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芹
(浙江麗水學院民族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旨在讓他們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本文以上海外語出版社出版的《新編日語》第一冊第八課“北京奧林匹克”為例,探索如何利用探究式教學將文化導入日語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交流,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新編日語》第一冊第八課“北京奧林匹克”一課,通過留學生田中和中國學生小王去北京觀看2008北京奧運會的這一件事,講解了日語中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的各種用法。除了這些基本的語法知識點外,散布在前文和對話中有關北京奧林匹克的回憶很多,尤其是開幕式,令人難以忘記。日本也是舉辦過一屆夏奧會和兩屆冬奧會的國家,如今又是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方,它在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的八分鐘表演令世界驚艷。眾所周知,奧運會開幕式是一個國家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每一屆舉辦國無不傾其所能,利用這個舞臺宣傳自己,它不僅僅是奧運會即將開始的象征,更是讓觀眾了解本國文化的一個特殊舞臺。中日兩國在開幕式舞臺上,為觀眾展示了大量代表本國文化的象征性符號,這給文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難得的、高質量的教學材料。本文通過讓學生觀看08奧運會開幕式和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東京8分鐘表演,按照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步驟,讓學生分析中日兩國在奧運會舞臺上輸出的文化內容和方式有何不同,引導他們如何用辯證的眼光、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異文化,并讓他們結合互聯(lián)網上的評價,得出自己的客觀公允的結論。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知識點,提出問題
與基本問題式學習不同,探究式模式的教學是圍繞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而展開,這個知識點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確定的。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任務等多種形式,使用適宜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與此學習對象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點的學習。學習對象確定后,老師需向學生提出若干富有啟發(fā)性、能引起學生深入思考、并與當前學習對象密切相關的問題,以便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探究。在《新編日語》第8課的學習中,通過講解課文和對話,引起學生對2008奧運會的回憶,接著將學生分組進行任務分配,讓他們分別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2016里約奧約會日本8分鐘的表演,并收集網上對這兩屆表演的各種評價。
觀看之后,完成下列問題:
1.兩國的表演中都分別展示了哪些文化?請用條目列出來。
2.用表格把問題1所列出的條目羅列出來,并將它們歸為兩類,一類為“傳統(tǒng)文化”,一類為“現(xiàn)當代文化”,通過表格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3.上網瀏覽媒體和網友對這些開幕式的評價,你如何看待這些評價,小組成員之間可以討論。
關于問題1,學生整理出來條目如下:
08年中國:水墨畫、漢字、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長城、京劇、兵馬俑、絲綢之路、指南針、昆曲、太極
16年日本:動漫、游戲、東京塔、天空樹、恐龍橋、隅田川夜景、淺草寺、東京車站、歌舞伎座、櫻花、富士山;新干線、水手服、VR技術,爵士樂,世界水平的平面設計
關于問題2,學生給出的答案是:
16年日本的八分鐘表演中,基本展示的都是近50年來創(chuàng)造的文化。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展示的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二)協(xié)作交流
對于問題3的回答,需要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探究式教學的第二個階段-協(xié)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后會進行交流碰撞,教師在此過程中發(fā)揮的是組織、協(xié)調、引導的作用。
網上對兩屆奧運會的評價是:
1.08年北京的表現(xiàn)總的來說就是場面“盛大壯觀”,展現(xiàn)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的文化。
2.東京八分鐘突出了兩點:(1)日本的自信。為了向世界展現(xiàn)日本是個有西方價值觀的國家,她完全放棄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表達,直接放眼未來,這就是自信;(2)日本文化輸出強大。強大到你不知道下屆奧運會主辦國是誰,強大到你即使對體育賽事毫無興趣一無所知,當你打開電視看到這八分鐘的隨便哪一幕,你都可以很快地知道,哦,是日本啊。
3.還有的網友認為,中國08年奧運會開幕式就是用歷史文化炒冷飯,對日本的夸贊就是媚日。
針對這些評價,學生們經過討論,一致認為:
1.08年的中國,對于世界是一個陌生的形象,還沒有發(fā)達的文化產業(yè),所以展現(xiàn)給大家的都是傳統(tǒng)歷史文化。而日本已是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國家,她的傳統(tǒng)文化,世界各國已經很了解了。在16年把未來的東西展示出來,是非常合理的。
2.必須尊重現(xiàn)實。一是尊重技術手段的發(fā)展不可同日而語,忽略這個因素是不可取的;二是尊重日本在文化產業(yè)上的領先地位,無視這一點也是不客觀的。中國在影響當代文化這方面確實欠缺些,這點也要承認。
3.文化沒有好壞、高低之分。不存在誰勝誰負的問題。如果有人喜歡現(xiàn)代的科技感,也就有人喜歡歷史的厚重感。北京奧運會留給世界的印象是神秘的東方,似懂非懂的元素。日本宣傳的現(xiàn)代流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簡單、通俗易懂。
可以說,學生的結論是非??陀^的,他們既沒有過度抬高中國文化,也沒有激進地斥責欣賞日本文化的言論,對兩國展示的文化內容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進行了公允的評價,這種科學、辯證的態(tài)度是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必需條件。當然,通過對比學習,他們也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美,同時看到了日本當代文化的發(fā)達。
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最終是落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上。近年來,我國的外語教學很重視交際法教學以及相關的言語行為理論和語用學理論,卻忽視了思考對語言學習的作用和外語教學中思維的訓練,片面地認為外語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認為思維的寬度和深度不屬于語言課堂。導致了學外語的學生雖然能記善背,但是如何要求他們就問題進行論述、論證的話,學生往往四顧茫然,感覺無從說起。[1]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較高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才”那么,如何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途徑之一就是將目的語國家和母國文化適當?shù)貙胝Z言教學中,這樣會使學生說出來的外語內容更加充實,邏輯更有說服力。比如以《新編日語》第一冊第八課為例,雖然課文本身和奧林匹克運動項目關系不大,但是中日兩國都做過奧運會的東道主,這一歷史事件無論對本國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對外傳播本國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回看中日舉辦奧運會的視頻,體會視頻中出現(xiàn)的代表性文化符號,這些經典性文化符號后面都是一段歷史,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文化進行深層挖掘,通過查找資料、對比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再談及到相關文化專題時,就不會無話可說了。
正如美國加州大學的Kramsch教授指出的:文化教學應該走出知識灌輸?shù)牡缆罚呦颉暗谌龡l道路”,幫助學習者尋找“第三空間”,即通過兩種文化間經常性的“對話”讓學生在看到文化的差異,通過多層面的分析,突破兩種文化框架的限制,突破“思維定勢”,突破“民族文化中心論”,創(chuàng)造性地產生新認識,獲得新體驗,實現(xiàn)文化移情。她認為只有“第三空間”才能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理解力”或“文化創(chuàng)造力”。[2]例如針對前文中有些網友認為“中國08年奧運會開幕式就是用歷史文化炒冷飯,對日本的夸贊就是媚日”這樣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中日文化基礎上,幫助他們形成對異文化的寬容和理解態(tài)度,看到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再比如,對于網上“中日兩國文化孰優(yōu)孰劣”的熱點話題,通過對比16年東京的八分鐘和18年平昌冬奧會北京的8分鐘,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一些共同點:高科技的使用;兩國元首的亮相;時空穿越;中國用多國文字書寫的的“北京歡迎你”和日本用多國文化書寫的“謝謝”等??梢哉f,進入21世紀,文化的界限和文化身份的概念已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難以界定,文化之間的差異或相似,并非簡單的“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可以回答的問題,也不是誰比是更勝一籌的問題。
總之,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外語課堂上導入文化,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突破思維定勢,不斷尋找新意義,在不斷體驗、不斷修正、不斷調整認識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它的最終目的是和外語教學的目的不期而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