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琴
預設不僅可以讓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渾然一體,還能推促教學目標順利達成。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畢竟課堂是師生雙方對話的課堂,因而當預設遭遇到挑戰(zhàn)時,教師又該怎么辦?筆者以《祖父的園子》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教學片段】
(多媒體呈現(xiàn)文本插圖,即祖父的園子。)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一幅畫,說一說祖父的園子美不美。
生:(齊)不美!
(這里教師預設學生的回答是“美”,繼而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發(fā)現(xiàn)“美”,結果卻被學生的回答直接打亂了。)
師:(有點手忙腳亂)那你們再認真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看看誰能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美。
(生自讀課文)
讓課堂按照“劇本”進行,對于教師來說,這是最好的預設。但當預設被挑戰(zhàn)時,教師應該怎么辦?是強行按照預設進行,還是迎接挑戰(zhàn),繼而推促課堂生成精彩呢?筆者認為,怎樣處理課堂中的“偶然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在當前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情況下,作為教師更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需要眼中有“生”。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的課堂教學,其著力點不在于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而在于學生的發(fā)展。因而要真正做到眼中有“生”,做到從學生出發(fā),就必須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實際水平,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到對癥下藥。而對于這一課的教學來說,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還不太熟悉,加之文本插圖有點變形,因而對于學生來說,也許“不美”是他們真實的感受,畢竟祖父的園子也比較平常普通,沒有什么吸引學生的地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或者巧打掩護,而應改變策略,巧妙引導,即“是的,在你們的眼中是不美的,但是在作家蕭紅的眼中,卻是樂園,是最美的?,F(xiàn)在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走進課文,認真讀一讀,好好體會蕭紅的感受……”。
其次,需要案中有“生”。備課,很多時候是備個思路,或者備個大概,畢竟課堂是千變?nèi)f化的。對此教師也應有心理準備。如果在備課中追求所謂的詳案,不僅備教學思路,還備教學問題,甚至連學生的回答都一一預設,如教學片段中就是這樣的情況,那么課堂是毫無活力的,還不如直接讓學生自學,效果會更好。因而真正的備課,應該備的不是詳案,而是具有彈性的教案,即盡可能從學生角度考慮到答案的多變,并提出采取的相應對策。在教學片段中,筆者在預設中不應只準備一種“答案”,而應多準備幾種,如“一般”或者“不美”等,那么無論出現(xiàn)何種情況,都能應變自如。因而真正的備課,教師需要心中有“生”,案中有“生”,盡可能通過換位思考,讓教案呈現(xiàn)一種彈性,以便讓課堂呈現(xiàn)多樣精彩。
最后,需要隨“生”應變。名師與普通教師的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高低有別。而這種課堂駕馭能力,更多體現(xiàn)在預設被挑戰(zhàn)時或者出現(xiàn)意外時教師所采取的應對策略。對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隨“生”應變,做到順其自然,巧妙融入,以期真正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是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边@“不知不覺”便是一種教學藝術,同樣也是一種教學能力。也許教師無法預料課堂的突發(fā)情況,但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而這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提升,在提升中感悟,以便能夠真正應對“不美”“不喜歡”“不知道”等諸多挑戰(zhàn),從而推促課堂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