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波
在黃河改道形成灘區(qū)的歲月里,面對黃河水患,人們更多的時候是順從與無奈。田地被淹、家園被毀的切膚之痛,伴隨著許多灘區(qū)人一輩子的成長記憶;而搬出灘區(qū)、新建家園,也成為一代又一代灘區(qū)人渴望而難以企及的夢想。
2017年12月27日,記者來到菏澤市鄄城縣黃河灘區(qū),實際探訪了該縣黃河灘區(qū)的生活實際。記者發(fā)現(xiàn),隨著山東黃河灘區(qū)遷建工程的啟動,那片多災多難的灘區(qū),正在迎來千百年未曾有過的發(fā)展機遇。
水患
某種意義上說,鄄城縣李進士堂鎮(zhèn)蘆井村曾是距離黃河最近的一個村子,該村距黃河最近的一處房子,只有30多米。
這處房子已經廢棄,該村駐地正在進行土地復墾工作。鄄城縣發(fā)改局副局長劉輝峰告訴記者,在鄄城縣的灘區(qū)遷建工程中,蘆井村和附近的范門樓村被列為一期試點,所有村民都于2017年10月搬到了位于鎮(zhèn)駐地的樓房中,他們已經過上了遠離黃河水患的生活。
72歲的蘆井村村民吳永賢雖已搬遷,但仍時不時回到蘆井村看看。他告訴記者,蘆井村過去并不在黃河沿上,隨著幾次洪水泛濫,河道不停變動,才沖掉了村里的大片耕地,侵蝕了大半個村莊。受黃河河道滾動的影響,村莊也一直在不斷的移動。
“河道一個勁兒地往這擺動,一發(fā)水,河道就往這擺。原來這個村有一個東西街,一個南北街。南北街被淹沒了后,東西街也掉了三分之一。”
與大河比鄰而居,水災成了村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在吳永賢印象中,黃河水患幾乎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8月的那場洪水,“水深到窗戶臺,家里所有東西都泡了湯?!?/p>
那場洪水在沿黃群眾中,被簡稱為“968大洪水”,菏澤市官方統(tǒng)計中,那一年洪水導致漫灘面積58. 2萬畝,淹沒耕地42. 9 萬畝,傾倒房屋3. 79萬間,受災村莊279個,受災人口17. 8萬人。
在此之前,整個菏澤市還遭遇過1958年、1976年、1982年等特大洪災,每一次洪災過后,留下的都是滿目瘡痍,鄄城縣灘區(qū)村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的水患還滋生了灘區(qū)村莊的另外一個問題:械斗。早些年時候,黃河一發(fā)生水災,就會沖亂原先各村的土地面積。為了爭奪這些“無主”的土地,沿黃各村時有械斗。
為了治理這里的水患,從1967年開始,蘆井村附近的黃河河道上,先后筑起了13道壩,統(tǒng)稱為蘆井控導工程?!斑@些工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里的水災問題。當然,更關鍵的是2001年黃河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從那以后,大規(guī)模的洪水便很少見了?!眲⑤x峰告訴記者。
搬遷工作在這些年陸續(xù)啟動,“968”洪水后,國債投入實施安居工程項目,鄄城搬遷出了40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共計21875戶、7萬人。但目前仍有30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17600戶、5.64萬人生活在黃河灘區(qū)。他們的生活仍然受洪災的威脅。
窮困
頻頻發(fā)生的洪災徹底改變了灘區(qū)人們的生活、居住方式。記者走訪鄄城縣灘區(qū)村看到,這里的房子都坐落在高高的土崗上。大部分土崗高約3米,有的甚至達到了夸張的5米。
據(jù)了解,一開始,這些土崗沒這么高,但發(fā)一次洪水就會把房子沖倒,村民們只好再將房子墊高。吳永賢的房子被洪水沖垮過4次,他用小推車推土,一次又一次地將房子重新蓋了起來?!胺孔颖粵_毀了,我們就住在安置點,等水退去后,再回到這兒。用小推車推土,一車一車地將土崗墊高。后來墊得太高了,一個人推不上去,還得再添一個勞力來拉上去?!?/p>
像這樣不斷墊土崗、蓋房子的事情,在鄄城灘區(qū)是常態(tài)。李進士堂鎮(zhèn)范門樓村村民張玉蘭的房子被沖垮過3次,田樓村村干部彭步青家被沖垮過6次。田樓村86歲的老支書薛善洪,曾“領導”過多次抗洪工作,但房子依然被沖垮了5次……
“房子像被切豆腐一樣往河里掉,一會兒功夫,整個村子就落到河里了?!?/p>
李進士堂鎮(zhèn)一位鎮(zhèn)干部告訴記者:“村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墊土崗蓋房子上,到后來,墊土崗比蓋房子花的錢更多?!?/p>
“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賬”,這是很多灘區(qū)村民的生活循環(huán)。
這些建在土崗上的房子也都非常簡陋,家中也很少置辦像樣的“家當”,因為“洪水一來,所有的東西就會被沖走?!庇械姆孔舆B院墻都沒有,只是用玉米稈隨便扎了道擋風的墻。“反正也沒什么可偷的?!?/p>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制約了灘區(qū)村落的發(fā)展,記者走訪中發(fā)現(xiàn),鄄城的灘區(qū)村的所有道路都是土路,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沒有粉刷,到處都是挖土墊崗留下的土坑。留在灘區(qū)村中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幾乎所有的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因為村里面幾乎沒有像樣的產業(yè)。
稍微例外一點兒的是田樓村。2015年,當?shù)匾患毅y行在該村投資了一家扶貧車間。有30多個貧困戶在這里工作,65歲的馮桂先便是其中之一。忙完地里的活兒后,她在這里做一些簡單的封裝工作,每天收入能在30元左右。馮桂先很滿意自己這份工作,唯一讓她感到有些麻煩的是,由于附近沒有幼兒園,孫子入園需要她每天都跑到鎮(zhèn)上去接送。“要是以后住的地方有學校就好了,不用每天都跑那么遠去接送了?!?/p>
像馮桂先這樣遭遇“接送難題”的,在灘區(qū)內是常態(tài)。67歲的郭愛菊是李進士堂鎮(zhèn)鹽店村村民,她有兩個兒子,都在天津打工。和她住在一起的是8歲的孫子。村里沒有學校,而且不通柏油路,她每天都要隔著黃河大堤送孩子到鎮(zhèn)上去上學。為此她買了一輛小三輪,也只有這樣的小三輪才能在狹窄的土路上行駛?!吧晕⒋笠稽c兒的車就開不過去?!辈贿^,一旦碰上下雨天,那些土路又會變得異常泥濘,小三輪幾乎“走不動”。
異常落后的基礎設施讓外出打工的人不愿再回到本村。一位灘區(qū)村干部告訴記者,在他們村,“得有百分之三四十打工掙了錢以后在外邊買房子,根本就不愿意回家了。主要目的,就是像上學就醫(yī)各方面都不方便,根本就不愿意回這個村了。”
未來endprint
為了徹底改變?yōu)﹨^(qū)居民生產生活面貌,2015年,鄄城縣李進士堂鎮(zhèn)蘇門樓、蘆井兩村被省政府批準為山東省黃河灘區(qū)遷建一期試點工程。幾百年來,與水患相伴的日子終于要結束了。
消息傳來時,村民們無比激動,吳永賢告訴記者:“國家給蓋的樓房,還沒建成時,俺們就整天去看?!?/p>
2017年10月25日,蘆井村、范門樓村812戶、2688名灘區(qū)群眾喬遷新居,多年的盼望終于實現(xiàn)。
李進士堂鎮(zhèn)鎮(zhèn)干部告訴記者,一期試點工程規(guī)劃用地161畝,建設內容包括住宅樓、社區(qū)服務中心、幼兒園等。其中住宅面積78297.514平米,公共配套面積21295.03平米,新建2層住宅110棟、4+1層住宅26棟、2層公共服務中心1棟、3層幼兒園1所。
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集中安置新村提供了87平米、101平米兩種戶型,原范門樓村村民張玉蘭選擇了101平米的新居,三室一廳,“沒花一分錢,拎包入住?!迸c過去不同,如今的張玉蘭開始添置一些現(xiàn)代化的家用電器,“以前總怕水淹,所以什么都不添置,現(xiàn)在不一樣了,要正經過日子了?!?/p>
二期試點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中,該項目涉及到李進士堂、董口兩個鎮(zhèn)的3個自然村——田樓、鹽店、鄧莊,1109戶、3650人,建設2個安置區(qū)。規(guī)劃建設的40棟安置樓,目前工程主體樓房已基本完成,86歲的薛善洪即將搬入到這片新區(qū)中。“我活了86年,從沒想過自己能住上新樓。我要再多活幾年,要到新樓里住一住?!毖ι坪檫@樣說。
除了遷建試點工程,在鄄城,針對黃河灘區(qū)居民,還有易地扶貧搬遷、脫貧遷建村臺建設和居民外遷等民生工程,這四大工程涉及董口鎮(zhèn)、舊城鎮(zhèn)、李進士堂鎮(zhèn)、左營鄉(xiāng)4個鄉(xiāng)鎮(zhèn),49個自然村,13093戶、41557人,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00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脫貧遷建村臺建設項目。舊城鎮(zhèn)鎮(zhèn)干部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涉及舊城鎮(zhèn)22個自然村,5721戶、17894人,規(guī)劃建設大邢莊、七街、安莊、三合村4個村臺,占地2934.36畝,土方量1115.48萬立方米。
68歲的王民合是三合村村民,他的家沒有大門,三間紅磚房的外墻上有好幾處裂縫。雖是白天,屋里的光線很差。因為漏雨,屋里的墻皮已多處掉落?!胺孔邮?984年建的,差不多4到5年就要墊一次,不敢蓋新房子?!痹谕趺窈系挠∠笾校?996年的洪水特別嚴重,有一米多高,洪水過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墊土崗。
房子能墊高,“但地里的玉米都被淹了,我們只能看到玉米穗?!币患胰说氖杖雭碓粗荒芤揽糠N地,頻繁光顧的洪水也讓收成沒有保障?!拔覀冊缇团瓮w建了,這樣就不用再擔心被沖毀村臺、房臺的問題了?!蓖趺窈险f。
重筑村臺的工作頗為壯觀,在三合村村臺建設現(xiàn)場,記者看到,12根粗大的鐵管正從1公里多外的黃河中,源源不斷地抽取混雜著大量泥沙的黃河水。
這些黃河水被注入到一個巨大的池子中,水沙分離后,那些侵蝕村落的黃河泥沙將成為高達五米多的村臺的一部分,更加漂亮的房子將在這片2000多畝的高臺上建起。
除了房子,其余的配套設施也在計劃建設之中,“學校也會建,幼兒園也會建的?!眲⑤x峰告訴記者。endprint