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劉秀芝
(山東省莒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日照 276500)
綜合醫(yī)院對老年心理障礙患者的識別較為困難,且醫(yī)務人員自身的心理障礙專業(yè)知識也較為缺乏。若在老年患者中發(fā)現(xiàn)軀體疾病的存在,通常按照“一元化診斷原則”對患者進行診斷,認為情緒低落甚至抑郁是老年軀體疾病的共同點,導致老年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礙診斷被忽視。筆者對老年軀體疾病伴發(fā)抑郁癥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莒縣中醫(yī)醫(y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軀體疾病患者90例為觀察組,均為內科疾??;年齡大于60歲;患者均意識清楚,無嚴重智力障礙,在檢查過程中能夠積極配合。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齡62~95歲,平均(75.6±3.6)歲;60~73歲患者36例,74~84歲患者46例,85歲以上患者8例;文化程度:小學以下40例,中學以上50例;其中25例患有腦血管疾病,20例患有高血壓病,5例患有慢性肺水腫,26例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帕金森綜合征。對照組為同時期收集的87例門診體檢健康老年人,年齡62~90歲,平均(75.8±3.7)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40例,初中以上47例。兩組年齡、文化程度等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1 護理安全 在抑郁癥達到最嚴重時患者會有自殺傾向,因此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非常有必要。在護理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抑郁癥較嚴重的患者,防止患者因為抑郁而自殺,護理人員要提醒患者家屬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2.2 心理護理 ①心理治療:在患者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幫助患者輕松度過逆境,將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②有效溝通: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理解式交談,溝通時護理人員必須體諒患者的心情,仔細聆聽患者的傾訴,通過眼神、動作表現(xiàn)出對患者的同情和理解。③心理疏導:患者在家庭中接受護理時,要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對患者的表現(xiàn)和狀態(tài)給予肯定和支持。社區(qū)內組織活動時應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其中,使患者的注意力能夠從自身的病情上轉移,從更多方面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
2.3 藥物治療護理 老年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告知較為遲鈍,護理人員在藥物治療后的護理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患者情況,將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使患者配合治療。大多數(shù)老年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依從性較差,導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老年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格監(jiān)督,保證患者能夠按時服藥。
3.1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自評抑郁量表進行篩選,患者評分大于41分屬于抑郁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患者病情進行測定,患者分數(shù)小于7分為無抑郁,大于7分為輕度抑郁,7~17分為中度抑郁,大于17分為重度抑郁。
3.2 結果 觀察組90例患者中,41例抑郁量表評分高于41分,占45.5%,其中輕度抑郁21例,中度抑郁15例,重度抑郁5例。對照組87健康老年人中,6例抑郁量表評分高于41分,占6.9%。觀察組老年抑郁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抑郁癥如因患者軀體疾病引發(fā),針對其軀體疾病采用的藥物治療對抑郁癥的改善效果較差,必須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夠對患者及家屬起到良好的安慰作用,并將各方面有利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使患者身心能夠更好地康復。
[1]熊玉干,王琛.老年慢性軀體疾患與抑郁心理障礙關系及護理對策[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2):14-16.
[2]明菊梅,郭喜朝,孟靜,等.綜合內科住院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調查及心理護理[J].河北醫(yī)學,2016,16(2):216-217.
[3]徐麗鋒.老年慢性軀體疾患與抑郁心理障礙關系及綜合護理干預的作用[J].心理醫(yī)生雜志,2012(12):137-138.
[4]曹曉滄.抑郁癥可能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19):1303.
[5]陳秋美.肝硬化伴抑郁癥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