個像啞巴似的!”“是??!像木頭!”……經(jīng)常會聽到同仁下課后到辦公室無奈地抱怨。聽課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禁不住小聲交流:“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太低了!”不久前,在高一一個班聽課,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當要求齊聲共答時,全班學生表現(xiàn)得很主動積極,聲音很響亮,但當老師要求個體回答時,一是沒有學生主動站起來,二是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聲音也比較低,這些現(xiàn)象對于高中課堂而言,應該是司空見慣吧。而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教學如何能培養(yǎng)出自信、有主見的有為青年呢?最多是強化訓練出來的考試機器吧!
為什么學生不敢說、不樂說呢?我曾跟學生做過匿名式書面交流,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學生這樣寫道:“太簡單的問題不想回答,中等的有興趣回答,較難的很想回答,但怕說錯,有時候也想不到答案”“我希望老師多提有深度的問題”“老師提問涵蓋多些知識點”,當然,這該是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同學的想法,但如何分層教學,如何設計問題,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2.自信不夠,擔心被老師責怪。有好幾個學生同時表達了這樣的心態(tài):“老師應耐心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而不是批評某同學的錯誤答案”“害怕老師會說不好,怕回答的答案引起別人笑話”“內(nèi)心糾結(jié)答案是否標準,老師會不會生氣”“很多人不會主動回答,可能是由于小時候回答問題錯了而被老師罵了留下的后遺癥,導致現(xiàn)在擔心:如果我回答錯了,老師會不會罵,同學會不會笑話”“有問題答不出來希望可以寬容一下”。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提到這方面,但我想這應該可以代表絕大部分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吧。
3.老師提問對象不普遍?!袄硐氲恼n堂教學應是老師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應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判喊誰回答問題”“老師喊的同學單一,總是固定的幾個同學”“只點成績好的”“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均分到每一個人”“課堂提問不普遍,主要集中在部分人之中”“提問應該讓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不只專注于固定的幾個人”這是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他們覺得老師提問時偏愛部分同學,感覺自己在課堂上被邊緣化,也就失去了參與課堂,積極動腦、主動發(fā)言的積極性。
4.老師提問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有部分學生這樣反映道:“不要剛提出問題就喊學生回答,學生要有思考的余地”“多給我們一些自主思考的時間,有時候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腦中的答案還未組織好”。想想是啊,時間緊,思考不充分,自然就少了幾分回答問題的底氣。觀察我們平時課堂,有的老師還習慣于先喊學生再提問題,這樣,對這名被點名站起來的學生而言,壓力較大,而對于其他學生而言,則不利于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因為他們覺得不是針對他們的提問,就會在一旁偷懶。
此外,還有一名學生提出要“培養(yǎng)積極性,設立一些答題獎勵”。
從學生的反映可以看出,不少學生不是因為主觀上不想回答問題,而是受制于多種客觀因素。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學合一,認為“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先生的教應該和學生的學聯(lián)絡……有了這樣的聯(lián)絡,然后先生學生都能自得自動,都有機會方法找那個無價的新理了”,所以,我覺得,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靜若寒蟬,我們不應一味地抱怨學生,更多的應該分析原因,反思我們自身的課堂教學。
二、改進策略
從學生的上述困惑出發(fā),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以鍛煉學生敢說、樂說的勇氣。
1.問題設計要難易適當。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引領式教學早已為教育界很多老師所認同,而問題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就難度而言,我覺得要難易適當,可以以中等難度為主,既刺激學生思維,又不讓學生望而卻步。在具體提問時,也應視題難易而選擇合適的學生回答。如題目相對簡單,可讓后進生回答,并及時給予肯定,使其獲得成就感;如題目相對較難,可先組織學習小組討論,經(jīng)過了相互智慧火花的碰撞,相信很多學生心里會多幾分底氣和膽量,就會有更多同學能自信地站起來主動分享思維成果。
2.問題提問要普遍平等。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老師,偏愛聰明伶俐的學生,喜歡提問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這是自然的情感傾向,這對于這部分優(yōu)等生而言,固然是好事,可以促進他們良性循環(huán)式發(fā)展;但對于那些課堂反應不夠快、學習習慣不夠好、學習成績不夠優(yōu)的學生而言呢?可以想象,這部分學生是缺乏自信的,他們基本不會主動發(fā)言,如果老師再忽視他們,不給他們發(fā)言的機會,不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他們?nèi)绾文芟硎艿綄W習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所以,我們在提問時,要面向全體,以自己的真誠和熱情去喚醒每一位學生參與問題的意識,給每位學生以同樣的表現(xiàn)機會,更多地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3.提問心境要寬容體諒。博學、耐心、寬容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zhì),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tài)的注腳。面對學生,教師要學會微笑,滿臉真誠的微笑,滿眼的信任與期待,無疑能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
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很好!”“非常棒!”“這位同學很有思想!”而不是淡淡的一句“請坐”。在《季羨林自傳》中,季老先生曾這樣回憶自己的一段成長:“……以上三層意思說明了我從自卑到自信,從不認真讀書到勤奮學習,一個關鍵就是虛榮心,是虛榮心作祟呢?還是虛榮心作福?我認為是后者。虛榮心是不應當一概貶低的。王狀元表彰學生可能完全是出于偶然性。他萬萬不會想到,一個被他稱為‘老弟的十五歲的大孩子,竟由于這個偶然事件而改變?yōu)榱硪粋€人?!笨梢?,每個人都是有“虛榮心”或者說“榮譽感”的,面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我們?yōu)槭裁匆邌葙澝乐~呢?
當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不要急于讓其坐下,或一針見血地批評,更不能譏笑嘲諷,可以耐心引導他仔細審題或更深入細致地思考,試著讓他自我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陶行知曾告誡廣大教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老師應樹立這樣的觀念:教室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此外,正如少數(shù)學生提出的建議那般,可適當推行一些激勵機制。曾經(jīng)在一個重點班任教,該班學生的智商、學習習慣相對而言都是該年級最好的,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很內(nèi)斂,課堂上只是靜靜地聽,靜靜地思考,難得有學生肯主動發(fā)言,后來,不記得從哪堂課開始,課堂學風陡變,我一個問題問出來,竟有兩三個學生同時站起來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而且,從很多學生的面部神情看得出來,他們正期待著老師下一個問題的提出,時刻準備著下一次的主動表達。我還是我,沒有明顯改進自己的教學,但學生的課堂反應怎會變化如此之大呢?我好奇地私下問一些學生,原來是班主任有了新規(guī)定,將根據(jù)課堂主動回答問題的情況給學生打分,這關系到學期結(jié)束綜合素質(zhì)評價時的等級測評。哦!雖已是十八九歲的高中生了,一個個還是很單純、很可愛的!我后來沒有去細問班主任具體的操作流程,也沒有去思考這番操作是否合理公正,但至少能說明一個事實:每個學生內(nèi)心都是向上的,只要方法適當,學生們思考問題、主動表達的意識是可以被喚醒的。
總之,我認為高中教育不該一味地研究高考試卷,視分數(shù)為唯一,而應順應21世紀嶄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從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善于合作、敢于表達、樂于展示的精神品質(zhì)。高中教師不該一味埋頭于課本和教參、一味研究高考考點,更應該多研究學生,多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根據(jù)學情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樂于思考的同時敢說、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