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琦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日照 276826)
春秋時期西周禮樂制度崩壞,統(tǒng)治者將禮樂結合在一起,依靠的是政治強權和暴力統(tǒng)治??鬃訉ΧY崩樂壞十分痛心,因此他主張“克己復禮”,也就是主張建立一種穩(wěn)定的奴隸制專制制度??鬃与m然有些不滿于當時無法把控的社會音樂的文化,但也沒有對此狀態(tài)漠不關心。在對禮崩樂壞的西周制度進行了考察和反思后,孔子用理性思維去判斷了“禮”、“樂”文化對社會的教化作用。因此孔子提出了一個新思想——“禮樂并舉”的治國方法,對“禮”和“樂”的關系有了進一步更加詳細的闡述。
雖然最早提出“制禮作樂”觀念的人是西周的政治家周公,可把“禮”、“樂”關系規(guī)范化更加詳盡表現(xiàn)說明的人卻是孔子。孔子最核心的音樂觀念可以說就是禮、樂治國了。孔子的音樂思想,是基于從政治的角度跟利益出發(fā)的,從對社會政治、道德教化的角度強調音樂的重要性??鬃诱J為音樂對政治的作用相當之大,音樂的政策也最好能根據統(tǒng)治者的喜好來決定?!抖Y記·樂記》中寫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薄胺驑氛?,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而《論語》以及《樂記》大部分都是“禮”、“樂”放到一起談論,如《樂記》:“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比纾骸皹分羷t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禮之畏也。”如:“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行以防之?!比纾骸皹氛邽橥Y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钡鹊冗@些論述都在強調音樂使人相親,而禮使人相敬。若要統(tǒng)治老百姓統(tǒng)治國家,“禮”“樂”二者必不可分不可少,是至關重要的統(tǒng)治工具?!墩撜Z·陽貨》中記載孔子曾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其實就是孔子認為音樂的藝術形式是無足輕重,無關緊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對政治上的教化。在主張音樂對政治教化功能的同時,也包含了音樂的政策。他推崇古代的《韶》和《武》,重視《韶》、《武》、《關雎》等這類樂曲,厭惡鄭國的民間音樂,并且推行取締當時鄭國的民間音樂。與此同時,孔子也有根深蒂固的等級音樂觀。他認為各個等級應該有各個等級所享有的相應音樂舞蹈待遇,不能隨意應用。史料《論語·八佾》中曾道:“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儒學就是仁學,仁學是儒家學派最高的理想,“仁”是儒家美學思想的核心部分以及出發(fā)點?!抖Y記》儒行篇中曾寫道:“歌樂者仁之和也?!笨鬃诱J為只有強有力的道德文化作基礎,才能實現(xiàn)政治理想,這種道德基礎就是“仁人”?!叭省痹诳鬃拥囊魳酚^中是他大力提倡的學說?!墩撜Z》八佾篇中寫道:“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突出表達了他的這一觀點。《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由此史料可見,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愛”、“愛人”就是“仁”的核心精神,有著強大的人倫理性情感。認為人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到達“仁”的境界,那就一定會讓社會變得完善,世界變得和諧。用“仁”的觀念來創(chuàng)立禮制,把“仁”的觀念融入到樂中。禮制就不再是通過暴力去強制百姓的制度,而是百姓通過道德與自身修養(yǎng)自覺去要求自己做到的行為要求;而樂也不再是君權的統(tǒng)治意識和制度,而是展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互相和睦、君臣關系相互和諧的道德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鬃又苑浅V匾暋皹贰保蛟S也正是因為“仁”“樂”互融不可分割的原因。
孔子跟他的儒家學派有些過于重視音樂的政治教化功能,但也沒有極端到只要音樂的政治性,不要其藝術性。《論語·八佾》中寫道:“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笨鬃诱J為美是感官上的享受,而善是思想善的追求,美雖然能給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須符合“仁”的要求,即要具有善的內涵,才有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也不是排斥美只要善,而是主張既要“盡美”,又要“盡善”,使美與善完滿地結合統(tǒng)一起來,不忽略音樂的審美功能,而韶樂盡美、盡善?!稑酚洝分性鴮懙溃骸皹氛撸瑯芬??!奔纯鬃诱J為音樂是讓人變得愉悅的。《論語·述而》中也有寫道:“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笨鬃右卜浅V匾曇魳返乃囆g標準,他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位用思想性、政治性來衡量和評價音樂好壞的人,承認音樂性和藝術性,也要求他們能和諧統(tǒng)一,達到一種最高的境界?!墩撜Z·泰伯》中曾寫道:“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笨鬃訛榱俗非蟊M善、盡美的高度和境界,亦有著非常多的實踐。《論語·述而》:“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笨鬃勇牭搅藙e人好的唱法、他都要請求別人再唱幾遍,隨著別人一起唱直到學會為止。
因為孔子的音樂思想代表著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儒家在音樂思想中也呈現(xiàn)出了有失偏頗的主觀性和頑固性,其一是忽略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味強調喜好“宮廷雅樂”而厭惡“鄭衛(wèi)靡靡之音”。其二是沒能更多關注到人民群眾的力量。但他強調音樂的教化功能、美善合一,又遠遠地超出當時的等級范圍之外,因此也具有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