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琴琴 郝云華
東巴畫是東巴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納西族先民創(chuàng)制的一種古老的繪畫藝術,依附于東巴教,并直接為其儀式服務,具有濃郁的宗教性、儀式性、實用性等特點。和志武認為,“東巴畫用色彩等手段構成藝術形象,來反映納西族的古代社會生活;但由于他們是東巴祭司們所創(chuàng)作繪制的,并且專門用在東巴教的宗教活動場所,所以,東巴畫的內容多以宗教題材為主,是表達東巴藝術家們的思想感悟和審美情趣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标P于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研究發(fā)軔于20世紀初,開拓于20世紀中期,成型于20世紀末。經過國內外學者近一個世紀的努力,東巴文化的研究成果斐然,學術及社會效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東巴文化為主的納西學已經形成并得到世界認可,東巴古籍于2003年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納西族的東巴畫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以納西族東巴教為載體的東巴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東巴教是納西族的祖先在遷徙路途中為了祈福神靈、驅趕疾病、安撫鬼魂而誕生的原始宗教,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為主,兼有鬼魂崇拜。其與寺廟、道觀、教堂等從事的宗教活動有明顯的區(qū)別,關注的是與納西族人的吃飯、穿衣聯(lián)系緊密的日常生活。在古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極低的社會生產力雙重壓迫下,納西族人民便只能把自然力人格化成為超自然地神靈。這種神靈無處不在,貫穿人一生的各個方面,可以說宗教活動是納西族人的生活中無法割裂的一部分。隨著宗教體系的完善,在承襲納西族原始信仰的基礎上吸收大量西藏佛教、中原道教等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并出現(xiàn)了有資格有能力與神靈溝通的人群“東巴”。東巴祭司是公認的“智者”,他們集歌、舞、經、書、史、畫、醫(yī)為一身,負責主持納西族社會中的各類民俗、宗教儀式,為納西族人祈福、驅鬼。與神靈溝通還需要一定的媒介,于是便產生了木牌畫、紙牌畫、卷軸畫等繪畫形式的祭祀東巴畫,并形成固定的繪畫與祭祀程式,走進納西族居住的村莊,你可以見到每戶人家都供有這些獨具特色的祭祀媒介。
納西族東巴在做祈福、超度亡靈等儀式時要繪制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等形象作為溝通鬼神的媒介,并對其進行膜拜與祭祀,這種服務于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統(tǒng)稱“東巴畫”。東巴畫作為宗教用途的祭祀性藝術品,創(chuàng)作內容主要來源于東巴教經卷中記載的神話傳說與創(chuàng)教始祖的生平故事等。“東巴經”內容極其豐富,哲學、歷史、宗教、醫(yī)學、天文、民俗、文學、藝術等無所不包,被譽為納西族的“百科全書”。用萬物有靈的思想來圖解天地、日月、風云、雨霽、動物、植物、戰(zhàn)爭、愛情這些客觀事物的來源,也寫了眾多的鬼神、魔怪等。但處處可見人類祖先活動的影子,且很多經書中都歌頌了人的奮斗精神。東巴畫的藝術風格、審美取向都受到東巴經思想的整體關照,按照繪畫內容和祭祀需求的不同,分為神靈圖、鬼怪畫、動物畫、植物畫、吉祥符號畫等等。根據(jù)祭祀儀式的需求,不同內容東巴繪畫的視覺造型也不同。
東巴畫的人物造型主要分三類,神、人、鬼。神鬼題材的東巴畫多采用中心構圖造型的方法,例如畫至尊大神像,一般形式都是至尊大神端坐在東巴畫卷的中心位置上,畫面的最上方云是霧繚繞的天界,最下方是人類生活的地界。在至尊大神的兩側則由眾多神靈護法和僧侶圍繞,地界上也有人類護法分列各方位。色彩上,神靈一般運用紅、黃等暖色調,對比背景色冷色調突出中心;鬼怪一般采用藍、紫等冷色調,對比背景暗色調突出氛圍。人的造型則采取風俗畫構圖造型法,畫面中人物、動物、植物等構成一幅主題繪畫,描繪人的生活生產場景。
東巴畫的造型筆法以線條為主,繪畫風格則不同發(fā)展時期有明顯差別,一般早期傳統(tǒng)的竹筆畫筆法質樸蒼勁,風格粗獷;紙牌畫受中原文化影響深刻,筆法寫實簡潔有水墨畫的意蘊;木牌畫則筆法簡練、色彩艷麗;卷軸畫氣勢恢弘,是東巴文化、藏傳佛教、道教等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但不論任何時期的何種東巴畫,其都能正確的表現(xiàn)出所描繪物象的精、氣、神,看似簡單的東巴畫像實際上是東巴們長期對生活觀察、體驗的結果。
東巴畫中的動物造型十分豐富,有龍、虎、鳳、鳥、象、牛、馬等等。造型以點線為主,類似今天的簡筆畫、速寫,線條用筆流暢,動物形象塑造生動。動物造型在東巴畫很少作為主體描繪,一般是作為整幅畫的輔助形象出現(xiàn),穿插在神靈圖或鬼怪圖中。植物造型也同樣十分豐富,多為生活中常見的各類花草樹木。常在人物造型中充當背景圖案來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但東巴畫特殊的一點是,它是文字圖畫,動物和植物造型在作為文字時會單獨出現(xiàn)在東巴經卷繪畫中。
納西族的東巴畫和其他民族的繪畫相比較,最顯著的特征是東巴畫原始風貌的延續(xù)性。原始特征的延續(xù)得益于納西族東巴的傳承原則,以及東巴畫譜的傳世記載,其繪畫表現(xiàn)形式有著明顯的程式化特點。東巴教中東巴是父子傳承、世代相襲(或招贅女婿傳遞)的傳承模式,在此模式下傳遞的東巴畫技法其造型技法、風格表達都是統(tǒng)一的。故納西族的各個分支的東巴畫譜,雖則不同分支有所差異,但從材質、技法、內容及風格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儀式中反復使用。
東巴畫的繪畫程式符號表現(xiàn),不僅是展現(xiàn)了納西族人的社會審美形態(tài),還是納西族人的宇宙觀的藝術表達。按照東巴畫造型程式的使用材料不同,可分為經卷畫、木牌畫、紙牌畫、卷軸畫四大類。就最古老的東巴木牌畫來說,按照繪畫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神牌、鬼牌、門牌、還債牌、詛咒牌等。同類型的木牌畫在空間內容的安排、線條造型的使用、色彩的運用模式都有固定的程式法則可依照。紙牌畫按照其外在造型的形式和大小也可分為固定模式的五類東巴畫,分別是五方戰(zhàn)神紙牌畫、署神及動物類紙牌畫、占卜類紙牌畫、五福冠紙牌畫。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沖擊,東巴畫的社會功能已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其功能已從主要的宗教功能轉變社會功能。但從文化沖突與交流上,由于傳承模式而形成的東巴畫譜和東巴畫造型程式,在當代文化同質化趨勢下,仍然有能力、有活力保持東巴畫的獨特性的傳承與發(fā)展已。東巴畫家憑借對自己民族傳統(tǒng)文化沒有深入徹底的認識,知道如何去面對當今東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方能始終在藝術界以及東巴畫發(fā)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藝術與宗教是人類的兩種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宗教和藝術都訴諸人的精神生活, 并且以各自的方式去解釋人類生存的目的和意義。 在人類的文明發(fā)展過程中,藝術和宗教展開了積極的對話,兩者互為利用并互相影響,讓人類的藝術思維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深刻變化。就宗教藝術的成分而言,其中宗教的意義是主要的,藝術的成分是次要的,但恰恰是這次要的成分,使宗教教義的滲透力、影響力得以增強,使宗教藝術凸現(xiàn)出審美的因素,產生審美價值。
東巴畫同樣是為宗教服務的繪畫藝術,作為溝通鬼神的媒介,東巴畫的功能就是向神靈祈福、討好祖先、安撫鬼魂。東巴畫要在東巴文化的場域下才能展現(xiàn)出納西族人的藝術審美傾向。無論是東巴畫的線條造型、色彩運用,都是想象神鬼的喜好來塑造視覺形象的,所以在東巴畫有固定的造型程式中,還帶有明顯的符號象征性。這種符號象征性一方面是在東巴畫的視覺表現(xiàn)形狀上就可以暗示某種思想內容的符號,例如對神靈的崇拜與討好、對鬼怪的害怕與討好以及對祖先的祈求,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東巴畫中納西族人普遍性的人生哲學觀的意義。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東巴畫在其形象與意義上都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出宗教審美因素的神秘性。此外,納西族人內在的審美思想與東巴畫的外在形式也在東巴文化的整體關照下趨于統(tǒng)一化。
“探討、研究民間美術,在今日不是為了獲得一點他人不知曉的東西而自炫,也不是為了獲得專業(yè)創(chuàng)作上的某點靈感而自傲,其研究目的在于促進民族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藝術文化生態(tài)和保障意義化生生存的實現(xiàn)?!睂τ跂|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筆者認為首先要深入了解東巴文化的整體核心價值所在,再結合東巴畫創(chuàng)作的基本程式元素,以及當下的納西族社會文化發(fā)展趨向。對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繼承,不僅在掌握先輩們成熟的文化表現(xiàn)技法、完善的時代思想歸納,更重要的是要加入當下的人類社會新思潮,形成活態(tài)的文化傳遞,即不失傳統(tǒng)精髓又有當代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是當代全球環(huán)境下民族文化的正確傳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